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丽 胡光忠 李佳庭
关键词:体验落差;用户体验;充电设备;设计趋势;电动汽车
能源储量告急、空气污染严重、冰山融化等自然信号唤起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各国政府和企业高度重视以清洁电能为能源的电动汽车产业。电动汽车具有能耗低、无排放、造型设计灵活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用户对电动汽车青睐有加[1]。据国际气候组织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在众多影响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中,电动汽车能源补充设备的重要程度排名第二[2]。近年来,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因为充电设备用户体验不佳而缓慢。因此,文章基于体验落差理论,探讨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设计的趋势,以期从新的角度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用户体验不佳的问题。
1 体验落差理论概述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单方面心理感受就是用户体验[3]。在成套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因为产品间的用户体验不匹配而产生的心理落差就是体验落差。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比心理,即人们在生活中会将一些事物因为一些联系放到一起进行对比,在发现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存在较大差别时,心中的不平衡感受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主观感受。在产品设计中,这种负面的主观感受会拉低成套产品的整体用户体验。因此,体验落差与整体用户体验成负相关,即用户的整体体验随着体验落差的减小而增大。换言之,减小体验落差能帮助成套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就有很多成套产品,通过产品之间的体验特点或发展趋势映射来减小体验落差,提升用户体验。如茶具设计,茶杯与茶壶之间通过表面纹理对应、材质对应和整体色调对应,使主产品和配套产品间的用户体验一致,如图1 所示。在白酒包装设计中,酒瓶设计和酒盒设计上往往采用特征对应。如五粮液的包装将酒盒上的竹简条纹元素应用到酒瓶上,如图2 所示。鼠标作为笔记本或电脑的配套产品,其设计趋势基本和主产品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笔记本的轻便趋势与鼠标的便利性趋势相对应,如图3所示。通过部分产品分析,可以得出,产品与配套产品之间往往是通过体验特征或发展趋势映射来提升用户体验的。
2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现状
虽然电动汽车充电设备在全球引起了极大的重视且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用户体验并不佳,且解决这一问题的设计切入点也有所局限。胥雅棋等基于产品识别特征要素对充电桩进行造型设计,加强了充电桩和企业品牌之间的联系[4]。胡珊等基于用户体验对老式充电桩系统进行改良,解决了老式充电桩的闲置问题[5]。严健强等基于用户体验对换电站进行了设计,并提出无人化的换电站是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趋势[6]。田梦瑶等基于CMF 理论对充电桩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分析[7]。罗翔等运用城市家具设计理念对充电桩的外观进行设计,使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化城市[8]。赵智昊基于用户研究理论设计了一款具有机动性的电动汽车智能充电设备等[9]。这些为解决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用户体验不佳的设计研究,仅仅是围绕用户或充电设备本身进行,却忽略了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与电动汽车之间的紧密联系。
据调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用户体验远远低于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两者之间存在体验落差。消费者在选购电动汽车时,往往考虑的是充电的问题。电动汽车用户面对电动汽车本身的用户体验是较好的,但提起充电体验时,整体的满意度便会下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从电动汽车与其充电设备之间的体验落差入手。
3 基于体验落差理论的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趋势分析
3.1 充電设备移动化
第一步确定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主产品。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是电动汽车的配套产品,那么充电设备的主产品应当是电动汽车。
第二步分析主产品的体验特征,即灵活、机动性较强。电动汽车的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降低用户的操作负担;电动汽车具有较强的机动性。第三步将电动汽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特点映射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上,那么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移动性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也是当下电动汽车行业和政府所重点关注的发展方向。2016 年北京多家企业联合研制出车用移动充电宝;2018 年大众推出新型移动充电站;2021 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更是发布探索移动式充电设备的规划;日前,远景科技集团发布全球首台移动式的绿色充电机器人魔奇[10]。这些政策和企业研究方向再次证明,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移动化是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趋势。
3.2 充电服务快速化
提取出主产品的体验特征和发展趋势,即高效性特征和技术化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百公里提速4 秒左右,起步提速效率远远高于燃油汽车;触摸屏、语音控制、辅助驾驶等技术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明显提升了电动汽车的用户体验[11],未来电动汽车技术的应用也会只增不减。
然后将主产品高效性的特点和技术化的发展趋势映射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设计之上,得出充电效率高、技术化特征明显的快充是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发展趋势。同时对2021 年1—4 月销售量排名前三的车型充电时长进行调查。Model 3 快充仅需1 小时;比亚迪汉快充仅需0.42 小时;欧拉黑猫快充仅需0.5 小时。可以得出,快充技术能有效提升充电效率,未来,快充技术也必将得到高速发展。从当下市场数据来看,充电服务快速化是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趋势。
3.3 充电设备造型设计个性化
电动汽车外观设计更加灵活、自由。电动汽车由于小型化动力系统的应用,整体外观设计受硬性结构影响较小,外观设计更加灵活。未来,因为市场竞争激烈和用户需求个性化,电动汽车造型设计会更加灵活且更具创新性。
将主产品造型灵活多样的发展趋势映射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上,得出充电设备造型设计个性化是未来的设计趋势。同时,从近年的充电设备造型设计变化来看,其造型设计越来越感性和自由,如图4 所示。综合近几年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造型设计和电动汽车本身的造型趋势来看,个性化造型设计是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趋势。
综上可以得出,将体验落差理论应用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上,能很快得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趋势。并且在这种发展趋势的驱动下,未来电动汽车充电设备能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有效提升用户对电动汽车产业的认同感。
4 总结
文章提出体验落差理论,为成套产品中某一产品的设计趋势和设计方向探索提供了新的参考角度。从确认电动汽车为主产品到分析电动汽车的体验特征和发展趋势,最后将电动汽车的体验特征和发展映射到电动汽车充电设备上,得出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的设计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