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文婷/四川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的传媒方式是相较于传统的大众媒体来说的,媒介一词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现代话意义的名词,意思就是进行传播信息的物质和与这个物质共同组成的物质组织。张恨水是在中国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一位非常著名的多产量的小说大家,他的一生一共创作有将近3000万字的作品。当代的民众非常喜欢读他的作品,那么在新媒介时代要怎样去更好地传播张恨水和他的作品,就成为现在需要研究的主题。
在张恨水的年代,他的小说最主要的传播手段就是在报刊上进行连载,这种在报刊上连载的方式可以很直观的展示出作家的写作态度,同时还会反过来影响到作家的创作思维。在报刊上连载的小说通常都不是通篇全幅的,而是作家一边构思一边创作,然后一点一点的发布出来成品。小说从见报到完成创作的过程当中,还会夹杂着很多的变数。所以在报刊上连载的小说能够完结成为一部完整且成功的长篇小说会尤其的不容易,这需要作者本身具备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而且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百般思考和摸索,最终才有出色的文学作品,从这些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张恨水创作成功路上的艰难险阻。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比较出名的作家当中,张恨水报刊人的身份尤其明显,报刊连载作品和他的小说创作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在这样的传播方式下我们可以看到他常住不灭的追求和转变,还有他始终如一的坚持自我。
在张恨水长达30年的连载生涯当中,不管他的实际身份是做什么的,是通讯员、记者、编辑,还是主编、经理、社长等等,支撑他的确永远都是报纸上可以连载作品的副刊,这就是他在小说创作的革命根据地。他的小说从最开始在这里问世、在大众中传播开来而且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报纸的副刊就是他小说的传播媒介,就是和读者可以直面沟通的最有效的媒体,而他自己作为主编曾经负责过的副刊有:北京《世界晚报》的夜光专栏,北京《世界日报》的明珠栏目,北京《新民报》的北海栏目,上海《立报》的花果山专栏,南京的《南京人报》南华经栏目,重庆《新民报》专栏等等。还有一些就是他经常投稿的报社栏目有北平《益世报》上面的益世俱乐部,《新民晚报》 星期画报栏目,等等。他在参与到编辑工作的同时,也会亲自撰写一些脍炙人口的稿件,甚至常常都是几部小说同时处在连载创作中,他绝大多数的小说都是在报刊的副刊上面和读者见面的。就说当时百万言的《春明外史》还有《金粉世家》就是先后在《世界晚报》的副刊上的夜光栏目与大家见面的,《世界日报》这家副刊明珠栏目里的这两篇连载。给这家报社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社会影响力。同时这两部小说也是张恨水的成名作。
张恨水的作品在传播情况,因为受到语言的极大限制。在近些年来影视剧改编的方面:根据张恨水的小说《金粉世家》进行改编拍摄的有在1961年影片公司所拍摄的同名电影。在1980年的时候汪明荃作为主演拍摄的电视剧《京华春梦》。还有就是根据小说《啼笑因缘》先后几次进行改编的有,1945年、1957年所拍摄的两部同名电影,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故都春梦京华烟云》,在1975年拍摄的《新啼笑因缘》还有在1974年所拍摄的同名电视剧,在1987年进行翻拍的同名电视剧,和在1989年所拍摄的电视剧《新啼笑因缘》。
现在流行的影视改编也是张恨水小说可以更广泛的传播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张恨水时代在进行小说创作的时候,考虑的也就只能是在报刊上进行连载这种出版方式,对于小说再次进行影视剧方向的改编,他自己是基本没有想过的,不过他的作品在他生前,还有就是在他身后的现在,一直都被不间断的改编成各种戏剧作品、电视剧影视作品和电影作品。张恨水的小说之所以能够一直处于现代追捧的前列,归根究底就是因为这些方式的传播。张恨水的小说进行影视化改编主要也是经历过三次范围特别广泛的传播热潮。第一次的传播热潮大概是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那会儿,那时正好是他写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等作品的报刊连载刚刚结束,大众的关注度自然空前高涨,所以很快就被改编成了各类的戏曲、电影作品等供人们欣赏。其中发生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当时是多么受追捧。