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唯一没有黑人的国家——摩洛哥

2021-11-11 17:32邓海霞
出国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卡萨布兰卡菲斯哈桑

邓海霞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全国有80%的阿拉伯人,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摩洛哥西面濒临浩瀚的大西洋,北面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历史上曾被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殖民,因此也融入了多元文化,是个较开放的阿拉伯国家。这里沿海一线的植被相对广袤,被称作“北非的后花园”。但是深入腹地就有了撒哈拉沙漠,天干物燥、满是沙尘,所以这里没有大规模的传染病。特别有意思的是摩洛哥还是一个色彩丰富的国度,有金城菲斯,蓝城舍万沙夫,红城马拉喀什,黑城梅克内斯,白城丹吉尔。有1700公里的海岸线,有浩瀚的沙漠,有高山,有平原。由于地域的特殊,它融合了非洲、欧洲、亚洲和阿拉伯国家的民俗文化和建筑元素,置身摩洛哥有如置身童话般的世界。最近笔者摩洛哥采风之行,这里多姿多彩的风光景色和人文地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走进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濒临大西洋的拉巴特位于摩洛哥西北部的布瑞格瑞格河口,始建于12世纪,当时的穆瓦希德王朝创立者阿卜杜勒?穆明为了出海远征,在河口左岸的海角建立军事要塞,取名“里巴特—法特赫”,在阿拉伯语中是“胜利的堡垒”的意思,简称“里巴特”。今天的拉巴特的名字就是从“里巴特”演变而来的。

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是摩洛哥第二大城市,也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拉巴特街道整洁,人车不多,商店也不多。巴拉特也是摩洛哥四大古皇城之一。市民、游客在大西洋海边的沙滩上享受着沐浴和阳光。作为政府所在地,拉巴特不但有国会大厦,还有著名的王宫,向人们宣告着摩洛哥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和议会制双重制度并存的国家。王宫外围是拉巴特最具特色的景观之一,土色的围墙带些淡黄,墙上装饰着绿色琉璃瓦,大小门窗造型均为上尖下方,窗户上点缀着阿拉伯风情的花格,拱门上还刻有一行阿拉伯文,意为“带着欢乐而入,带着欢乐而出”。伊斯兰教崇尚绿色和白色,绿色代表着伊斯兰和皇家,白色则象征着高尚纯洁,因此拉巴特也有着“白色皇都”的美名。

漫步在王宫外,能看到周围的卫兵军服、军帽五花八门,这是摩洛哥王室的一大特色——抽调各部队官兵混合组队戍守王宫。据说门前的喷水池喷水时,国王就在宫殿里,而水池里没有喷泉,则说明国王外出。当然,古老的拉巴特并不只有王宫,而是看点多多。整座老城于2012年入选世界遗产,六处遗址景观吸引了评委的眼球,它们是:哈桑清真塔和穆哈默德五世陵寝、老城区、乌达亚堡、老城墙、阿蒙哈德门和舍拉废墟。拉巴特历史遗迹建筑的真实性加上具有阿拉伯-伊斯兰特色的历史建筑遗产与现代城市建筑特征融入一体的风格别具一格。旧城萨勒围以红色城墙,城内多古老阿拉伯建筑和清真寺,市面繁荣,后街小巷是一些手工艺品作坊,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依然存留着浓厚的中世纪风采。

屹立在布瑞格瑞格河岸的哈桑清真塔高44米高(只有原设计的一半),是当初的国王雅克薄曼苏尓未完成的夙愿,这座据称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随着国王的过世而停止建设,只留下高耸的清真塔和近200根立柱及周围的残恒断壁相伴。遗迹的另一端是前国王穆哈默德五世的陵寝,这座精美的建筑由400名工匠耗时10年精雕细刻而完成,全部外围用汉白玉大理石建成,洁白,纯朴,娴静,里面安放着摩洛哥独立以后的第一位国王穆哈默德五世的灵柩和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灵柩。

离开陵寝沿着布瑞格瑞格河行走,不到15分鐘就能到达乌达亚堡,当初建城时的原始城墙依然可见,穿过城堡便可以看到布瑞格瑞格河与大西洋的汇合,也可以看到对面的萨利古城。

摩洛哥的心脏——菲斯古城

菲斯,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中心,这里被称为摩洛哥的心脏,记录着一个国家的过去和未来。走进这座古城,犹如走进了中世纪古老的时光中,熙来攘往的人群在狭窄的小巷穿梭,各种小店和清真寺交错分布,充满了人世间的烟火气息。只要看到菲斯的宣传片,肯定可以看到数个格子间里深深浅浅红色的染料,这就是臭气熏天的菲斯皮革染坊了。菲斯的皮具是摩洛哥甚至可以说是在欧洲也是最好的,皮革染坊就位于菲斯老城的一个狭长的巷子里,进来之前,每个人会发一个薄荷草来堵住鼻子,不然这样的腥臭味真的会把人熏晕不可。对气味敏感的小伙伴,还没走上来,就恶心到想吐。

