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红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77
中医学将心力衰竭纳入“痰饮”“水肿”“心悸”等病症,认为心力衰竭的症状为短气、喘促、下肢或者全身浮肿,患者在患病之后不能平卧,出现烦躁情绪。任何损伤心肌或者影响心脏泵血的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心力衰竭,但最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和冠心病。由此也可以看出,心力衰竭对患者的危害较大,大多数患病人群为老年人,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低下,中医治疗更适用于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随着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中医治疗方式也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1 心力衰竭的病机
大多数医生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存在差异,但心力衰竭的病机可以归纳为本虚标实。《内经》中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若凑,其气必虚”。由此可以得知正虚是形成心力衰竭的基础。在心力衰竭患者当中正虚会表现为心气虚、心阳虚,还会累及患者肺、脾、肾等脏腑。标实是指瘀血水停。
中医学认为:心气虚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一大因素,当人體出现心气虚症状,说明患者心主血脉出现功能障碍,从而发生气血瘀阻,也就是中医学上的“血不利则为水”,进一步损伤患者心肺导致心阳虚。患者心阳虚的出现,会对人体气血津液进行阻碍,由此可以看出,心阳虚是导致心衰竭的根本病机。心衰的发生部位在人体的心脏,又与人体肺、脾、肾等脏器密切相关,患者在发生心力衰竭时,可能会伴随心肺疾病。水饮是由于人体长期处于气虚血瘀的状态下出现的情况,直接影响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引发心力衰竭。
2 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办法
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时,医生要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身体特点,准确评估患者病情,找到患者的病因,对症用药,才能帮助患者去除病症,恢复健康。
2.1 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应重点强调“急”,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标本兼治的方法。除急性心衰患者之外,大多数患者的疾病为慢性、渐进性的发展过程。当患者心功能发展为Ⅱ级时,治疗难度加大,且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脏器病变。因此,在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时,应积极寻找患者的病因以及诱发因素,及时处理患者的合并症,加强对患者原发疾病的监测与治疗,才能避免患者的疾病进一步发展。
心脾两虚型:多见于早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肾阳虚型:多见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肾两虚气血瘀阻型:多见于慢性心衰合并心源性肝硬化患者。患者心气不足,容易发生病毒性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也会引发心力衰竭。
对于心脾两虚合并水湿泛滥症患者而言,由于疾病处于急性期内,可以选用苓桂术甘汤加党参、黄芪、丹参、半夏等药材治疗,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补气。心肾两虚症患者多处于疾病的慢性期,综合患者的病情特点,选用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去除病症。阳虚血瘀型患者疾病具有反复无常的特点,在利用中药治疗时,可以选用真武汤或茯苓四逆汤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气阴两虚型患者治疗时,首先了解患者的症状,其次对症用药,选择生脉饮和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由于心力衰竭属于急危重症,只有抓住最佳的治疗时机,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恢复健康。随着中医学技术的发展,临床治疗开始使用中药静脉注射制剂,比如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参芪注射液等。心力衰竭患者所表现出的病理特点为阳气衰竭,因此在药物选择方面,应以补阳益气为主,搭配活血化瘀的药物,有利于患者行气活血。
2.2 中西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医学的一大优势,充分发挥中西医的长处,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对于轻度心衰患者治疗,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和症状特点,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对于中重度心衰患者而言,由于患者的病情严重,且患者存在多种合并症状,综合评估患者的身体素质以及病情特点,中西医结合应用,以免耽误患者病情。西医临床认为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都有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轻度心衰,只要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存在肺心病、心肌病等引发的心力衰竭,在应用中药的同时选用西药,将中药的效果最大化。大多数中草药,比如人参、黄芪、葶苈子等具有强心作用,可用于由各种心脏病引起心力衰竭的患者,中草药制剂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比如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益安宁丸、芪苈强心胶囊等,应加强对药剂的研究,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才能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在利用中药治疗心力衰竭患者时,应注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标本兼治,才能帮助患者调理气血,固定方药是现阶段中医药最常应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搭配西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促使中医治疗的应用范围扩大。心力衰竭多发生在老年人群,有些西药患者不耐受,容易出现不良反应,中药较为温和,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在应用中药治疗时,首先了解患者症状,准确分型,才能对症用药,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治疗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锻炼方法,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以此预防心力衰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