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和英文歌剧唱词的语言特色对比研究

2021-11-12 10:44
长江丛刊 2021年2期

中国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种类繁多。京剧,有“国剧”之称,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曲目,拥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京剧唱词的创作,大多以演义小说、话本为蓝本,经剧作家及艺人的二次加工,并吸收很多地方剧种台词的精华。歌剧是一门西方舞台表演艺术,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乐来表达和叙述剧情的一种戏剧形式。歌剧最早出现在17世纪的意大利,它源自古希腊戏剧的剧场音乐,既而传播到欧洲各国,最终由德国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将其带到了英伦半岛,并在英国迅速发展。西方歌剧多取材于传说或为剧作家创作。京剧唱词与英文歌剧唱词是两个剧目的主要语言表现形式,在语言特色和文学表现手法上有相似性但同时又各具特点。

一、京剧和歌剧的相似性

从文体特征角度来看,京剧和歌剧有着很多共同特点:

第一,都以唱词为主来表现戏剧内容,推动剧情的发展。唱词的语言与人物形象相匹配,语言多通俗化、大众化、易被接受,多用比喻的修辞。例如:在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汪曾祺先生在编写唱词的风格上,致力于戏曲剧本的“可读性”。在《茶馆·斗智》一场,阿庆嫂那段出色纷呈的唱词,字字珠玑,可点可圈。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直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这里,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与出格的夸张,却显示了人物的机警与过人的聪明。前面四句通俗纯朴的唱词,非常接近农民日常生活的语言,显示了来自民间的乡土文学的醇厚与机趣,既符合见惯世面、混迹江湖的春来茶馆老板娘的身份,又流露出肩负重任、坚忍不拔的革命者的凛然正气,语言简洁,且与普通老百姓的感情与语言息息相通,观众听到以后会感到无比地亲切,很轻易接受。

而著名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男仆凯鲁比诺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同样如此:

You know,what is love?

Do you understand my feelings?

Do you understand my feelings?

I want to give everything to you,and I can’t tell you.

这段唱词内容丰富,感情复杂,它把凯鲁比诺这个情窦初开,天真的小青年幻想得到伯爵夫人的爱情,而又有些害怕表白的心理,表现得生动细腻。反复的咏叹句更突显了他矛盾而极度渴望得到爱的心理,简单的语句和用词也符合他的身份、年龄和受教育水平。最后两句的比喻很好地展现了受到爱情困扰的年轻人最直观的心理感受,有一丝“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意味,很自然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语言的简练也易于大众接受。

第二,在唱词的创作中都遵循一定的韵律。京剧的唱词遵从押韵的规律,一般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多,合辙押韵。如京剧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剧目《锁麟囊》选段:“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呃)捣,同遇人为什么这样嚎啕?莫不是夫郎丑难谐女貌,莫不是强婚配鸦占鸾巢。叫梅香你把那好言相告,问那厢因何故痛哭无聊?梅香说话好颠倒,蠢才只会乱解嘲(不该人前乱解嘲)。”这段唱词韵脚是要求平仄的,每句末尾都押ao韵。与传统的文学形式如诗词和元散曲相比,京剧的唱词在句式长短及韵脚的选择上更加自由,这形成了京剧语言多变的特色,或恢宏壮丽、气势磅礴,或低回婉转、缠绵悱恻。

英文歌剧的唱词多押尾韵,如歌剧《图兰朵(Turandot)》中最著名的一段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中的一段唱词:

Nobody shall sleep!

Nobody shall sleep!

Even you,o Princess,in your cold room,

watch the stars,that tremble with love and with hope.

