中国文化专有项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基于“丝路文化”翻译项目实践

2021-11-12 10:44
长江丛刊 2021年2期

一、前言

过去的一个世纪,中国的文化和身份受到了西方文化和价值观极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认识到恢复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并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中国地域文化与外部世界的融合;中国“丝路”沿线追求区域发展话语权,树立自我身份,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推动文化“走出去”。2015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即“走出去”战略,包括了“企业走出去、文化走出去及学术走出去”这三部分(王传英等,2017)。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区域文化研究等人文研究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本次翻译实践主要与地域文化“走出去”有关,笔者翻译了有关丝绸之路遗址保护和周边文化的文献,以促进学术交流,帮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本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外宣。

二、翻译原则和策略的选择

就中国文化“走出去”而言,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原则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张南峰,2015;谢天振,2014;耿强,2010;潘文国,2004)。劳伦斯·韦奴蒂(Venuti,2006)认为,翻译始终是译者的一种解读,不一定对每一位读者都是开放的,只有在目标语言文化的特定意识形态立场上才能获得可见性和特权。如果只兼顾此类,就会失去“走出去”的本意。因此,有些中国学者(马会娟,2014;高方、许钧,2010)认为,塑造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交流是理所当然的,翻译应更具中国化。如果持有这种态度,势必有“自我陶醉”之嫌。如何实现既不“求全迎合”,又不自我陶醉,便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中文化翻译的难点。

以“一带一路”文化专有项目(Cultural Specific Items &CSI)为例:一方面,为了使考古人员更容易了解研究结果,该类研究翻译应更目标化;另一方面,为呈现中国文化的原始味道和丰富的文化意象来吸引人们对它们进一步了解和欣赏,此翻译应更本土化。对此,笔者认为,同时采用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策略(《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对CSI中不同翻译对象采取对应翻译策略,力图“保真有趣”方能实现上述两者的兼顾。

其中,驯化也叫同化(归化)。翻译策略是采用透明、流畅的文体,以尽量减少针对目标语读者对陌生文本的陌生感。在归化翻译中,译者被要求向目标语言读者靠拢,并应用他们所习惯的和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原文的内容(Mark Shuttleworth & Moira Cowie,1997)。 由于大多数CSI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果不能正确地翻译,则外国读者很难理解CSI的确切含义。为缩短目标读者与翻译文本之间的距离,在翻译中国文化的具体内容时,大多采用归化翻译,以“迎合”西方的审美和理解。当然,有论者主张通过在国际英语中增加“中国英语”(Sino-English)这个变体增加中国文化在英语文化体系中的分量,然而,现代乃至当代“恐怕一时很难到达”(张南峰,2015)。

异化也被称为异化法,或称翻译法。它是一种术语,用来指明翻译的类型。它是故意打破目标惯例或保留原作的外来物的(Mark Shuttleworth & Moira Cowie,1997)。在异化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与原文作者接触,使用原文作者所使用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在翻译诗歌、民歌、具有地域文化韵味的村庄的名称时,笔者用直译的方法、用脚注的音译法等方式进行翻译。

三、翻译实践

(一)考古术语翻译

(1)ST:

庄白微史家族

青铜窖藏,

毛公鼎、大盂鼎、小盂鼎、大克鼎、卫盉、墙盘、折觥、柞钟、师丞钟、伯公父壶

等著名青铜器,都是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TT:Famous bronze vessels like

Duke Mao Tripod,Great Yu Tripod,Xiao Yu Tripod,Great Ke Tripod,He of Officer Wei,Historiographer Qiang Basin,Monster-shaped Gong of Zhe,Bianzhong of Zuo,Tezhong of ShiCheng; Bogongfu Vessel,

etc.are excavated from the bronze vessel cellar of

Zhuangbaiwei family

which are national treasures.

在古代中国,青铜制品价格昂贵,其拥有者往往具有特殊的身份和较高的社会地位,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着力体现这一必要的社会信息。笔者采用异化直译保留原有文化含义,采用归化意译做辅助,依据“保真有趣”原则对器主名做了增译,例如卫盉、墙盘。其中“盉”由于具有独有的中国文化意象,采用了音译。“折觥”以双角怪兽饕餮纹身而著名,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增译了这一特点,而“觥”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意象,则直接音译。

(2)ST:作坊遗存可分为

铸铜、制骨、制角器、制玉石器、制蚌器(或漆木器)、制陶

等六大类。TT:These workshops are specialized in

casting copper and manufacturing the artifacts which are made of bone,horn,jade,mussel,wood(or lacquer wares),pottery

and so on.(3)ST:自商文化

小双桥期至殷墟二期

,该遗址考古学文化性质为“

商文化京当类型

”。TT:From

the Xiao Shuang Qiao period

of Shang culture to

the second period of Yin Ruin

,the archaeological culture of Zhouyuan site is classified as

Jing Dang type of Shang culture

.

文中“小双桥期”“殷墟二期”及“商文化京当类型”等术语已是学界共识(齐浩等,2015),可不作过分解读,采用直译不会对本意产生曲解。

(4)ST:东路一派主要在咸阳以东,华县等地,以

碗碗腔

为代表。TT:East school puppet play mainly refers to the one that performed in Hua county located in the east of Xianyang.It can be represented by

WanWanQiang

.

