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娟 范佩华/北方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中亚五国中有三个国家与新疆地区接壤,并且有多个跨界而居的民族,民风相近,拥有相同的民族乐器和民族歌舞,为民族文化的交流奠定了基础,越来越多的中亚学生也将中国作为留学的首选,不仅是因为相似的民俗风情,更是因为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但是中亚留学生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跨文化危机,社会生活也存在着巨大的考验,近年来留学生院也逐渐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化水平逐步提升,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的红利,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引发的思想观念、心理感情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作为东道国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在国际留学事业上缩短自身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将我国的留学教育发扬光大。
跨文化适应的概念最早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他将跨文化适应定义为来自非本族文化者对新文化中的行为模仿所导致的心理变化,跨文化适应分为四个阶段: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以及适应期,跨文化适应是国际留学生在东道国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更好的适应各阶段的生活,应通过学习和交往活动,逐渐降低陌生文化带来的焦虑感和压力,从而对新的文化社会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我国学者对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也一直有较为持续性的研究,对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城市的留学生分别展开适应性研究,从而帮助留学生更好的适应中国生活,缩小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帮助留学生习惯中国汉字的思维模式,增强归属感,同时对于国际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应放在学术适应、心理适应以及文化适应三个维度上,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对于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属于插班式的培养模式,缺乏一定的连贯性,在学分制课程体系下以必修课程的形式开课,加上学生自选喜欢的课程,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学生学习紧张的状况,也可以使盲目的选课更加清晰,是跨文化适应性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环,必要的研究,加之可行性措施的实行,都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加深各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文化会孕育出不同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世界观等等,并且行为模式以及政治素养也都会存在着差异,很多留学生刚来到中国时,对于新文化的冲击会有一定的恐惧,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也会遇到预想不到的障碍,甚至是误解和冲突,特别是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地区,人们会因为是外国人而投入过多的关注,甚至是一直被盯着看,带着异样的眼光盯着衣服或者头上戴的发饰,这不仅会让人感到不舒服,而且也会降低对中国的好感,不利于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推进,同样在中国校园里,外国留学生也不是很容易融入到集体中,部分人会因为他们的肤色而疏远,不利于两国人民的团结,也使留学生找不到归属感,对其留学生活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大部分中亚来华留学生都会被安排在专门的宿舍居住,周围接触的大多数人仍是同乡,根据调查了解到,其对宿舍环境的满意度因人而异,那些自主学习能力高,并且对于环境的要求不高的学生,对于宿舍条件的满意程度较高,他们认为宿舍只要离图书馆和教学楼很近,方便查询资料和自习,拥有专业亲和的管理人员,就是一个很好的宿舍,相比之下,那些学习自主性不强,并且对于生活条件期望值较高的留学生,就常常抱怨宿舍环境不满意,宿舍规定的作息时间限制了其自由,缺乏足够的私人空间,生活电器配备不够齐全等等;在饮食上,很多留学生的满意度更低,经调查显示,经常会有留学生抱怨每逢下课用餐时,学校食堂就挤满了学生,并且很少有适合自己口味的菜,更有部分学生在中国留学结束时也没能完全适应饮食;学校超市里的大部分物品都没有英文说明,很多学生想要买到具有本国风味的商品只能去进口超市;在公共交通秩序方面,留学生反映中国的交通秩序混乱,电动车、自行车、行人经常不遵守交通规则,虽然现阶段有一定的改善,但是闯红灯的现象还是存在,也增加了中亚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压力,他们甚至害怕独自过马路,降低了安全感。
无论是日常教学课堂上还是宿舍管理中,还是办理来华居留许可手续等方面,留学生管理人员还存在因为不了解中亚国家的风俗禁忌而造成与学生发生摩擦的情况。教学人员专注日常教学工作,一般不会留意留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宿舍管理人员一般外语水平较差,有些也缺乏外事礼仪、外事法律法规的系统知识;留学生生活区的商店、食堂、医院等人员更缺乏对中亚国家的历史文化的了解,而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管理人员通常只负责留学生出入境手续的办理,对留学生的人文关怀还不够。有的留学生管理人员表示,不知道如何与外国人交流;有的教学人员透露自己缺乏和留学生沟通的技巧。管理人员缺乏对中亚国家历史文化,特别是风俗禁忌方面的了解,由此出现管理人员之间误解。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同时也是多元文化交汇之处,还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在相同或不同的时期存在过,我国的文化在与不同文化或交融或冲突的情况下演化、发展。纵观我国的历史,各民族既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又具有共同性,也促进了民族、语言、风俗具有多样性的特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并且各民族的文化演化始终保持着开放、动态的状态,这也正是我国不同民族间文化融合过程所倾向的一种趋势。以上独特的文化背景对于我国高校十分有利,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无价的文化资源和思想源泉,从而促进高校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工作的发展,特别是中亚留学生教育的发展。现如今,孤立地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是不利于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都应与其他国家或民族进行文化上的交流和合作,事实上,各国或各民族几乎都与他者保持着良好的多文化交流合作的状态。为了吸引更多的来自中亚各国的优秀人才来我国学习,专门针对来自中亚各国的留学生开展教育,这将不仅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展现相关地区独特的精神风貌,还将推动这些地区与其他国家进行更多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开展,能够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高校之间的国际合作,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三国与我国新疆地区相邻,在展开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交流领域的扩大,各行各业都急需会中文、善交流、通文化的人才,留学生的受欢迎程度也逐渐升高;中亚留学生在来到中国之前,对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即使有些许了解也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大部分中亚留学生还比较年轻,没有完全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价值观,这会影响他们对中国历史和现状的认识,不利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因为,应对中亚留学生开展系统的、有计划的中国文化宣传及教育,使其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较深的理解,在中亚留学生入学前,学校可以在邮寄录取通知书的同时,将中国现状、我国边疆地区历史及现状介绍做成宣传手册邮寄到国外,或者通过互联网发送给中亚留学生,使学生在入学前就可以有机会了解中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多元文化的魅力体现在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等方方面面,中亚留学生可以从衣着、就餐等多方面、多渠道去感受,高校也应充分利用起英语角、国家社会社团等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文化活动,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使其成为中国与中亚的友谊使者。
建立相应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团队是中亚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必不可少的一环,考虑到“政治涉外”的特殊性,外国留学生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具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美好品质,同时相关部门还应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建立起相关的培训制度以加强人才建设,为来华留学生开设服务站、心理咨询中心等等,特别是宿舍管理人员、图书馆服务人员、行政管理等人员的素质建设,注重外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开展跨文化能力培养课程,组织相关人员赴中亚国家实地调研,了解其国情、风土人情,全方位地增强相关留学生管理人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促进中亚留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加强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
综上所述,中亚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研究不仅能提升学生和教师的自身素养,也搭建了多种文化交流学习的桥梁,为留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促进留学生的教育发展,提升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中亚留学生开展中华历史文化教育,可以培养中亚留学生成为知华友华的使者,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