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质意真形工巧
——评罗积勇诗词

2021-11-12 07:41段雪璐
心潮诗词评论 2021年2期

段雪璐

罗积勇老师的诗词陆续在报刊上发表,比较分散,《湖北诗词》的《荆楚诗风》曾精选了十来首,而收录最全的微信公众号《菊韵松风》第二十九辑《罗积勇诗词》(北京头条)。

就内容上看,有写田园故乡的,有写山水游览的,有写自己平时生活的,也有反映厂矿企业的,还有反映时代主流的作品。至于作品体裁,据笔者所见统计,迄今有格律诗45首,古风2首;词16首;散曲1首。所谓古风两首,是指《樱花(初作)》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忆1978年初进武大》,据说这两首原本分别要当绝句和词来写的,后来为了不以辞害意,便写成了古风。罗老师的诗词作品多出胸臆,抒发真情,体物细致,属对精切;讲究节奏韵律,注重比兴和典雅。

多出胸臆,抒发真情

罗老师诗词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乡愁,直接写故乡的有8首,其中早期的《故乡吟》组诗包括6首,真是从心中流出,最见真情。如《大山完小附中》:“两行矮屋路边排,灰起窗蒙车数来。拔地高楼今胜昔,恩师不见独徘徊。”通过“物非人亦非”的描写,来突出对恩师的想念。而《父亲》一首则撷取一个细节来抒发自己对父亲的敬仰:

知书明理最慈严,风雨等闲担一肩。

今日肩松手微抖,家书依旧语三千。

老父亲用颤抖的手给自己写信,作者当未亲见,但是从其变形的字迹中可以想见。我在读朱自清的《父亲》时,记住了“父亲的背影”,而读罗老师这首诗后,我又记住了父亲的肩和手。父辈是希望自己的儿女走出偏僻的乡村,但走出去的路却是从儿时门前的小路开始的,所以,《故乡吟》中的《小路》也道出了作者真实的情感:“我今拔草寻微路,路在心中感慨多。”

圣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亲情的类推,其实,在欣赏山水时,也存在类推,罗老师的山水游览诗作往往可以印证这种依据故乡山水的类推,如《茶经楼观西湖喷泉》首联:“锦绣天门一望收,何方旧曲动乡愁。”又如《游鑫东生态农业园》:“山青水绿路横斜,鹅叫三声疑到家。”在他乡的风景中找到了故乡的感觉,说明作者已经融入其中了,这样的诗作反映的是真感觉,真惬意。

可以说罗老师诗词中,无论是喜、怨,还是同情和感恩,都让人感觉是真情流露。

真“喜”的,如《喜雨》《办妥土地房产证有感》《欢庆十七大》三首。《喜雨》中的“久干不雨涸潭湫,寥廓蒙尘桂馥休。几滴敲蓬听细细,无边飞鸟掷愁愁”,写出了久旱逢雨的真喜。《办妥土地房产证有感》“喜看石榴花结果,狂亲双证面留甜”则实在地将当时喜态展现了出来。罗老师较少写“怨”诗,而《临江仙·建房疑云》可算一首,其序曰:“笔者所居隔马路与武大附中操场相对,庆幸视野开阔。一日见施工队进驻,余为此焦虑不已,后来发现所建者为地下停车场。”可见也是对真事抒真感。

罗老师诗词的真情还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上,如其《窗外》组诗写的是2002年初冬雪夜中用蛇皮袋在围墙边搭简易帐篷居住的弹棉絮农民工,作者在第一首中写道:“雪敲窗户夜茫茫,墙角枯枝织袋张。昨日弹花湖广客,天为屋宇地为床。”这是用豪壮语写悲哀情。第二首接着说:“有艺谋生走四方,无亲举目雁离行。房东寻衅砸烧后,余悸朝谁诉苦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劳苦者”的深切同情。

罗老师诗词中的感恩之心更是情真意浓,如上文提到的古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忆1978年初进武大》,讴歌“天下寒门寄望长”的高考制度,对当年自己初进校时“解放车迎国士待”那一幕的记忆犹新,写得非常真切感人。

体物细致,属对精切

诗词曲是写给读者看的,如何才能将作者的所见所感传达给读者,其中最关键的,是作者要先细致观察和充分感知所表现的对象,然后找到一种恰切的语言表达手段。遍读《罗积勇诗词》,感觉其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他的观察往往十分投入,似乎能与观察对象对话,请看其《武汉大学汉林广场之春》:

噪音埋地底,幽径傍通衢。

榆顶禽鸣动,兰根蝶戏苏。

含羞花解语,透绿露成珠。

嫩发蓖麻叶,何人管哺雏?

