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翻译助力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以《治国理政》海外传播为例

2021-11-12 02:03胡碧媛姜秋晨
海外文摘·艺术 2021年22期

胡碧媛 姜秋晨

(河海大学,江苏南京 2111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国家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战略性部署,设置了“文化强国”这一远景目标,并预期在2035 年实现。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密切关注着中国对历史传承和当下社会的态度,肩负文化强国的责任,就需要在自身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巧妙运用语言桥梁和传播途径,宣扬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观。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 年秘鲁国会演讲上指出,当今国际文化交流现状可以用诗人张九龄所述写的“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来形容。习主席讲话的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有通俗易懂、淳朴直接的成语、俗语,也有深刻隽永、底蕴悠远的古文、诗词,这些话语也多出现于《治国理政》之中。

《治国理政》自2014 年首发以来,已出版三卷,发行面向全球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这部著作一经出版就广受国际社会关注,已成为海内外读者了解中国治理新理念与当代新面貌的窗口。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一系列出版、推广发行和国际合作,《治国理政》英译本被打造为面向国际读者,传达中国观点,发送时代强音的经典读物,力求跨越不同语言文化交流藩篱,架构中英双语沟通桥梁,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通认知。

针对隐喻的翻译,理论上从源语言到目的语的“完全对等的隐喻表达”实则很难找到,应充分发挥语言的可塑性,争取再现隐喻间的映射过程,达到原文意图到读者认知的无障碍衔接。但专门针对《治国理政》中隐喻的英译的相关探讨较少,且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全球语境下,原文与译文中的概念意象之间的跨文化转化对读者的理解具有关键作用,其不仅关乎表层的文字转换,同时牵涉深层语言、文化的交融,在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下,通过恰当的隐喻策略有效转化,才能成功将意图信息输送到读者的认知语境中,达到文化外宣的效果。

在当下全球经济文化交互达到新高度的时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扬需要找到有效的阐释途径,翻译蕴藏传统文化概念的中国经典就是其中之一。优秀译本能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达为易于海外受众理解的形式,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的文化地位。本文着重研究隐喻翻译的推广的深层原因以及其助益译文的传播效果,力求为我国文化价值观的传扬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旨在更好地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提升我国文化价值观对外推广的效益。

1 隐喻翻译推广有效的原因

1.1 坚定中国立场,保留原文风格

《治国理政》英译本在传播中保护源语言中的中国传统特色,坚持中国话语的表达,彰显了民族特色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一词来自费孝通的著作,他在《文化的生与死》一书中提及该概念,将“文化自觉”描述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他们文化的“自知之明”。当今中国文化软实力显著提高,民族“文化自觉”意识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中国话语需要得到独特表达,尤其是其中习主席引经据典中各类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词句。

英译本内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采用隐喻的翻译策略,在部分语句的句式与逻辑上保持源语言表达习惯,在立场上确保中国观点、中国立场,是在充分领悟原文本深层内涵后坚定用自身语言系统对外的规范表达。英译本不拘于“归化”或“异化”某种单一的翻译手法,而是整而化之,准确把握源语言包含的内涵,充分传达源语言意图,展现出传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用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话语阐释中国特色文化价值观,有助于建立当代中国的叙事结构,提高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奠定中国观点对外传播的文化自信基调。

1.2 巧妙运用隐喻,寻求共有体验

《治国理政》英译本在表达中充分利用隐喻策略,寻求跨文化语际间的平衡,巧妙生动描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象。德尔达将翻译解释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互文活动,原文经翻译后,语言、文本和意义进行相互转换,译文将迸发新的创造力,升华出更广阔和丰富的内涵。其主旨要义在于不同文化间最大化准确的表述与交流,在中文与英文两种不同文化语境下,利用隐喻作为文化间的“桥梁”,起到沟通不同文化背景作者与读者的作用,是当下全球信息交互中颇有价值的翻译策略。

书中有不少的中国传统文化概念,若生硬翻译难以让当代英语背景读者理解,其英译本中许多语句采用了概念隐喻的翻译技巧,或尽量寻得目标语中的对应隐喻表达,或在直译时充分传达出人类共同的经验感受,使得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其真正内涵。隐喻跨语言、跨语境、跨文化的沟通作用,巧妙帮助了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翻译与传播,展现出语言在文化间的灵活度与包容性,提供了新时代全球交流中翻译传播策略的新视角。

1.3 精准面向受众,实现有效传播

《治国理政》有效结合中国话语和国际共有表达,精确理解目标读者特征,面向世界各国大众,生动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鲜明有力传播出中国声音。在全球信息高密度交互的语境下,翻译与传播的最大目标是有效传递信息,获得对应读者的理解与认同。当前语言研究中,概念隐喻这一理念不仅涉及与翻译策略的结合,也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被频繁提及。在对认知语言学中的架构的定义基础上,汪少华进一步发现隐喻和架构之间的紧密联系,表层和深层两个架构建立起某种映射关系,这样的二元关系即为“隐喻”。隐喻密切联系着目标语读者的接受心理,从而影响着跨文化文本的传播效果。