陕西东路碗碗腔主要指碗碗腔皮影戏,是关中东路(府)皮影的主流,也是关中皮影的重要声腔之一(梁志刚,2007)。这里的“腔”并不是一种声调,更多的是指带有特有地方色彩的“戏腔”(马雅琴,2012)。为了不消除这种文化意象,笔者特采用了音译法。

(二)古代诗歌翻译

(1)ST:“周原膴膴炜东方,京室煌煌耀中华。”

TT:“Fertile lands of Zhouyuan brighten the East; great royal family shines in the mid-kingdom.”

“周原”即为周朝发家之所在,亦与下段“京室”构成对照;“炜”和“耀”的意思同为照亮;“东方”与“中华”皆指中华民族。源文本使用不同的词语重复同样的意思以强调周朝文化的辉煌。笔者采用直译法保留了相同的结构,增强了自豪的语气和感情色彩。

(2)ST: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TT: Confucius said,“How rich and splendid the culture of Zhou dynasty! That is what I observe.”

与春秋时期相比,社会礼仪制度在周代更加稳定和完善。在这句话中,孔子向周朝灿烂的文化致敬。笔者将其改为感叹句,使孔子对周文化的赞美显性,保留了原文中的语气和情感。

(3)ST:“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TT:“Losing Qilian Mountain,our tamed animals had nowhere to graze upon; losing Yan Zhi Mountain,our brides had no Yan Zhi(blusher)to powder their faces.”

这首诗出自《汉乐府》,描绘的是匈奴人在汉代被著名的霍去病将军击败后的痛心场景。文中“六畜”是指牲畜。“不蕃息”指匈奴人失去祁连山后,无法喂养马、牛、羊等。笔者主要采用了直译法。“无颜色”是指新娘没有胭脂可用。因匈奴人的植物胭脂种在焉支山,而“焉支”谐音“胭脂”(腮红),这些信息是诗歌隐藏的信息,笔者采用音译和解释法,有利于准确传达原诗句中的隐含信息,达到促进交流的效果。

(三)书名的翻译

1、ST:《诗经·大雅·绵》

TT:The Greater Odes(Da Ya)in The Book of Songs.

“大雅”是指贵族所作的古风之曲,其中大部分内容在盛赞周天子之圣明。对《诗经》“大雅”,单独采用异化策略进行音译并不能使外国考古工作者理解其含义,而采用归化的策略直译为the Greater Odes又消除了“雅”这一独特的中国文化元素,阻碍了外国读者进一步探讨“雅”的好奇心。笔者在保持中国文化的同时,又想引起外国考古工作者对具有特殊文化意象的词汇含义的思考,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了二次构造(陈海星,2015)以及音译标注。

2、ST:《扶风·韫珍》

TT:

Treasures Preserved

in Fu-feng.

“韫”意思是“用皮革包装”;“珍”即“宝物”。“韫珍”是指用皮革包裹宝贵的物品。笔者采用归化策略直译出“韫珍”,达到准确传达意思的目的。

(四)四字短语翻译

(1)ST:

器以藏礼

,《扶风·韫珍》以精美的青铜器,展现了灿烂的西周文明之光。TT:

Bronze artifacts

described in the book of Treasures Preserved in Fufeng

endowed with different ranks of power in ancient China

display the glory of West Zhou civilization.

“器以藏礼”表示用青铜器显示其主人身份和社会地位。这在古代中国具有暗示主人社会信息的作用。笔者采用意译来突出隐藏的信息。

(2)ST:声音

悦耳动听,节奏感强,宛如仙乐

。TT: The sound is

so pleasant to ear and so rhythmic that it is like the music from the paradise

.

“悦耳动听”和“宛如仙乐”意义相似,同时“宛如仙乐”又是“悦耳动听,节奏感强”之结果,因此,笔者将这三个平行的短语翻译成因果句。

(3)ST:陕西华县皮影以其

配乐悠扬,雕刻精致,颜色鲜艳,表演生动

享有国内外盛誉。TT:Huaxian shadow puppetry is well-received by people both home and abroad

by its lingering music,exquisite leather puppets,brisk colors and lively performance

.

“配乐悠扬,雕刻精致,颜色鲜艳,表演生动”这四个短语从四个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华县皮影戏的音乐特点、制作过程、色彩和表现,笔者采用了直译法。

(4)ST:该书照顾

历史脉络

,考虑器类完全,细选

馆藏精粹

印制精美

图文并茂……

TT:It follows

the evolution of the history

,covers complete types of the bronze artifacts,and carefully selects

the essence of the collection in the museum.With fine printing,beautiful illustrations and pictures

隐喻表达是一种特有的文化表现,它不仅是语言现象、思维现象,还是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和文化差异(张广林等,2009)。文中用“脉络”比喻历史发展进程。“脉络”是中文特有的喻体,为了使文本之意更加明确,笔者采用异化法省略“脉络”的隐喻表达,从而让这句话更接近目标读者。

“馆藏精粹,印制精美,图文并茂”的翻译遵从语句在文本中的逻辑关系,翻译为因果句型,使得语意更加准确。

四、结语

笔者一方面渴望保留中国的风味;另一方面,必须确保翻译的内容足够准确,以便中外考古工作者交流。为了平衡这两个方面,在翻译文化特定的条目时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的方法,其中考古学的术语,古代中国散文或诗歌、书籍的名字,和四个字的短语项目翻译为重点。

此外,在异化和归化的指导下,在翻译不同文化特定项目的过程中采用了音译、直译、省略、扩展等方法,确保翻译“保真有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