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计花
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身心健康、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幼儿时期是个人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当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帮助幼儿提高创造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游戏是培养幼儿良好性格的好方法
利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性格培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幼儿时期语言表达能力、感知能力都处于高速发展时期,3-6岁的幼儿已经有了自主游戏的能力,他们可以完成最基础的游戏,并通过自主的、愉悦的行为特点形成自身特有的活动方式。
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融入自己的想法,并从中感受到快乐,同时也能够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知识,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完善对社会的认识,提升自身感知能力。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较为放松,他们通过游戏不但能够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也能够促进智力的增长。在不同的游戏中,幼儿能体会到不同的乐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良好性格。
二、游戏培养幼儿多方面的良好性格
(一)培养幼儿坚持、耐心的品质
教师可以让幼儿参加角色游戏,让他们设计自己喜欢的角色,承担相应的角色任务,在角色中寻找乐趣。这样,幼儿更容易在游戏中锻炼耐心,培养坚持到底的良好品性。
有的幼儿喜欢扮演售货员,那么教师就可以要求幼儿能够像售货员一样,对自己的岗位认真负责,做到对顾客有耐心,并且态度和蔼可亲。所有的游戏角色都源自于社会,而这些角色都有一定的规则存在,让幼儿在自己选择的游戏角色下完成对意志的锻炼,在培养幼儿坚持、耐心品质的同时,也能够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提升自控能力。
(二)培养幼儿的独立性
目前,许多家庭在照顾孩子过程中,双方老人也参与其中,有些老人过度溺爱孩子,使幼儿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因此他们独立性普遍较差,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心,不能根据创造性思维完成整个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的具体表现是其内在思想的外化,因此,在游戏中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分析问题,对他们多一些理解,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幼儿有很多好奇的问题,教师在游戏中要启发幼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为他们解答,站在幼儿的角度帮助他们思考和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三)培养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游戏的魅力是能够帮助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幼儿通过游戏可以学会利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提升自信心。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游戏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幼儿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例如,小班的幼儿会对积木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当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积木玩具,当幼儿进入中班之后,他们会对所有的游戏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有一定的差距,这就给幼儿的动手操作带来了困难。这时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享受快乐。
(四)培养幼儿的自制力
性格的好坏是一个人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3-6岁幼儿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时的幼儿普遍活泼好动,但是自制力较差。教师可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真正了解规则和自由之间的互相联系。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最喜欢扮演自己熟悉的人物,例如父母、教师等角色。通过对身边熟悉角色的扮演,幼儿了解了这些人物角色所需要遵守的规范,使幼儿的自制力得到锻炼和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尊重他们的意见。一个班级中会有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他们在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会变得更加开朗和自信。
(五)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在幼儿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当引导者的身份,对幼儿进行适当点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对幼儿进行个性指导,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锻炼他们的能力。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在开拓幼儿思路和深化幼儿内容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探索精神。具有探索精神的幼儿遇到问题时,会寻根问底探知究竟,这也是一个人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游戏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还能够推动他们的个性发展,这是其他活动无法代替的。幼儿通过游戏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能力,通过游戏促进自身良好的个性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适当的引导,也可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
(作者单位:邹城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