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刚
(北京市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朝阳门消防救援站,北京 100020)
石化行业产业链长,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制品种类繁杂,塔、釜、管、泵、阀、罐等设备庞杂,而且,生产设备经常处于高温、高压,或者低温、负压等危险状态下。近年来,石化企业聚集在化工园区内,事故风险同样聚集增大。例如,2019年江苏“3.21”响水爆炸事故,灾害波及面广,救援难度大,直接导致园区关闭。笔者根据在特勤站的消防救援经历,针对化工园区内石化企业的火灾事故,在救援指挥、救援装备、救援技术与救援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石化行业火灾的突出特点是燃烧速度较普通火灾快,火势迅猛,比如,汽油火灾可达80.9kg/mh,苯可达165.4kg/mh,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控制;火灾热辐射强,有发生喷溅的可能性,甚至会导致大面积流淌火,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火灾爆炸破坏力极强,很多火灾案例中无论是物理爆炸,还是化学爆炸,都会使建筑物瞬间受损甚至倒塌,进而造成人员伤亡;受火灾爆炸事故影响,管线设备的移位破裂让火场情况更加复杂,不利于短时间内开展救援工作。
石化行业涉及多种原材料,易燃易爆危险品聚集,密度大,火灾爆炸事故风险很高。液体材料由于自身的流动性、可挥发性及气体扩散性,一旦发生泄漏会导致原材料四处流淌,挥发扩散迅速,给现场救援人员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大连“7.16”油库管线爆炸,导致2km的流淌火线。天津“8.12”爆炸事故,现场突然爆炸直接造成110名救援人员死亡。
石油炼化生产装置中存有极易流淌扩散的易燃易爆介质,而且,生产设备高大、密集,框架结构复杂,形成立体火灾的可能性较大。而一旦发生立体火灾,火柱沿着塔壁蔓延,火焰可达40~50m,火势会呈现出上下左右的蔓延趋势。例如,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就发生了立体燃烧。
石化行业的工艺复杂,易燃易爆物质种类多、特性差异大,需要配备不同的有针对性的灭火剂,然而石化企业往往只配备了泡沫灭火剂;根据不同的着火部位,所采用的灭火装置设备、灭火技术和战术也是不同的,而且还要考虑关阀、堵漏、倒灌转移等措施。例如大连“7.16”油罐火灾事故在灭火救援行动中果断关阀断料对救援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工企业在火灾救援初期水源储备不足也给灭火救援带来很大困难。而且化工园区中的仓储量也在不断增大,在提升生产效益的同时,也给灭火救援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石化工艺装置的独特性决定其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危险系数高、救援难度大、救援专业性强等特点。如果石化火灾在初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火场往往会迅速扩大,需要调集大量的专业救援人员参与处置。火灾现场存在大量的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一旦发生泄漏或喷溅,将直接威胁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常州市“8.5”新东化工火灾事故发生后,市消防支队迅速调集6个消防站、战勤保障大队,共计32辆消防车、165名指战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救援。江苏消防总队在接到指令后,及时启动跨区域应急联动作战预案,一次性调派无锡支队的2个化工轻型编队和1个供水分队,泰州支队的1个化工重型编队和1个战勤保障消防站,共计15辆车、80人前往增援。
近年来,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石化企业进一步聚集。以常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化学工业园为例,经过10多年发展,园区共聚集80多家企业,其中化工类企业有70多家。石化企业发生泄漏、火灾或者爆炸等事故时,往往会波及相邻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等次生、衍生灾害,给后续救援与恢复带来极大挑战。
