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锋
“多亏了‘妈妈班’,让我在挣工资的同时还能照顾家庭。”提起企业实行的“妈妈班”弹性工作制,某公司职工感慨道。据悉,该公司的“妈妈班”自2020 年2 月推行以来,很受女职工欢迎。目前,在“妈妈班”上班的女职工已经从起初的10 余人发展到150余人(2021 年7 月30 日《工人日报》)。
之前,一些地方出现了“宝妈工厂”,专门招收有娃的女性劳动者,且瞄准劳动者的需求实行弹性上下班、按件计酬等劳动管理模式,给宝妈们一手带娃一手工作创造了友好环境。某公司创设的“妈妈班”是“宝妈工厂”的新发展,其性质和功能与“宝妈工厂”基本相似,却比“宝妈工厂”更加灵活,更具适应性。
在“妈妈班”,专门设置了适合灵活劳动的工作岗位,以计件计酬为主,多劳多得,不固定总上班时间,女职工可自由掌握工作时间,灵活上下班。女职工在接送孩子、带娃或处理其他家庭事务时有了较大的自主空间,获得了很大便利。同时,如果女职工的技术达到熟练程度,可达3000 元~5000 元月收入。别看“妈妈班”用工形式灵活,劳动保障却一点也不含糊,企业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安排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对劳动者进行岗前培训,新上岗、技术不熟练的劳动者还能领到实习补助。为解决部分“妈妈班”女职工上班距离较远的问题,该公司工会甚至开通了十余辆“妈妈班车”,服务可谓周到。
宝妈们在就业过程中会遭遇诸多难点、堵点、痛点,企业想宝妈之所想,急宝妈之所急,行宝妈之所盼,专门开设“妈妈班”,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调整劳动管理方式,既能促进宝妈就业,实现宝妈的劳动价值,增加宝妈的家庭收入,也方便宝妈带娃。往大了说,这种用工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民众的生育负担和压力,缓解民众的生育焦虑,有助于国家优生政策的落地,有助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实际上,“妈妈班”也能帮企业拓宽招工渠道,丰富用工资源,缓解用工难题,给企业增添劳动活力。“妈妈班”还带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彰显了企业对女性劳动者尤其是带娃女性劳动者的关爱,彰显了企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为企业的文化和品牌加分。
目前,某市总工会正在总结“妈妈班”的运营经验,并将适时向更多企业推广,对宝妈们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福音。希望“妈妈班”模式能在更大范围、更多企业复制,鉴于“妈妈班”与优生政策有很多契合之处,政府或工会组织等在推广“妈妈班”模式时,有必要把“妈妈班”明确纳入优化生育政策统筹考量安排,给设立“妈妈班”的企业或其他用工单位提供税收、社保费用减免、工会经费返还以及技能培训补贴等支持,并在薪酬协商、劳动合同签订、管理模式设计、劳动保障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监督,既保障“妈妈班”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又保障“妈妈班”的适法性、规范性。这样,才能把“妈妈班”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给更多宝妈带来帮助,才能向优生政策输送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