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娟 林俊卿
上世纪80年代末,冬暖式蔬菜大棚蔬菜生产技术从寿光发源走向全国。三十多年来,寿光倾心种好“一棵菜”,创新蔬菜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增创领先优势,以蔬菜的高端化、高附加值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加速度,而这些成绩背后离不开寿光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助力。
从最初的“土棚子”到嫁接互联网的第七代大棚——“云棚”,寿光蔬菜种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只要点开手机APP,就能随时看到大棚里的温度、湿度等数据,能用手机遥控卷帘、放风、浇水等,在家喝着茶、哄着孩子就能办了。”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李义海说。
“智慧农业”是蔬菜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寿光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四年将蔬菜产业智慧化发展列入人代会议案,尤其是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发展绿色农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议案的处理意见》,对“智慧农业”提出了更高标准,明确“智慧农业不仅要加强科技研发,搭建农业领域专业化平台,还要加强菜农的技能培训,把社会农民培育成新型职业农民”。
寿光市政府及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先后与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等科研院所开展实体化院地合作,每年有数十名专家常驻寿光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的集成推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寿光80%以上的新建大棚采用了智能温控、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贡献率达70%,开展了30万农民科技大轮训工程,全市技术农民达到2.5万人,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寿光蔬菜产业的源头。抓住种子话语权,才能抓住蔬菜产业发展的命脉。作为全国的“菜篮子”,“洋种子”曾占据寿光蔬菜种子市场的七八成,而且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种子,有些品种甚至能高出国内几十倍。进口的按粒卖、国产的论斤卖,这在当时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蔬菜品种甚至出现了高价也买不来“洋种子”的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蔬菜种业问题,组织对蔬菜种业种苗发展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提出了“市政府要积极搭建研发平台,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企业集团,实现种子自主研发,提升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市政府及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育种研发,全市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140个(其中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82个),年繁育蔬菜种苗17亿株。成功举办春秋两届国际蔬菜种业博览会,展示了来自国内外400多家企业的众多优良品种。目前寿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种苗繁育基地,寿光国产蔬菜品种市场占有率从10年前的40%提高到如今的80%以上。
“传统蔬菜生产,大多数依靠农民自身积累的经验,产量低且质量难以保障。目前蔬菜生产因缺乏标准的生产技术依据,蔬菜生产的规范化和产业化程度不高,严重影响了蔬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在市人大常委会“双联”活动中,有代表发出感慨。
代表反映的问题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2020年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创新提升蔬菜品牌的议案》作为重点督办议案,通过开展议案问题调查、专题听取办理情况报告等方式,推动议案办理不断取得实效。针对蔬菜标准化生产现状,常委会提出了“加快标准研发推广,建设高质量蔬菜标准体系,创新提升合作社发展模式,提高组织化生产水平”等意见。
市政府扎实推进议案办理,成立了国家蔬菜质量标准化创新联盟,启动了118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研制工作,发布了2项行业标准、6项团体标准;围绕寿光蔬菜种植经验技术,编制了37种蔬菜的54项生产技术规范,制定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设施果菜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了国内唯一的蔬菜品质感官评价与分析实验室;出台了《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实施方案》,目前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7家、潍坊示范社4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