两百多个大小差不多的染池内,装的是石灰水、鸽子粪、牛尿等混合而成的溶液,工人们把牛、驴等动物的皮清理干净后放到溶液里面,等到皮上的蛋白质和油脂溶解后,再进行染色,当地人采用古老的传统手工染色方式,所用的染料也是纯天然的,红色源于石榴,蓝色源于靛青,棕色源于树皮,绿色源于薄荷。能忍受这样刺鼻的臭味拍照,对我而言,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想着这些工人每天在这里上班,也是不容易啊,菲斯出产的皮革制品特别柔软,也吸引了国际商人很多人前来购买。

菲斯是全世界最完整的麦地那老城,内遍布清真寺、广场、市场、各种工匠作坊,菲斯的手工艺品作坊生产的铜盘,地毯,染坊等驰名于世,城内随处可以看到镶贴着蓝色马赛克的建筑或室内装饰及商店中陈列的马赛克工艺品。这次来菲斯还有幸参观了这里的手工艺制作的过程。菲斯的银丝镶嵌工艺,看着是一个耐心活儿,需要把银丝一点点的镶嵌在陶瓷上,拼接城好看的图案,看着十分精致。还有一项工艺就是马赛克了,要把烧制好的整面马赛克用小锤子敲成不同的几何图案来。在这里还可以看到马赛克的成品,就是这样一张桌子,用了数种马赛克敲击出来的图案拼接而成,因为手工制作的费时费力,售价也并不便宜,工艺复杂的每平方米的价格都在2万块以上了。

在这里所有的商品看着都比在古城内那些小摊位上的精致多了,每一个商品的后面也都有明码标价,不过不要以为标价就不可以砍价了,一个小小的装饰塔吉锅,标价480迪拉姆,最后还到200迪拉姆买到。菲斯的银丝镶嵌瓷器,从外观看很精致,但和国内的瓷器是没法比的,不过现场看着他们制作,会被这样的匠心所打动。

如果对马赛克的拼接还不了解的话,看着工人铺到地上一地的小配件,心里也大概明白了,把敲出来不同形状的瓷片拼接成想要的图案,实在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这大概也是菲斯手工业迷人的原因之一吧。

站在高处俯瞰整座古城,只觉得密密麻麻毫无章法,菲斯古城的大街最宽不超过5米,最窄的要侧身才可以通过,整个古城千百年来的交通工具就是驴和手推车,菲斯被称为世界最浪漫的城市,漫步在迷宫般的小巷,只有紧紧牵住的手才不会走失吧,所以,如果,请不要轻易放手!

白色之城——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早在法国殖民时期,法国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都市,现在是摩洛哥最大的城市,也是摩洛哥经济和金融中心。一部电影《北非谍影》让世人记住了这个充满爱情的现代化阿拉伯城市。卡萨布兰卡西班牙语就是“白色房子”的意思,城市中也多是现代派的白色建筑。

默罕默德五世广场是以国王的名字命名,广场中央又聚集着大量的鸽子,也称鸽子广场。广场周边的建筑都是法国殖民时期建造。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的西北部,是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它是由哈桑二世国王提议修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举国捐赠的大工程,大部分资金来于民间,不足部分由政府出资。这耗资5亿多美元,三分之一建在大西洋上的清真寺,于1987年起动工修建,用时5年多建成,是当今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清真寺。也是卡萨布兰卡的新地标。清真寺总的(内外) 占地9公顷, 能容纳10万人朝拜。为抗海水腐蚀,25扇自动门全部用钛合金铸成。主建筑两边有两L 型长廊建筑群。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唯一一个游客可入内参观的清真寺。室内装饰精美奢华,雕刻多是手工制作。二层为妇女祈祷处。顶棚可遥控自动开启,为夏季散热用。净水池厅,穆斯林在做礼拜之前,必须洗手、洗脚。

在卡萨布兰卡,最奢华的浪漫必然是这座海上清真寺了。关于为何建在水上有两种传说,一是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建立是为了纪念那些从海上来到摩洛哥繁衍生息的阿拉伯祖辈;二是哈桑二世国王的一个梦,梦里国王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随着哈桑二世的离世,现已无从追溯哪个传说是真实故事,但无论哪一个原因,都记录了已逝国王對自己宗教和先祖的爱。

哈桑二世清真寺的宣礼塔高达172米,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可以传到卡萨布兰卡市内的每个角落。清真寺并不是每天固定时间开放,周五及祈祷时间不对外开放,想要进清真寺参观的朋友们一定要提前打听好开放时间。哪怕不幸赶上了非参观时间内进不了清真寺,也必须要去看一次哈桑二世清真寺,就是寺外的纯手工装饰壁画都已经震撼得不虚此行。

游览完清真寺后可以沿着海边的公路一路漫步到卡萨布兰卡购物中心,整整一条公路布满了餐厅、咖啡馆和酒吧,提供一场场不落日的狂欢。卡萨布兰卡购物中心人声鼎沸,是卡萨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在购物中心的中央是一个巨大的水族馆,有电影院、超市和小型游乐场,它的现代化会让你一时忘了你在非洲的北端。

走进摩洛哥,她的古朴,她迷人的色彩,她童话般的世界……使我留连忘返。

猜你喜欢
卡萨布兰卡菲斯哈桑
感恩
卡萨布兰卡——我的白色“恋人”
为你,千千万万遍
经典好莱坞的内心舞
蜡 烛
我想要一个妈妈的吻
时光流逝 真情驻留卡萨布兰卡
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