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父子兵

2021-11-12 10:44
长江丛刊 2021年2期

“嘟……”陈绪槐好不容易抽个空给儿子打电话,却半天没有人接,只好作罢,已经33天没见到儿子的他,一颗心悬到了喉咙口,他想今天无论如何要打通这个电话。总算接通,可儿子却不领情,语气生硬且沙哑:“爸,你有事没?没事就不要打电话,我没空,你和妈多保重!”言毕挂了电话。

陈绪槐端着一片忙音的手机,百感交集,伸出另一只手拍了拍胸脯,嗨,这颗心总算归位。

陈绪槐是通山县公路局的一名路政管理员、老党员,儿子陈敬博是去年7月研究生毕业入职通山县大畈镇政府的一名办事员,此次疫情突发,老陈最担心的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儿子能否扛得住?

腊月二十九这天中午,突然门开了,一个多月未归家的儿子迈进家门,正在给自己衣服消毒的老陈举着喷壶走过来:“儿子别动,消完毒再进客厅。你怎么回家了?”

“领导非要我回家团聚,大年初一值班,今天可以好好地陪陪爸妈吃年夜饭咯。”

老陈喊老伴再炒几个菜,说爷俩要好好喝上两杯,他嘴里说着话,眼睛却一直看着儿子,儿子清瘦的脸上胡子拉碴的,像老了几岁,免不了一阵心疼,儿子却自顾自地聊起村子里的防疫难度,有的老人说活了八十多岁,只听说过跑山上躲鬼子,没听说蹲家里躲病毒,这样的老人家根本不听家人的劝说,需要我们多次上门反复做工作。每当看到老人家听懂防疫宣传时露出淳朴的笑容,就觉得自己浑身是劲。

“你做得对!年轻人吃亏吃苦都是福,要把村子里的事当自家的事来做。”

“好的,爸,我知道了。”

菜还没做好,小陈的手机响了一下,领导微信说不好意思,叫小陈立即返回单位参与疫情排查工作,小陈匆匆扒了两口饭,说:“爸,抱歉,返乡人员很多,我走了。”门也没来得及关,脚步声就“噔噔噔”地消失在楼梯间。

老陈偶尔从小陈微信留下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他们每天要对大量的返乡人员进行排查、登记,走访、测体温,劝阻村民不出门、不聚会,不串亲走友拜年。白天下村逐户走访,晚上回单位整理数据做报表,汇总上报。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很琐碎的工作,每天都得忙到深夜,有时发现天亮了,洗把脸又跑了出去,要趁村民还没起床,一家一户地堵在门内做工作。正月初九晚上,老陈接到儿子的信息,说刚好换班,多日没洗澡了,想回家拿衣服,又怕妈妈舍不得他走。为了不耽误儿子的时间,老陈快速将衣服用品打包放在家门口,从猫眼望到儿子提着包裹的匆匆背影,心疼得悄悄流下两行泪水。可老陈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儿子就是那坚强的战士。

新冠病毒很狡猾,越位速度快,不用说聚会聊天,就是擦肩而过的几秒钟都会有可能被传染。小陈与镇村干部一起入户核查每一位返乡人员,定时监测体温,发放“武汉返乡人员隔离须知”及联系卡,督促居家隔离。创建村组微信群,分群监控,分组抓落实,促使返乡人员熟悉隔离措施,每隔三个小时就在群里打招呼:“亲,有发热的请及时私聊我。”小伙子做着做着还琢磨出一套简便快速的统计方法,每天向18个村发放与回收两张表格,一张是体温表,统计发热人累计数,一张是新增表,统计新增加发热发病人数,新的统计方式使得每天汇总时间大大缩短,工作效率提高不少,得到来镇村督导工作的县领导的肯定与赞许。

老陈自己这边也是常常忙得不可开交。通山县公路局人手不够,进出路口多,五十多岁的老陈二话不说,与年轻同事一道默默地24小时坚守在通往武汉的重要路口,对进、出车辆严格登记、检查,发现问题车辆及时劝返。有一天半夜,一辆从武汉回来的车子直接停在老陈的脚前,车窗开了一条缝隙,里面有人小声喊:“槐哥,请手下留情!”老陈看到口罩上面一双熟悉的眼睛,知道是在武汉做生意的远房表弟,“武汉来的,怎么来怎么回去。”老陈面无表情地喊道。“真是黑包公啊,六亲不认,算你狠!”车子猛退几步,一个拐弯,扔下一句话,掉头跑了。

年还没过完,通山县也实行了“封城”,交通极其不便,为了让值班的同事吃上一口热饭,老陈主动承担买菜与接送同事上下班的义务,解决了二十多人吃饭和上下班出行难的问题。

忙碌中的老陈意识到这场抗疫之战只能赢不许输。

“儿子,你怕吗?”

“我怕。可是,我的身后都是亲人朋友,如果我后退,你们怎么办?他们怎么办?”

“爸,你怕吗?”

“我不怕,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不怕,因为我是你的儿子!”

年后,也是严防死守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老陈又一次给儿子的微信留言:“儿子,你连续上班33天没有回家,曙光在前,不可掉以轻心,坚持就是胜利!”

“爸,待疫情过去,我到路口去接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