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飞
【摘要】目的:探究对比球囊辅助呼吸与气管插管在院前急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我院选取56例于院前接受救治的心脏骤停病人,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截止,采用抽签法方式平均将其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8例病人,实验组采用球囊人工通气,参照组则采用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比对两组建立通气时间、复苏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复苏成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予以球囊辅助呼吸后建立通气时间明显快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复苏以后血氧饱和度相比(P>0.05),无比较意义。经过不同通气救治后两组复苏成功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有对比价值。结论:采用球囊辅助呼吸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进行救治临床效果更好,此方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球囊辅助呼吸;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5.204
心脏骤停病人有极高的死亡率,已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1]。临床心肺复苏技术可以提高心脏骤停病人抢救成功几率,还需尽快帮助其恢复气道的畅通性,为此予以有效的人工辅助呼吸極为重要。本文选取56例心脏骤停病人分别予以不同辅助呼吸方式进入临床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我院以抽签方式选取56例于院前救治的心脏骤停患者,选取病例时间跨度为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纳入的全部病人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订同意书,将患者按照抽签法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实验组(n=28)和参照组(n=28),实验组中男性病例共计16例、女性病例共计12例,病例年龄在22-56岁之间,中位年龄(39.17±5.46)岁,心脏骤停原因:18例心脏疾病、4例急性中毒、6例其他原因。参照组中有女性病例有共计13例、男性病例共1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3岁,最大为55岁,年龄平均值(39.24±5.37)岁,心脏骤停原因:3例急性中毒、17例心脏疾病、8例其他原因。两组病人年龄等在一般资料中数据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2]。
1.2方法
(1)参照组病患实施气管插管进行通气,执行抢救的人员可用手按压病人心脏部位,每分钟按压频率要大于100次,深度按压超5厘米,且按压控制和放松比例为一比一。同时按压中使用气管插管实施辅助通气,在放置气管插管时按压要暂停,确保气管插管可以顺利放到气管中,其中按压暂停时间一定控制在一分钟之内,确认插管成功后才可继续按压病人心脏。
(2)实验组病人给予球囊来辅助通气,其中抢救人员手按压病患心脏方法和参照组相同。在按压中,抢救人员要采用球囊面罩通气来对患者进行抢救,通气和按压比例为2比30,每分钟通气频率为10到12次,严密监测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各项生理指标,并与其他方案配合治疗,如电击除颤或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等[3]。两组病人均在入院后予以急诊治疗,并依照病症给药、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等。
1.3指标观察和分析
(1)比较两组建立通气时间、复苏后血氧饱和度情况。
(2)实验组与参照组病人复苏成功几率,持续自助循环恢复时间大于6小时则判定为成功复苏。
1.4统计学方式
本次研究中56例病人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处理,计数资料如复苏成功率采用%表示,应用x2检验,计量资料如复苏后血氧饱和度以及建立通气时间采用(x±s)表示,用t检验,当两组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时,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建立通气时间与复苏后血氧饱和度对比
经对比两组之间建立通气时间数据结果为(P<0.05),参照组明显长于实验组,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复苏后血氧饱和度数据结果为(P>0.05),参照组和实验组无明显差异,无临床比较意义,具体情况见表1。
2.2两组病人复苏成功率比对
参照组和实验组复苏成功概率比对差异较大,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在心脏骤停病人院前急救心肺复苏过程中,徒手按压心脏相对简单,有效建立人工气道却很难,气管插管操作又非常复杂,如不能准确操作则会延误治疗[4]。而将球囊辅助呼吸方式运用到心肺复苏过程中能确保最短时间建立人工气道,操作简单,对抢救人员水平要求也不高,以此可以有充足时间实施院前急救。早期通过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有助于缩短心肺复苏时间,同时使用球囊人工通气辅助呼吸能准确的把握适用范围。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建立通气时间相比实验组更快,复苏成功率比对实验组更高(P<0.05),有比较价值。复苏后血氧饱和度相比,无比较意义(P>0.05),再一次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心脏骤停病人实施心肺复苏予以球囊辅助呼吸救治效果较为理想,可在临床相关救治中进一步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春华.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对比[J].养生保健指南,2021(10):67.
[2]陈树民.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对比[J].健康必读,2021(14):205,210.
[3]韩云洁.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对比[J].养生保健指南,2020(15):20-21.
[4]车立明,韩书进.心脏骤停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中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的应用效果对比[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