这段唱词同样在每句末尾押韵,唱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同时也符合大众对于音乐性的审美心理。

二、京剧和歌剧唱词的差异性

受文化与语系等因素的影响,京剧和歌剧唱词在修辞和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一)在修辞手法上,京剧唱词多用典,歌剧唱词多反复

京剧和歌剧唱词都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是相似的;但是京剧剧本多取材于历史或文人创作,题材丰富,文学性和社会性很强,因此唱词创作的时候多用典,即使用典故。如《四郎探母》中的一段唱词:“(杨四郎)贤公主若得我母子相见,待来生做牛马结草衔环。”这段唱词中有两个典故:结草,见于《左传》;衔环,见于《后汉书》中的注引《续齐谐记》。而马派名剧《十道本》则是戏中用典故的代表,几乎每道本章都是一个典故,如:“李世民(引子)海晏河清,保父王,驾坐龙廷。”龙廷亦作龙庭,此处指朝廷,源自《英烈传》第六十八回:“孩儿应声道:‘万年天子坐龙廷’”。而在京剧《武家坡》中,“洞宾曾把牡丹戏,庄子先生三戏妻,秋胡曾调戏罗氏女,薛平贵调戏我自己妻”一段中,四句话连用三典故,《辕门斩子》中“秦甘罗十二岁拜为宰相”一段同样也是典故的堆砌铺陈。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但在用典故上,京剧还是考虑到听众的文化程度,典故都以直白的语言表达,这既是艺术风格的特殊需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在新形势下的演变和流传。

西方歌剧主要取材于传说或为剧作家创作,相对于故事情节而言,歌剧更注重“歌唱”,题材较为单一,多以爱情为主题,因此唱词的创作多反复,由此去抒发情感。如《今夜无人入睡》中王子的一段唱词:“The Prince:Vanish,o night! Set,stars! Set,stars! At dawn,I will win! I will win! I will win!”,此段唱词有多处反复,把王子激烈的情感完全表达出来。再如歌剧《卡门》中一首非常经典的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中的唱词:

He said nothing,but he keeps me.

Love,love,love,love!

Love is the child of bohemian,

He never,never known any law,

If you do not love me,I love you,

If I love you,take care of you!

歌剧《卡门》主要塑造了烟厂女工卡门的艺术形象,她是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这段唱词语言简练、多处反复,旨在刻画卡门豪放、热情、不羁、泼辣的性格特征。再如莫扎特歌剧巅峰之作《费加罗的婚礼》中《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的这段唱词:

Do not know why all day long sigh,

One night,one night,one night;

Don’t know why tremble with fear in one’s boots,

Do you understand my feelings?

Do you understand my feelings?

Do you understand my feelings?

这段唱词中的多处反复不仅推动了戏剧剧情的发展,也把童仆凯鲁比诺爱慕伯爵夫人,幻想得到她的青睐,但又苦于不能表白、没人理解的纠结情绪表现得生动形象。尤其是最后的三句反复,一度成为整个剧目演出的高潮,并影响了之后很多歌剧剧本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

(二)京剧唱词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歌剧的唱词重“唱”而轻“言”

京剧发轫于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它融合了徽剧和汉剧,并吸收了秦腔、昆曲、梆子、弋阳腔等戏曲艺术的优点,加以北京地方方言影响,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表现方式。在长期的演艺实践中,戏曲从艺者发现一些字音唱念起来好听而且顺口,就习惯性地把这些字音在唱腔念白中保留了下来,代代相传,就形成了京剧中独特的上口字。上口字,指保留在现在京剧唱腔念白里的一些古音、方言、地方音和古代官话,主要是湖广音和中州韵。因此,这些字的发音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比如很多韵母有“g”的字,上口的时候,要去掉“g”来发音,如灯(deng)上口字念(den);声(sheng)上口念(shen);亭(ting)上口念(tin)等。再如传统京剧《红鬃烈马》中的一折《武家坡》选段:“(薛平贵唱)好一个贞节王宝训,……将银放在了地平川。……两军阵前遇代战,她把我擒下了马雕鞍。”其中的“地平川”“马雕鞍”等词语与现流传于华北地区的评书如出一辙,而且其中的唱词和念白,只有用“京片子”念出来才有味道,换作其他方言则韵味全失。西方歌剧唱词的创作,比较而言情节和唱词本身的重要程度并不如“歌唱”,所以在唱词创作上会牺牲语法,甚至有时故事情节也没有那么严谨,只为达到“唱”的美。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京剧和歌剧的唱词都是语言艺术的体现,他们有相似性但又各具特点,都继承和发展了各自文化中优秀的部分,是东西方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但是无论是京剧还是歌剧在通俗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研究,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它们的受喜爱度和普及度都远不及通俗文学和流行音乐,希望研究两种艺术形式的语言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