而且小说《啼笑因缘》所引起的轰动不仅只是在普通的受众当中,小说的评论界也是非常的关注,并且还分成两派进行论争(这个在序论中已经是有叙述过的),第二次的传播热潮是则是在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人们又重新开始认识和评价张恨水和他的作品,张恨水的小说也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得到大量的再版,也就是《张恨水全集》终于面世了。关于张恨水展开的学术研究也开始繁荣的发展起来,安徽直接成立了张恨水研究会,还短期内连续召开了五次之多的相关作品研讨会。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更多的关于张恨水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作品的大量涌现。第三次的传播热潮是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中央电视台接连推出张恨水小说为基础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还有《夜深沉》三部作品,紧接着还有茜江红改编的《红粉世家》。这接二连三的连续剧还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现在极度市场化的大环境之下,可见张恨水的小说是多么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了。参照张恨水的小说原著,电视剧中也是尽量采用历史的语言特点和思维的方式,在现在生活节奏过快的时代里,人们多少都会感到新鲜奇异,甚至躁动的心灵也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张恨水仿佛跨越了时空的抚慰。所以很多的读者又因为电视剧而去阅读原著小说,这样张恨水小说就又获得了一次再版的热潮。
现在的社交媒体比如现在很火的微博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可以一键转赞评,可以分享。当然还有微信、QQ、抖音APP等等也同样具有这样的功能。分享,让分散的单独的个体串联成了以文学作品作为核心的网状客户群体,阅读从原来的个体行为变为了群体影响。在这个社交媒体盛行的新媒体时代,大众接收外界信息的途径反而更加的小众化和长期渗透化,在信息爆炸式发酵的现状下,只要抓住大众的眼球就意味着胜利。大众的接收范围、参与讨论和创造的程度不断的在提高,正向内容的传播可以增强用户使用平台的黏性,同时还可以吸引大众的关注度反向去影响文学作品的再次创作。与此同时,类似抖音的这种社交媒体想要持续性地发展下去,甚至拓宽受众群体,就要把平台和优质的内容去源源不断的联系起来,提高其社交平台的艺术格调和所传播的内容的品质,这样才可以长久的运行下去。
在多款的社交APP里面,微信存在弥补了其他APP逐渐没有的隐私性、社交圈的熟人化和功能简洁,会延长了用户阅读一篇文章所停留的时间。在微信APP中,有专门用来研究张恨水的公众号名字叫做张恨水研究会,公众号里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学术界一直以来研究张恨水的作品进展状况。因为短视频首先的特点就是比较短,短短几分钟就可以读完一篇张恨水的文章。通过APP平台把一篇文学作品通过通俗的方式、世俗的描述、娱乐化的体感让大众了解了文章的大致情节。举个例子,抖音APP一个栏目 “有书快看”有过这样一期节目,几分钟看完《啼笑因缘》男主人公在三个女人之间徘徊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婚姻要想牢靠还是要门当户对。其次就是名人名事。这里主要就诉说了张恨水的生平事迹。例如,抖音APP又一个栏目青“史说”有讲述过,写有《金粉世家》的张恨水,一直靠着一支笔杆子,生生养活了13口子人。再次就是影视片段。还是以抖音APP的内容来举例,在抖音上传播的张恨水的作品中传播范围最为广泛大概就是2003年版本的电视剧《金粉世家》了。这部电视剧把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作为故事的主线。传播很广的视频中有一个就是金燕西第一次见到冷清秋的瞬间,还有一个经典片段就是金燕西和冷清秋在大片的朝阳花海里放肆奔跑的场景。这两个画面直到今天都还被称为影视剧中最值得不断回味的经典片段,因此在短视频APP上传播得甚是广泛。而且在观看这些经典影视片段时候还常常会伴随着《金粉世家》影视主题曲《暗香》等。这种经典的影视金曲,会让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当中产生共鸣感,更容易去感受和理解到作品的精髓,为金燕西和冷清秋之间的唯美爱情故事所动容。
随着传统媒介形式的淘汰,新媒介内容也在进行着激烈变革,张恨水的作品就会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完成新的改编和新得构思,在不同的媒介相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新的创作文本和传统的纸质版文学作品互相搭配着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