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罅古渡口

2021-11-12 01:46吴少文
湛江文学 2021年1期

吴少文

我的家乡, 湛江市坡头区官渡镇细罅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大小山头连绵、海域水面宽广。山清水秀,气象万千,地理气脉,得天独厚。

自古以来,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多以种田耕海为生,将大山大海作为创业奋斗的大舞台。细罅自开村后,随着生产和商贸发展的需要,村前海岸相应形成了一个耕海运输、互通贸易的海岸大码头。据传,细罅古渡口形成于清末。那时正是赤坎商贾云集,贸易盛极之时,来自上六府、高州、茂名、化州以及广西等地的商客,纷纷寻路赶往赤坎、西营等地经商贸易。陆路不通,走水路。家乡的古渡口就成为他们走水路直达赤坎港的一个重要通道出口。一批批内地的农副产品从这里上船直运到赤坎港。商人们又从赤坎、西营等地购回布料等百货运至细罅埠头,再雇请挑夫送往各乡各地。为此,村里就有了一批为过客服务的旅舍、饭庄、烟馆、酒吧。还有一支身强力壮的担脚挑夫送货队伍。最兴旺时期,全村就拥有24艘木帆船。生意兴隆,名播两广。

日出日落,渔歌唱晚。每当客渡归来,渔船靠岸,细罅码头人来货往,村中店铺热气腾腾。饭热菜香,有说有唱,热闹非常。曾有晚清举人吴献庭做客细罅时,作诗一首:“半亩方塘一鉴开,数峰罗列送青来。朝听牧子登山唱,暮看渔翁捕鱼回。每把鱼虾为酒友,常将风月作诗媒。闲时无事从容睡,醒与吾公再举杯。”

此后,社会上就传开了“要鱼要虾嫁细罅”和“细罅佬搭不上渡”……

时光流逝,物换星移。家乡古渡口的繁华兴盛经历了几个朝代,又进入了新的时期。解放战争年代,细罅埠头成了革命斗争的地下交通主要通道, 接运了众多的革命人士到各地参加革命活动,为全国解放做出了贡献。1951年,在政府的号召下,渡口的全部木帆客运船被征调去参加解放海南的渡海战役,为解放海南岛再立新功。1958年后湛江市组建成立水上运输公社,细罅渡口的所有木帆船参加水上公社的经营运作。此后古老的细罅渡口埠头又响起了机电客轮的马达声,开始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兴盛繁忙的时期。

1969年后,湛江沿海各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围海造田运动。一条雄伟的官渡堵海大坝斩截了南海波涛,接通了325国道。从此细罅海变成了滩涂良田、鱼塘虾垉。家乡的古渡口完成了历史使命,退出了时代的舞台。正是:

南海大潮浪涛涌 物换星移起雄风

官渡大堤通国道 细罅渡口业归终

村前没了风帆船 村中多了车马龙

企业工厂酒飘香 鱼塘虾垉业兴隆

众岭逶迤腾细浪 家乡迈步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