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佳欢
(上海杉达学院,上海 201209)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8 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教授西方语言文化的公共基础课,在多数高校跨越四个学期,覆盖大部分专业,更应发挥其德育功能。而英语写作作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且由于缺乏专门的写作课时,系统的教材与相应的训练,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笔者在上海杉达学院开展以英译中国传统故事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同时切实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大学英语教材多以西方故事为主,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接受着西方文化的熏陶,中国本土文化却逐渐“失语”。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输送应是双向的。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化水平日益提升,文化输出方面的需求将随之增加,“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文明和进步,也需要优质的外语水平作保证”中国传统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里中国元素的欠缺,使学生再次熟悉属于自己的传统故事。而经过教师精心筛选的英译版本不仅能以全新的方式吸引学生研读中国传统故事,从而加深理解,还能为学生提供写作学习的素材、词句。对故事进行解读和讨论的过程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故事进行创意改写或续写则成为水到渠成的写作练习,而不再是单调刻板的训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热情。这一过程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意精神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文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英译中国文化寓言故事》第156 ~159 页的《致富妙法》为例,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该故事选自战国时期列御寇的《列子》,讲述了一位穷人误解富人传授的“偷抢”致富法,因偷盗入狱而更加贫穷,而富人所谓“偷抢”实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故事。
教学对象为我院2020 级本科大一网络与新媒体专业33 名学生。本次写作课堂教学时长为4 课时。
语言学习目标:(1)理解故事,掌握haste, reduced,dense, make a living, neither...nor...等词汇和表达;(2)熟悉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相关的词汇和表达;(3)能够用英语讨论财富积累、职业规划等话题。
课程思政目标:(1)强化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2)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走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和途径,树立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
2.3.1 前期写作准备
(1)说明本次课堂的任务: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改写或续写,推荐在教师讲故事期间根据自己的思路拟列提纲,要求提交作品需有至少两轮修改痕迹,建议词数200 ~500。(2)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完成分组后,给出故事题目,引导学生猜测古代致富妙法并讨论当代社会的财富积累途径;(3)给出故事第一部分(穷人向富人请教,富人答以“偷抢”妙法),引导学生猜测穷人是否顺利致富;强调字面意义的“偷抢”是违法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之合法且可持续;(4)给出故事第二部分(穷人偷盗发家,最终入狱破财),引导学生对照自己此前猜测,强调正直、勤劳等传统美德的重要性;(5)给出故事第三部分(富人解释“偷抢”实际内涵),带领学生整体理解故事并组织讨论该故事的现实寓意,侧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正确的职业选择等符合社会主义先进观念的引导。
2.3.2 中期写作过程
(1)引导学生根据提纲起草初稿,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及时提供必要帮助;(2)在学生完成初稿后,讲解写作中常见的词汇、语法、标点等错误,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互评互改,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鼓励学生课下继续讨论、修改。
2.3.3 后期分析探讨
(1)学生提交作文后,教师在一周内完成批阅。根据词汇、语法、结构、逻辑、创意五个维度给每一篇作文评分,并给予具体反馈。在第二次课上,针对不同质量、创意的作文进行赏析、评价,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优点与不足,切实提高其英语写作水平;(2)学生根据各方反馈提交电子终稿,教师将所有作品匿名发布于教学专用微信公众号,通过公开投票方式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品德”“最佳语言”作品。
阅读后的写作“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将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将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切实结合”,对改善写作焦虑,提高写作水平有显著作用。同时,大学一年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确立时期,英译版中国传统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大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方面的欠缺,从而降低多元态势的西方文化带来的意识形态冲击与风险。然而,由于个别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弱,阅读理解和写作产出仍存在较大困难,如何把握班级的整体学习进程仍然需要教师的不断实践与探索。同伴互评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其读者意识与思辨能力。然而由于部分学生自身写作能力不强,其评价质量有待提高,写作者对于同伴评价的有效性也存在疑问。因此,在同伴互评互改阶段,教师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积极的自我评价能力。此外,由于课时紧张,学生数量大等原因,教师授课、批改反馈压力较大,与实现常规化教学、使学生得到充分写作练习的目标仍有差距。诚然,课堂只是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和专业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提升并传播好真实、积极的中国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中国发展的前景与命运”。在学习英译版的中国传统故事后进行改写或续写明显提高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故事的兴趣,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写作学习热情。然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如何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用英语表达中国内容的能力,使其成为自信的中华文化传播者和中外文明互学互鉴的对话者,是每位英语教师都应不断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