这首五律颈联中的“透绿露成珠”就是基于细致观察而得出的句子。更值得注意的是尾联,作者自注曰:“蓖麻朝天长出的成束嫰叶,酷似雏鸟延颈张嘴向鸟妈妈讨食模样,故有此句。”可见是一种沉浸式的观察和感知,促使作者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想,从而创造出了这样一个生动贴切的比喻。真可谓体物入微,得其神似。类似的例子如《游鑫东生态农业园》:“松泥蚯蚓勤呼雨,黏翅昆虫悔啃瓜。”第二句是基于细致观察的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佳例。

罗老师还善于做对比性的观察,如《故乡吟》之《小路》:“公路坦平车似梭,草迷小路漫飞蛾。”又如创作于抗击疫情期间的《静静的小学操场》:

大树葱茏长举伞,阳光紫外遍驱魔。

成群鸟步草间线,恍见青衿行且歌。

作者写这首绝句时,武汉虽已解封,但小学还一直没复课。空荡荡的操场,没有孩子们身影,就显得没有生气,正如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中所说,没有孩子们玩耍于其中的花园,就不会有春天一样。可见,作者是多么盼望疫情早日被完全控制住,孩子们的追逐喧闹和春天的扑面气息早日到来。这首绝句就是采用现实和幻象的对比来表现这一心情的。

由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表现对象有了细致的体悟后,还必须用一种有效而又恰切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感染和感动读者。罗老师深谙此道,在我看来,他运用得最为娴熟老到的语言表达方式还是对偶修辞手法。

罗老师的格律诗和部分词作在对仗上特别讲究,许多对子是细致体物和精于表达的结果。其对偶句的风格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意象比较疏朗的,如《游陆水湖》颔联:“淡淡远山描浅浪,悠悠近岛布青田。”对远山、近岛的描写以从容不迫的比喻出之。而《汉川沉湖镇福星公园五福桥头》“柔波轻舐岸,垂柳慢梳头”,和《夜游习家池》颈联“星稀虫唧唧,人众月羞羞”,疏朗的意象又是以少女般的拟人来表现的。当然也有不用比喻或拟人的,如《游“生死恋”不至》颈联:“面墙听大鼓,曝背向冬阳。”同样给人一种疏朗晓畅、悠闲放松的感觉。

对偶的另一种风格是意象比较绵密的,如《武汉江滩组歌》四首其二《临江仙·游客之歌》:“水阔思黄鹤,风古看晴川。”这两句不但包括江水、黄鹤、风俗、晴川四个事物,而且还包括空间、时间、自然和社会等元素,意象不可谓不密。又如《茶经楼观西湖喷泉》颈联:“栩栩歌随雁摇翅,痴痴乐醉鲤抬头。”出句是实写音乐喷泉喷出的大雁拍翅造型,对句则是写音乐的优美动听,是虚写,用的是《荀子·劝学》中“瓠巴鼓瑟,沉鱼出听”的典故。再如写于武汉封城抗疫期间的《宅居满月望窗外》诗的颈联“舱足尽收迎日出,援多精治战寒流”,也有意象紧密的特点。意象紧密能表达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

在罗老师的山水游览诗作中,特别注意对偶句的锻造,注意对偶句句式的变换,其颔联颈联的句式一般是不同的。如《卢浮宫旁湖塘小憩(新声韵)》:

