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群 项忠霞 李巨韬
关键词:工业设计;项目制;课程群;建设
工业设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1-2],学生将接受现代工业设计师的基本训练,重在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培养。文章贯彻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实际项目为引导,搭建支撑实践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校企联合平台,形成“理论+ 实践”的培养路径和课程体系,建设以实际项目为引导的课程群,突出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从而培养面向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1 传统工业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松散
由于课程本身自成体系,尤其是一些专业课程存在知识和能力独立发展的情况,如与人因相关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产品语义学等,课程内的知识体系相对完整,通常在基础理论和能力锻炼等方面均在课内采取独立的教学手段,没有与其他课程在知识点和能力点上进行很好地衔接,甚至一些课程之间存在重复知识点或漏掉关键知识点的现象。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念—实践—反思—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黏合的闭环系统[3],但在工业设计的传统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相对独立,同时由于教材相对固定,教材的案例较陈旧,教师较难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将理论知识点与实践锻炼进行有效结合[4-5]。
1.3 学生能力难以得到全面综合的锻炼
在传统授课过程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主要被动地接受,在主动积极性欠缺的条件下,学生知识吸收差;此外,由于各课程间相对独立,教师一般针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设计训练,而当学生面对实际的设计问题时,难于将各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自行有效地联系起来,从而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工业设计项目制课程群建设的途径
2.1 加强工业设计知识点间的联系
如图1 所示,工业设计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七大类知识点构成:平台多学科交叉基础、思想政治类必修课程、表达技术、技术基础、艺术、创新思想和方法、创新创业方法。图1 左侧的基础型课程属于非项目制课程,而在右侧的专业相关的课程中,其知识的应用由单一逐渐发展为综合应用,专业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渗透性与互补性,通过课程群的构建,加强知识点间的衔接与联系,学生可以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各个专业技能。
2.2 构建项目制的工业设计课程群
根据工业设计的知识点间的关系,通过调整人才培养路径中的课程、教学、课堂、项目平台和资源等环节,在专业课程环节制定以“核心课程+ 主题设计”为主要形式的培养路径,将课程内项目主题、课程间项目主题、跨学科项目主题分别进行实践强化,每类课程间的内容紧密相承、难度逐次递进、能力逐渐从单一向综合发展。所涵盖的具体课程如图2 所示,其中“项目”来源分为自由探索型、企业委托型和科学研究型等项目。
从图2 中可以看出,非项目类的通识课程,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型课程,如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史类;帮助学生扩展视野的跨学科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基础、现金制造方法与生产管理类;锻炼基本工程实践能力的基础实践课程,如工程实训类。这些课程主要分布在第一、二学年,为专业知识和能力奠定基础。
此外,还有跨学科选修课程一般设置在毕业学年。
课程内项目制课程,只针对该课程的知识点,以一定的项目为平台,进行实践训练,如《设计表达 A》《设计表达 B》《设计表达 C》等,一般以第二学年为主,课程项目引入之前,教师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践训练,训练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课程间项目制课程,指该课程中的项目涉及多门先修理论课或自学知识点,项目的开展可以综合锻炼学生的多项理论基础,如《主题设计1》《主题设计 2》《主题设计 3》等,一般在第 3学年进行。
学科交叉型项目制课程指该课程中的项目,不仅需要用到工业设计专业的知识点,还需要多学科交叉知识支撑,如《主题设计4》。
项目制课程群的系统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并在项目中了解国家的迫切需求,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担当,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沟通交流等能力。
2.3 構建工业设计课程群的支撑和保障体系
为了支撑项目制课程群的顺利进行,保障学生能力的全面综合发展,构建支撑体系如下:
校企联合实验室:包括各种与企业联合的教学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新实验室等。
教师团队:除核心教师团队外,将企业导师、跨学科的教授、博导,以及该领域的国际知名教授、社会知名的创业领军人物引进项目制教学团队。
模型实验室:其是支撑模型动手实验的保障,包括快速成型实验室、木工、陶瓷、金工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保证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各种实践活动。
企业实践基地:为学生的模型加工、企业项目课程实习提供保障。
国际交流联盟:在一些国家联合设计环境中,建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项目环境,如亚洲国家比较活跃的“亚洲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邀请国际上的不同企业,由多国的学生共同完成的项目。
3 工业设计项目制课程群建设实践
项目制课程群在实施过程中,依照由知识点的单一向综合递进的方式,在课程中结合不同的项目进行,以项目带动理论学习。以跨学科的项目制课程《主题设计4》为例,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除了工业设计专业本身须具备的设计调查、思维导图制作、设计效果图绘制、人机工程学分析、模型制作等能力点之外,还需要通过学生自学一些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并引入机械学科教师指导,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最终得出完整的设计方案。如图3,在进行课程项目的过程中,分为有序的不同阶段,即从设计调查至实物模型制作的过程。在项目制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规范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一考定成绩”的考试方式,使一些同学抱有投机取巧的心态,通过考前突击复习取得高分,其成绩反而能超过平常默默学习的同学。项目制教学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仍以《主题设计4》为例,其成绩构成如图4 所示,包括课程的重要环节考核、各部分不同的成绩占比、以及不同环节中个人成绩和小组成绩的共同体现,激发学生平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涵盖了全面的课程环节。
4 结语
文章针对工业设计知识体系的特点,建立项目制课程群,使学生在难度和能力综合度逐次递进的项目制主题设计课程群中理论结合实际,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跨学科的合作能力、跨文化的交流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