该著作是习近平主席面向全球现代治理现状,以中国话语提供的特色治理理念经典,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自然融入字里行间,其英译本也以优秀中国文化价值观为核心,跨文化语境中通用的隐喻表达为媒介,多种翻译技巧并用,消除中英二者不同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为读者设置的困扰,再现了原作中的传统文化特色和当代中国智慧。

2 《治国理政》推广传播效果

《治国理政》自海外发行以来,为国外政要、海外媒体、国际学者及全球大众充分讨论,成为各方了解中国治理智慧及背后蕴藏的文化价值观的绝佳途径。但是鲜少有外国学者探究《治国理政》英译本的翻译策略或是中华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技巧,探究《治国理政》中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探索《治国理政》的英译本如何在概念隐喻视阈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价值和研究前景非常广阔。

2.1 国际政要及权威媒体对《治国理政》的评价

国际政要是中国治理理念的第一关注人,在阅读后纷纷对《治国理政》给予了高度赞誉。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大力向美国读者推荐《治国理政》一书,认为它是了解中国的“一扇清晰而深刻的窗口”,对改善双边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而《治国理政》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发行触动了彼国的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伊马纳利耶夫,在他看来,该译本可以说是一把“密钥”,即有助于理解习近平对当代中国的宏伟规划,也为吉尔吉斯斯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范本。

《治国理政》译本的发行还吸引了海外各大媒体的关注和集中报导。美国新闻周刊资深编辑威廉·琼斯惊叹于习总书记的个人魅力,认为《治国理政》集中体现了所表述的思想、对历史的认识以及哲学思想的深度,并指出,推动这本著作在美国广泛传播将对化解当前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迷茫和误解产生积极作用。《今日中国》阿拉伯版执行主编胡赛因·伊斯梅尔表示,《治国理政》阐述了习近平主席深邃的知识、卓绝的智慧和在管理国家事务方面的丰富经验,以及他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对国际政治的准确理解。

2.2 国内外学界对《治国理政》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大部分学界的研究者给予《治国理政》以很高的评价,认为其以独特话语体系全方位展开中国图景,是研究中国治理智慧和政策走向很好的参考蓝本。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迈克尔·史文表示,《治国理政》内容涉及与中国治理有关的广泛议题,从国内发展理念和政策,到生态、国防、反腐运动以及指导中国日益参与世界事务的一系列原则和政策,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和平发展政策的长期承诺。津巴布韦教育家费琼对《治国理政》中有关发展的部分给予了特别关注,指出书中关于发展的论述为中国所适用,也为包括津巴布韦的一众非洲国家提供了指路标。

书中高频次出现的“中国梦”一词,在译本中往往被译作“中国人的梦”,这个词汇也让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产生了不小的共鸣,因为梦想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向往实现繁荣富强的梦想和“中国梦”一样,有着同样根植人民内心的力量。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塔夫罗夫斯基高度肯定了《治国理政》呈现出的大国观,认为该书很好地完成了对于中国知识的扩展,帮助读者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新构想。

2.3 大众尤其英语背景读者对《治国理政》英译本的接受程度

《治国理政》以习近平主席的亲民话语为特色,其译本也收获了海外大众的欢迎。2014 年2 月,《治国理政》第一册发行,整个系列共转化为20 多个语种的译本,面向全球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大读者。

作为中国发展新理念的传声筒,《治国理政》英译本受到广大英语背景读者的欢迎,其出版发行是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价值观,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一次成功尝试。从2014 年出版发行以来,《治国理政》译本持续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各个版本中,英译本传播范围最广,书展和新闻发布会的足迹已经到达了美国、英国、印度、南非、新西兰等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在英语背景读者的欣然接受下,英译本的销量跃居各语种译本之首,发行数量持续攀升。

第7 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显示,56%的海外大众仍以“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为对中国的首要印象,而谈及当代中国,“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是将近一半的受访者的期待。可以看出,海外大众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崭新气象最为感兴趣。《治国理政》译本出色地传达出中国形象,与目标受众的预期吻合,体现了其文本翻译尤其是隐喻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

3 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

3.1 坚定自信表达

《治国理政》在海外传播的受欢迎程度表明,具有鲜明活力与民族特色的经典为世界广大读者所喜爱。因此,中国经典文本的对外传播应当坚定文化自信,译出代表中国声音的好作品,努力实现中国观点的自信表达。

3.2 深入挖掘价值

作为当代中国治理的鲜明写照和经典指导,《治国理政》汇集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执政智慧与亲民理念。其中有关中国优秀文化价值观的内容深刻隽永,对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均具重大启示,值得细细品味。通过理解、吸收、转化、传播,更好地挖掘其潜在内涵,为全球治理与文化繁荣提供新角度、新看法、新活力。

3.3 有效翻译推广

《治国理政》英译本由外文局领头,国内外权威语言文化专家译作,通过对其文本内容尤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全面把握,结合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使英文背景读者得以准确接收、欣然接纳,达到了出彩的传播推广效果。这启示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事业,尤其多语言翻译工作,可以灵活把握隐喻这一语言策略,中国话语与全球视野并重,译好传统文本,弘扬中国经典。

4 结论

结合上述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本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第一线,通过对原文尤其中国传统文化意象施以隐喻翻译策略,灵活运用语言工具表述中国观点,将中国治理智慧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文化价值观的海内外推广传播提供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