古意到青草,卢浮蕴世奇。

椅环开望眼,云白着蓝衣。

鸥鸟低亲客,游人彻忘机。

寻他经万里,今日得心栖。

该诗颔联详写躺在环湖椅上看到白云蓝天的明净景象,是用的流水对,每句的前两字是主谓词组,后三字则是动宾词组。而颈联无论出句,还是对句,其前两字都是名词词组,后三字是状动宾结构。明显不一样。

颔联颈联的不一样有时与描写角度的变化有关,如《游英山四季花海》:

一山环望湖,换景路崎岖。

野鸟嘤鸣怪,杂花形色殊。

风香心洗洗,步缓意徐徐。

背影江山衬,不带五车书。

这首五律的颔联纯粹是写外在的景物,而颈联的重点则是外在风物对游览者心境意绪的影响。正是由于描写角度的转换导致了句式的变化,而这两重变换促进了节奏之美和意境之美的生成。

讲究韵律,注重比兴

罗老师的诗词十分讲究节奏韵律,比如他最初所作的《樱花》诗是这样写的:“不待绿扶朵朵开,诗情新觉浪排排。好歌本自宜清唱,淡色最能壮我怀。”作为七绝的话,第一句犯孤平,所以在《湖北诗词》的《荆楚诗风》栏目发表时,改成了:“新觉诗情朵朵开,毋需绿衬浪排排。好歌本自宜清唱,淡色最能壮我怀。”但是作者在自编的诗稿中还是执意将原作当作古风保存。为何对原作如此不舍呢?就是因为原作的节奏韵律更好,它由陡起,再舒缓,然后再慢慢地又用两句拉起,跌宕起伏,与作者要表现的“壮怀”颇为相称。

有时,要表现的事物本身有节奏变换,作者就设法对它进行充分的表现和渲染,如《醉花阴·沱江观击鼓舞》词,上阕写道:“唢呐声招春意闹,画舫红女俏,看甩踏起扬,侧转腾挪,槌落凤凰绕。”这是实写,写出了它的节奏变化。而下阕又用各种比喻来虚写:“泉流山石云翻坳,鱼泳兼龙搅。应节舞蹁跹,飞蝶来蜂,陌上青青草。”显现湘西船女的表演疾徐有节,如蝶如蜂,其鼓舞能唤醒春天。

像前举的《醉花阴·沱江观击鼓舞》,以及另一首《望海潮·红炉霞光》词,都只是对一件事情的自然节奏的艺术再现。而在表现相关联的多个事件时,罗积勇诗词同样能做出有节奏韵律的安排,如写湖北潜江的《浪淘沙·龙湾镇诗词文化繁荣感赋》:

水树满平畴,土掩春秋。今人不替古人愁。虾稻丰收花似锦,遍地流油。 竞争现神州,逐鹿旅游。歌声请出楚王侯。自信爆棚诗共酒,霸气方遒。

其中“遍地流油”既指潜江龙湾镇出产石油,又双关此地极其富裕。综观整首,表现的事情众多纷繁,但都被符合逻辑地组织在一个抑扬起伏的节奏中。仔细观察,上下阕的第三句最为警策挺拔,最能拉起气势。

为了能使作品抑扬顿挫,富有节奏韵律,不至于平铺直叙、板滞萎靡,罗老师在写作中还十分注重比兴的运用,如其词作《南乡子·老柳荫诗廊》:

古柳向河斜,老者千年护稚娃。掩荫诗墙听诵调,喳喳,鹊唱枝头乱踏花。 云梦养鱼虾,月下章台伴黍麻。道绕后湖全半马,诗夸,摇舞东风唤彩霞。

下阕的“全半马”是指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这首词歌咏潜江诗词长廊里一棵高大的古柳树,作者在这里显然是将这棵古柳树想象成了传统文化的化身,她能掩映诗墙,任喜鹊踏歌枝头,听文人诗颂繁荣,能因为这一切而“摇舞东风唤彩霞”。这就是比兴的运用,如此写来,才有诗味词味。

读罗老师的诗词作品,就像是悠游于人世间,览山水,看变迁,见真情,展怀抱,让人如沐清风,也让人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