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瑾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安徽黄山 245099)
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党史教育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然而仅是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得以实践,比如针对大一学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概论》等公共必修课,教师在传达马克思主义以及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历史背景加以阐述,这样的党史教育毫无疑问是不全面、不系统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从摆脱压迫,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到脱离贫困,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历程中的艰辛与自豪在大学生的心里是不深刻的。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在年初作出“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决定。大学阶段是一个特殊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思维逐渐成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信息获取能力有很大提升、社交需求旺盛且社交面广。因此,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因素纷繁复杂。在此关键时期,应当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党史教育,积极探索将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可行路径。
比较系统的党史教育会渗透在学生的初高中阶段,然而仅仅是作为世界历史或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片段加以呈现,学生对党史的重视程度较低,且在应试心理的影响下,学生往往采取记忆知识点的方式学习历史,认知是平面化、碎片化的。即使掌握了历史书上关于党史的内容,也仅是冰山一角,在历史书之外,还有很多伟大的人物、鲜活的案例,中国共产党仍在共产主义道路上坚持不懈地探索。因此,学习中共党史应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此外,初高中学生对党史学习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很难唤起学生心底的共鸣与思考,而缺乏思考的学习本身就是有缺陷的,学习党史的目的是在思想和意识中不断去探寻人的存在价值、意义、理想和目的,学习前人的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
学生初高中阶段对党史学习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大学阶段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由于基础不牢,很多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了解不深、知之甚少甚至或带有认知偏差,而大学生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增强,是“三观”形成、思想进化的关键时期。因此,党史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至关重要,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形成客观、全面、系统、立体地认知,从而坚定当代大学生跟随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困难、挑战有所不同,但使命是不变的,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今天是昨天的延续,昨天是今天的开始。温故而知新,大学生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党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内在活力生生不息,从而激发大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在高校,对大学生的党史教育通常是以专题讲座、党课等方式在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群体中开展,不免存在受众范围小,党史教育不系统、不持续等问题,在提升大学生思想先进性的目标上是收效甚微的。并且从讲座的出席率来看,存在请假、无故缺席的现象,这表明学生学习党史意识的淡薄,要激发大学生学习党史的主观能动性,应当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重视入手。
大学生之所以不重视党史学习,原因在多个方面。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他们没有经历过饥饿、穷困、被压迫、天天提心吊胆、生死未卜的日子,没有亲身感受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艰辛,所以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是缺乏敬畏之心的。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让学生认识到,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升,但仍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比如人均GDP水平较低,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比如在某些领域仍存在技术难题,如何攻克?比如如何应对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比如如何处理国际关系,实现和平发展?……而身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大学生,是应对这些困难的重要群体,高校教师要让大学生意识到他们每个人肩负的历史责任,唤醒他们的民族责任感。
原因之二在于大多数大学生的自我目标通常是考研、找工作、创业,为了全力以赴做更好的自己,往往会把时间精力倾注在专业课复习、学科竞赛、实习和创新创业上,从而忽略党史学习等活动。可以肯定,有清晰的大学生规划并身体力行是好事,但党史学习与此并不冲突。相反,党史学习可以为我们提供更高更宽的视野,赋予我们智慧和力量,在更加坚定的信念之下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只有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党史的热情,培养他们思考党史的主观能动性,党史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当前党史教育的主要方法包括:书本教育、被动教育、盲从教育、结论教育。书本教育是指教师把教科书当作唯一的教学材料,忽略丰富的现实世界;被动教育是指教师按照教学资料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无法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盲从教育是指教师不顾学生在思想观念等层面的时代性变化,一味生硬地将知识“填充”进学生的头脑中,不是引导而是劝服学生接纳理论、接受知识;结论教育是指以结论去教育学生,忽视教育过程中必要的具体化、操作化程序,直接为学生呈现结论。以上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对党史失去兴趣,对党的认识不全面具体,甚至有所偏颇,造成不良后果。
大学生党史教育对高等教育而言是一项重要课题,党史教育方式的创新必不可少,教学改革以及课程思政化亦为党史教育提供了契机。对于党史教育方式,本人展开以下思考:
2.2.1
系统式教育
高校不乏在党史方面造诣较深的教授,但对于基础不牢的学生而言,即使请教授开设讲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或出现畏难情绪放弃听讲,讲座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仅仅讲授基础的共产党发展历程,又容易陷入“被动教育”的境地。因此,对于大学生党史教育应打造“由易到难”的系列讲座,前期由年轻教师就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四个阶段进行梳理,在大学生心中构建系统理论框架,打牢基础,同时年轻教师也得以锻炼,一举两得。后期邀请相关领域教授开展讲座,让同学们在精彩生动的讲述中丰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各场讲座中可以不定期安排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在激扬文字中获得思想升华。
2.2.2
立体式教育
除了书本教育、讲座教育之外,要不断探索更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引导学生知党史、明党情、知党恩。比如挖掘本地的红色旅游资源,各支部积极举办党日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历史,活动结束后由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将党史教育推广到更广的学生群众中去。再比如可以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举办有奖知识竞答、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让大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党史。
2.2.3
渗透式教育
党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各高校应当充分利用课程思政化改革浪潮,鼓励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党史教育。专业能力固然重要,但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重要,教师应当设法将党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