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晓华
(中共恩施州委党校,湖北恩施 445000)
中华民族在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历史转型等各个阶段中,始终保持自己的生命活力,依托民族文化呈现“天人合一”“中庸致和”“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家国情怀”的基本精神。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各领域处于相互融合的状态,随之衍生而来的竞争也日渐激烈。深入到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内,面临民族凝聚力减弱、国民信仰缺失、西方意识形态冲击等多种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人民群众,无法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间的关系作出正确认识,个别不法分子打着“民族独立”的旗号割裂破坏各族团结,对祖国的完整统一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立足于中华文化视角下,加强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问题的研究,则显得极为必要。
立足于新时代环境之下,对于意识形态工作来说,在其中占据关键地位并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项目,当属牢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本质上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属于思想观念范畴,具备较强的文化属性。以中华文化为载体,提升民族共同体意识,可实现意识形态工作与文化发展之间的深层次融合。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环境之下,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所呈现的局面更为复杂多变,这就需要我国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做好思想意识形态的建设工作,牢牢把握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便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奠定思想基础。
首先,对中华文化的内涵进行充分挖掘,以此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的文化基础要素。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信仰和政治理念,使得各族人民凝聚力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团结。因此,要大力弘扬核心价值观,将中华文化精神内涵渗透其中,如整体意识、中庸致和、厚德载物等。以此为切入点,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达到牢筑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目的。其次,妥善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关系,确保两者属于协同发展的状态,吸收借鉴中华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秉持锐意创新、与时俱进的基本原则,确保其符合当前时代发展潮流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发展需求。最后,统一爱国主义战线,加强对各族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各种类型的爱国主义实践活动,有效渗透红色革命文化及红色精神,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意识,引导各民族同胞共同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这对共同体意识的提升具有积极推动与促进作用。
各族人民要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以其为切入点,塑造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心理,从而有效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一,加快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有效建设。各族人民群众要以中华文化为核心,强化其自身的认同感,对保守狭义的民族本位思想要进行有效剔除。秉持虚心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进行吸收,有效借鉴其中的精髓。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需要对其他民族的思想文化予以尊重和认可,以此为前提条件,促使文化朝着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一方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净化社会环境。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其发展的灵魂是道德力量,需要相关人员时刻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核心对象,注重其道德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素养的增强,依托中华文化有效提高各族人民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另一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的国情,对现有的法律法规加以完善,特别是与文化有关的法律法规,更是要朝着体系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确保文化与制度处于并驾齐驱的状态,并将此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巩固的有效条件,为其提供深厚的文化土壤。
第二,以“五个认同”为根本方向。在引导各族人民牢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当中,“五个认同”居于核心位置,引导各族人民群众从多个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加以认同,包括民族、政党、制度、文化等,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凝聚力量,紧密团结在一个共同体当中。因此,要树立正确的社会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客观全面的理解和对待,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立场。立足于新时代环境背景之下,将改革发展创新精神贯彻始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与各族人民同胞拧成一股绳,实现民族团结进步。
第三,培育公民共同体意识。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对现有的社会环境加以净化,凸显和谐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面向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大力弘扬先进优秀的典型,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增强各族人民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得集体力量得有效凝聚强化,为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奠定基础。
立足于新时代环境之下,以中华文化为切入点,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需要充分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内涵,引导各族人民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为各族人民同胞祝好民族精神的家园。
第一,树立整体思维。中华民族包括56 个民族,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群众需要始终团结在一起,将自己看作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增强自身的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好中华民族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发展和繁荣进步。深入到我国实际当中,可以发现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较多,自然环境相对于中东部而言较为艰苦,经济文化水平相对不高,这与地域、历史等发展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加强对西部少数民族的有效扶持,将各种力量凝聚,补齐短板。结合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特色,从多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帮扶,包括经济、文化、教育等。借助各种力量的有效凝聚,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第二,培育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的价值观念,在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理念中占据重要组成部分,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必然的联系,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提升巩固的前提条件。立足于新时代环境之下所形成的中国精神,是建立在五千年来形成的家国情怀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有效提炼和时代创造,符合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可充分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的热爱情怀。国家对个人的梦想予以充分尊重,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入手,为其打造优质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对于各族人民群众而言,也需要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事业当中,为国家战略目标的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贡献力量。此外,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导之下,各族人民群众要妥善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两者出现矛盾和取舍时,应选择集体利益。树立家国情怀,以发展的眼光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第三,展现民族气节。当前各族人民面对的利益诱惑、威胁较为多样,需要各族人民在面对这些诱惑和威胁时,要始终保持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气节,做到不卑不亢和不浮不躁,妥善处理好集体、个人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将集体主义原则贯彻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当中,从而有效提升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各种势力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面对霸权主义国家的威逼利诱,全国各族人民需要始终坚守民族气节,明确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自己的民族尊严得到有效彰显,从而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立足于新时代环境之下,对于民族气节而已,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面对其他人所表现出的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需要及时予以制止,切勿让错误思想侵蚀自己,坚决不姑息各种破坏祖国统一的分裂行为。
综上所述,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的血脉,对国家战略目标达成、和谐社会构建、各民族人民力量凝聚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改革攻坚阶段的新时期环境下,若想有效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始终以中华文化为基石,坚持党的领导,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之下,结合我国国情,寻找到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融合的衔接点,借助明确文化方向坚守主流价值导向、深化文化认同塑造民族团结心理、彰显文化底蕴共筑民族精神家园等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提高各族人民的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牢铸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驱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