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亚伟
读过一位著名作家写的《目送》,作者把千回百转的感情写得深情动人、荡气回肠,把中年人对孩子和父辈的感情写得细腻传神,极富感染力,同时表达出了种种复杂的人生况味。
目送,是个饱含感情的字眼。我以为,目送是世界上最深情的语言,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千言万语都无须再说,只需要把目光投递到一个背影上,心中万千情感便有所寄托。那样一个普通的背影,混入人群中便被淹没,但永远是目送者目光的聚焦点,是一腔深情的倾泻口。离愁太浓,浓得化不开,只有靠那样一个背影一点点稀释,方能让自己心安一些;留恋太深,深得不可测,只能靠那样一个背影一点点淡化,方能让自己平复一些。深情的目送,是我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我觉得目送是一种身不由己的反应,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你牵挂的人离开了,但心中的牵挂依旧在,于是便本能地伫立在原地,目送一个熟悉的背影远去。目送者用自己的目光,一寸一寸丈量背影远去的距离,让心中澎湃着的感情慢慢平息,让涌动的离愁埋在心底。有时候,你一边目送,还会一边身不由己地追赶上去。明知是徒劳,可心指引着你多追赶几步,莫要与背影的距离越来越远。背影越来越远,思念就会越拉越长。最终,那个让你牵挂的背影,消失在人海,消失在路尽头。背影不见了踪迹,你还会呆呆地原地伫立,仿佛立成了一尊塑像。
送别真的是一首真挚婉转的抒情诗,所以古诗中的送别诗才成为了一个永恒的主题。这个主题,就像爱情、思乡之类的主题一样,亘古流传,绵延不绝。试想一下,背影远去,如果送别者立即决绝漠然地转身离开,一寸送别的目光都不肯付出,两个人之间根本谈不上感情。把目送写到极致的,是唐代的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故人孟浩然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目送友人的船离开,他无比专注,心无旁骛,视线里只剩下友人的船,直到船消失不见,他还在江边伫立。看着长江水滚滚滔滔东流而去,他心中的深情比长江水还浩荡。故人远去,他依旧依依不舍,留恋怅惘。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无数次送别。无数次目送别人,无数次被别人目送,人世间的情感因此绵绵长长。目送者与背影之间,不管离得多远,都是有心灵感应的。我相信,任何背影都是有一双心灵之眼的,即使背对着送别者,也会感受到那份深深的情谊。
目送是世界上最深情的语言,每一场深情的目送,都是一场盛大的情感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