应急救援预案的贯彻落实是应急救援的基础。制定因地制宜并不断完善的应急预案是应对事故的前提条件。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认真排查火灾危险源,对火灾事故进行风险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灭火救援预案。依照预案的相关内容,反复组织实战性灭火演练,确保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都能熟悉各自的应急职责、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以此提升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火灾防范意识和应急行动能力,真正让应急预案发挥作用。
依照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的基本特征,坚持“立足实战、因地制宜、强化配备、着眼发展”的具体原则,把第一时间灭火救援、工艺控制、冷却抑爆等作为关键目标,依照消防站的器材装备条件,科学选择实际对象,才能保证灭火救援工作顺利开展。一旦发生火灾,在第一时间采取工艺控制、固移结合等适当方式灭火,同时调派专业救援队伍增援,借助远程供水泵组实现远距离不间断供水,保障防护、堵漏、输转、供气、供液、洗消等行动有序展开,确保火场能够得到及时控制。
自救能力的提升是成功应对火灾事故的关键,很多石化企业并未设立消防站,也没有组建消防队伍,或者有消防站,但是人员配置不足、训练不到位,导致处理初期火灾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后续应急响应和救援工作的开展。石化企业应当加强自身应急队伍建设,配备专职应急人员及相关器材装备,开展专业性训练,积极与辖区消防站开展四联工作。辖区消防站有义务和责任培养和训练企业应急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增强其火灾防范意识,协助企业建立科学应急救援机制,使火灾在发生初期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石油化工类火灾一旦发生,消防救援队伍应该依照事故初期报警情况,结合应急预案,积极调集充足的救灾人员,同时调配大功率水罐车、高喷车和移动水炮等救援设备参与到救援任务中。在“8.5”新东化工火灾发生时,常州市消防支队立刻调集了6个消防站的32辆消防车和165名指战员赶赴现场,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当接到相关指令后,江苏消防总队主动派出多方资源赶赴现场进行救援,使事态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整个工业园区的安全。
运用较为适宜的安全防护举措,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是石油化工类火灾救援的核心。石化火灾或爆炸,会造成建筑物坍塌、热辐射、机械损伤、跌落、中毒、腐蚀、热烧伤等严重后果,应急救援人员除了提高安全意识,还需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根据事故特点,选择适宜的防护装备,提高防化、防火、防烟、防毒能力。救援人员要提高对安全距离的科学认知,科学划定警戒区域,避免盲目进攻,同时加强现场的侦查检测力度,加大检测频次,提高风险感知能力。在停车时,应确保车头朝着方便撤退的方向。在选择进攻阵地时,应充分利用地形加以掩护。另外,火场上还需对存在爆炸危险的设备进行不间断的冷却处理。
消防车辆的编成、消防装备的配置直接影响着消防救援能力和效率。扑救大型石化火灾离不开大功率的消防水炮和防化、高喷等特种消防车辆,因此,做好车辆战斗编成是完成灭火救援任务的前提条件。配备优良的大功率消防车、高性能泡沫消防车和大吨位水罐消防车等车辆装备,同时加强智能化装备的运用,形成科学高效、可连续作业的战斗编成,可大幅增强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
通常大型石化火灾的救援时间较长,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参战人员的体能消耗较大,而且,灭火药剂等救援物资的消耗量随着救援时间的延长也会不断增加。因此,战勤保障部门要保障好参战指战员的饮食和临时休息问题,做好人员更替调度,同时合理供给灭火剂和油料等资源,使现场救援队伍保持充足的战斗力。
综上所述,我国石化行业火灾仍处高发态势,本文在深入分析石化火灾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企业本身存在的救援准备不足等问题,提出关键对策,所得结论如下:
(1)石化火灾存在发展速度快、火势迅猛、火灾面积大、易发生立体火灾、火灾类型复杂、易造成次生灾害等特点,给现场扑救造成极大困难,需要投入大量的消防力量。
(2)石化企业必须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夯实应急救援准备工作、遵循灭火救援原则、加强自救能力建设,才能在第一时间减小火灾损失。
(3)应急救援队伍须在充分认识石化火灾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准确地调配救援力量,合理、正确地做好安全防护,不断优化救援装备,并做好战勤保障工作,才能高效、安全地完成石化火灾救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