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珊 梁夕雯
(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210;2.全州大学,韩国全州 55060)
所谓大学生时期,就是探索前进道路确定职业的时期,大学生群体大多在19 岁至22 岁中,这些群体通过大学生活,不仅建立新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增强自己应对各种个人、社会和心理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也会在大学毕业后思考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角色。大学生活满意度作为连接现在和将来的重要因素也影响着他们对未来的目标和动机。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外貌满足度和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等是影响大学生生活满足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包括个人因素和支持因素,通过个人因素的自我效能感和支持因素的家庭、朋友、学校授等社会支持体系,可以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与之相关的作为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成员而建立的与他人的关系中,在没有任何关于对方的信息的情况下,外在因素就会重点发挥作用。正因为如此,为了让他人有更积极的认识,就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增进外在的美。具有积极的外表满足的学生的强烈个性会自我承认他们的能力,对大学生活的适应很有效果,但是对外貌的不信任越大,就会因为自尊感的形成而在社会上出现萎缩的倾向,因此会引发各种不适应的问题。与之前学习生活方式不同,大学生活是学会自律性和责任感,通过扩大人际关系,实现多维度成长的时期。大学生人际交往困难会导致个体的主观满足感较弱,如果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能力较强,更容易够获得积极体验,提升个体满足感。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人们对个体行为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判断。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够培养其自身对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的效果。
经济危机以后,对稳定工作岗位的就业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大学时代是为自己将来的职业选择和准备的关键时期,因此,与就业相关的问题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的困扰,也给许多大学生带来了压力。外貌满意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之一。外貌满意度是指向外表露的个人身体形象得到对方的积极印象和认可的知觉的积极态度。作为一种从社会中获得各种体验并形成自我认同感的主观评价,外貌满意度在塑造和表达自我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审美观念的宣传,大学生对于身体体态的追求标准开始逐渐偏离,有些大学生甚至因为盲目追求美而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等情况。这种社会风气导致了我国受就业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形成以外表为中心的畸形价值观。在与外貌满意度相关的研究中,以A 大学在校生为对象的研究表明,外貌满意度高时就业压力显著降低。当代女大学生普遍存在身体满意度偏低,尤其是相比于男大学生,女大学生在生活中因体型、外貌等方面承受着更大的社会压力。这意味着对自己外表满意的大学生会产生自己的满足感和在社会生活中的自信心;认为对自己外表不满意的学生在学校、社会生活中会自我退缩,最后甚至丧失了对就业的信心,导致就业压力增大。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以“00 后”的独生子女为主,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过多的宠爱而不自觉地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更多的习惯于从自己的的立场出发,很少考虑他人的想法和感受,忽视他人的利益和处境。大学生普遍具有兴趣爱好广泛,勇于接受未知的挑战,崇尚自由和独立的个性特点,但同时由于不会控制负面情绪,在张扬自己个性的同时暴露出叛逆,缺乏责任心等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大学生往往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在交往中过多的考虑个人的利益,很容易被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所腐蚀,将个交往功利化的倾向。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等虚拟世界逐渐变成大学生的精神寄托,虽然“晒游戏”“晒微博”等行为为大学生的日常交往提供充足的人际交流机会,但由于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虚幻世界的成就感很容易使其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造成其在离开网络之后的现实生活中无话可说,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的淡漠,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自我效能感是我们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和信念。它也是我们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所拥有的必备能力的主观判断与信念。Bandura主张认为,由于活动领域之间相互具有差异性,所以呈现出活动领域中的自我效能感各不相同。实验结果证实,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个体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先行研究表明,大学生活压力会以自我效能感为媒介影响抑郁这一情绪,内陆地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低于沿海地区学生,1-2 年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高于3-4年级学生,女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于男性大学生等。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大学生会出现自我否定的现象,当理想目标设定过高时,导致他们缺乏自信,表现出惧怕失败而产生的回避行为,而不是通过积极的行为去挑战自我。以往众多的失败经验会影响大学生面对新事物的自信程度,从而选择放弃完成新任务、新挑战,这样的结果就是自我效能感逐步降低。
在当今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应当树立健康的身体观念,不追求潮流,盲目过度追求身材完美,应当积极培养提升自我效能感,提高对自己的身体满意度,促使自己做出正向而不是负向的外表管理行为。高校应当开展针对毕业生开展诸如礼仪形态等课程,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由内而外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气质和内涵,制定满意的大学生活适应计划并将其应用于学生咨询和教学过程中。企业人事负责人由于很难做到看到照片后完全不受影响,可以通过设置无照片简历,更加公正的选拔有用之才。我国应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保障公民合法权利。我国现阶段仅说明了就业歧视涉及的四个方面,对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现象诸如体型体貌平等方面并没有相关法律进行阐述,理应在法律条文中应该进一步拓宽就业歧视的范围并建立具体的界定标准,从源头上遏制就业歧视现象。
高校教师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课程的设置学习帮助大学生正确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正确去除消极情绪对自身身心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善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使自己人格和能力得到逐步完善。通过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开展诸如演讲辩论赛、艺术演出,体育竞技等活动发展个人爱好和特长,帮助大学生通过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获得归属感,了解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在相互了解中学会沟通与合作。随着是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网络授课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学习载体。高校应该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对大学生上网给予积极的引导,组织开展网络危害知识讲座,用丰富多彩的课堂知识来充实课程,在虚拟空间中建立起正确健康的文化环境。
心理学家班杜拉主张,人的情绪、生理状态、自我效能感三个方面有重要联系。自我效能感具有强烈的行为动力的作用。强烈的情绪,通常会妨碍行为的表现而降低效能期待;积极且稳定的情绪与生理状态对提升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高校可开展开展目标教育、榜样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关注普通的学生群体,给予他们锻炼自我的机会。随着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逐步完善,通过设定目标的方式来培养自我效能感。第一,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学习目标,组织不同活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进步,达到提高自我效能感的目的。第二,对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学习目标的挑战性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在高效率的学习中肯定了自我的能力。
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指标作为测评学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来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帮助高校制定正确的规划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将自己的想法反馈给学校,增强大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