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教育评价方式 破解教育“内卷”顽症

2021-11-12 01:29:01□胡
民主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卷质性分数

□胡 卫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教育评价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挥棒”和“加速器”作用。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现实中,以考试代替评价,以分数代表能力,唯分数、唯升学情况严重,导致中小学生厌学、家长焦虑、学校无奈,使得教育背离初心,出现了“内卷”现象。造成这种局面的成因很复杂,而教育评价改革裹步不前无疑是主因之一。

现行教育评价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取向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素质。教师为了升学,过度教学、分秒必争;学生为了分数,过度学习、分分计较。这种只重结果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乃至家长之间功利取向、过度竞争,但教与学的效率却不升反降,致使学生消极厌学、身心俱疲。二是考试评价改革流于形式、难以奏效。虽然历次中、高考改革形式不断翻新,但多停留在增加考试次数、增强学科选择和改变考试时间等上面,而评价内容却并发生实质性变革,甚至还强化了应试倾向,加剧了学生负担和家长焦虑。三是考试评价内容多强调知识而忽视能力因素。现有评价偏重知识的标准化,强化了中小学生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而淡化了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匮乏。四是在评价功能上过于突出选拔而忽略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现有评价方式重在分等筛选和“以分取人”,忽略学生个性和禀赋差异,轻视学生情感体验和兴趣需要,或多或少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推动基础教育健康、和谐、永续发展考虑,评价是为了不评价,评价应当重在促进学生自觉主动、愉快幸福地成长。为此,必须深入变革教育评价方式,使教育评价回归其本源,真正发挥好“指挥棒”正向功能,以从根本上破解教育“内卷”顽症。

一、稳步推行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的全面评价模式

要逐步降低考试量化分数在评价中的比重,减轻考试结果重要度,仅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科知识方面的评价指标。与此同时,要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质性评价,将学生在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同样列为重要评价指标,体现评价整体观。

二、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打破选拔中的唯分数取向

中、高考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次考试,其评价的最大功效应该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不能过分追求评价结果的标准化和客观性,不仅要改变考试次数,还要将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加以通盘考虑,特别是要提升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在人才选拔中的功能和权重。

三、积极创新评价方式,探索实行个人内生性评价

适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改变单一的纸笔考试方式,尝试在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行情境式、体验式评价。将学生从没有意义的题海中拯救出来,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内生性评价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向上获得更好发展。

四、实行增值评价,让学生在感受喜悦中增强自信

以新生入学成绩和表现作为评价起点,借助信息化手段,用好用活学生个人综合素质档案,全面记录学生成长中的重要轨迹和关键事件,对其进行增值性评价,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将增值评价结果形成质性等级,并以恰当比例计入中高考成绩,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喜悦感、获得感,使教育评价真正成为学生人生幸福的“加速器”。

猜你喜欢
内卷质性分数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分数的由来
遥远的未来要以现在为代价,究竟值得吗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趣味(数学)(2019年12期)2019-04-13 00:29:08
算分数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新课程研究(2016年2期)2016-12-01 05:52:55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