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仁霞 吴木林/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2019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将专业群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凸显专业群在高职高水平院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涉及多元主体、多个要素、内外交换的系统,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中,提出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以期能促进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朝着内涵式方向发展。
耗散结构首要特征就是系统具有开放性,系统的开放性是形成有序状态的前提。高职专业群是以专业结构布局、课程体系建设、实训体系建设、等要素构成的一个开放的系统。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高职专业群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呈现出开放性意识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上,缺乏深入调研,忽视产业、企业对专业群建设的作用。同时高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产教融合的深度不够、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参与程度不够等都阻碍高职专业群形成开放的环境。三是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中主体意识不强,表现出被动现象。
远离平衡状态是促成耗散结构形成有序状态重要基础。虽然高职专业群是由拥有共同基础专业组合成的,但是从目前高职专业群建设情况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建设专业群过程中陷入“平衡态”,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群建设上缺乏实时调整意识。很多高职院校专业群形成后,专业结构、课程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就处于不变的“平衡态”状态,导致专业群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出现不匹配现象,专业群效用发挥不够。二是专业群建设中缺乏专业评估。目前,高职专业群建设不能将生源情况、就业情况、人才需求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导致“一极多弱”专业群“假非平衡态”。
在耗散结构中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非线性作用是促成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内在原因。高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发挥系统各要素之间“非线性作用”,导致专业群内涵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群内各个主体共生共建意识不够。目前高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企业、行业等主体参与度不高,没有和高职院校一起共同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导致校企合作效果不明显,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二是高职专业群内各个要素协同共生意识不够,如专业间协同性不足。
系统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内某部分会出现偏离平衡,这就是涨落。涨落是形成新的有序结构重要条件之一,涨落现象的不断发生,亦会导致变革的不断形成。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同类院校在专业群建设上呈现出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高职专业群建设“有序涨落“态势不突出,创新能力不足,同时专业群管理模式亟需创新,缺乏合理的激励竞争机制。
1、打破平衡态,形成专业与产业同步动态调整意识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打破过去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平衡态,一方面要实时关注专业群对应的产业变化情况,以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为定位,实时更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施实训等,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确保培养的人才具有岗位普适性;另一方面形成高职专业群结构动态调整意识,因为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产业链伴随着技术的发展、地区产业机构的调整、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地延申和萎缩中,因此专业群也处在不断地调整中,适时调整或淘汰落后专业,确保专业群内各个专业对应相应职业岗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2、主动对接产业链、重视职业岗位变化
推动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形成开放局面,一方面需要重视产业、企业、行业等因素在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重视产业、企业、行业,发挥它们在专业群建设中的作用,促进专业群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主动迎接专业群建设重担,要以主导决策者身份参与到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中,改变过去行政主导的局面。只有具有主导意识,高职院校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才能协调多方主体,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和趋势。
1、完善专业群主体协同可持续发展机制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一个系统的育人工程,这个系统对外输出的面向一定职业岗位群的人才,而职业岗位群又决定着系统内各要素特点,反之系统内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各要素关系已经确定,系统向外提供人才的职业岗位群也就基本确定了,因此需要确立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多元主体协同共生机制,让行业、企业参与到专业群建设中,尤其在实习实训、职业能力培养上发挥企业、行业职业技能优势,共同开发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校企政行命运共同体”,促进各个主体之间深度合作,可持续发展。
2、完善专业群教师队伍协同共生机制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因此要加强专业群内教师队伍的培养,首先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专业群内教师定期去企业轮岗,掌握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新工艺、新规范,提升专业教师技术技能水平和产业敏感度。其次面向社会招聘人才,要更加注重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强调教师的跨界融合能力,为专业群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最后注重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双师型教师经验的交流和共享,打破教师间专业壁垒,促使专业群内教师形成学习共同体、专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1、加强专业市场调研,加强产业的态势研判
高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需要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进行专业市场调研,掌握产业发展态势,明确产业中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结合产业特色构建适合的专业群体系,避免同类院校专业群建设同质化。其次对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追踪调研,对生源学生进行学情调研,结合在校学生学习效果,实时开发、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推动高职高水平专业群专业培养目标达成,主动去研究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变化,并且对产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大胆开拓,确保专业群内专业建设与现实供需之间具有适用性。
2、多项措施引导专业群有序发展
引导专业群有序发展需要多项措施保证,一是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要持续推动产教融合,调动企业参与专业群的积极性,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形成产教融合生态圈,为专业群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重构课程体系,课程开发要对接产业岗位群,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课程起点,形成岗位-任务-能力-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三是推动教材开发和教法改革,开发适合职业发展需要的活页式教材,同时打造智慧课堂,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教法改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生态。四是可以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和“1+X”证书制度试点,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注释:
①阳俊,曾维伟,朱朝霞.高职“双高计划”背景下资源开发类专业群改革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39).
②卞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6(29).
③张祖明,汪艳丽.关于加强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思考——以耗散结构理论为视角[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7(2).
④张栋科,闫广芬.高职专业群建设:政策、框架与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17(28).
⑤张新民,罗志.高职专业群建设的机理、理论、动力和机制[J].职教论坛,20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