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作晨风伴夙缘

2021-11-11 03:34潘彩霞
做人与处世 2021年17期
关键词:马识途鄂西特委

潘彩霞

1938年3月,武汉,一场入党仪式正在进行,现场只有两个人,见证人:湖北省委组织部长钱瑛;入党人:马识途。不久,钱瑛要马识途转入地下工作,做一个职业革命家:“这是最神圣的职业,无所谓青史留名,随时要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决不容许叛变。你愿意吗?”马识途心潮澎湃,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

那一年,马识途23岁。他是重庆忠县人,本来在南京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就读,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工业救国梦被打碎,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南京秘密学联小组,积极宣传抗日。南京告急时,又在党组织的指示下,迅速组织同学撤退到武漢。和马识途一起组织撤退的,是中央大学同学刘惠馨。他们曾一同走在游行队伍里,一同工作在抗日宣传队,也曾在飞驰的列车上,并肩观赏平原落日。那个黄昏,他们激昂地唱着《打回老家去》,既为祖国的壮丽河山所激动,也为敌人踏碎祖国河山而愤慨。在她动人的歌声里,他不自觉地坠入情网,“在精神上成为她的俘虏”。

到武汉后,两人又马不停蹄地投到入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中,他们忙碌着,热恋着。按照组织纪律,转入地下工作后,马识途必须切断和所有亲朋好友的联系。这也意味着,他和刘惠馨既不能来往,也不能通信。压抑着内心的痛苦,马识途寄出一封深情的告别信。意外的是,回信中,刘惠馨并没有多说什么,而且态度比他还要坚决。马识途后来才知道,其实那时,刘惠馨已经是“职业革命家”了。为了发展新生力量,地下工作需要不断变换身份,马识途隐姓埋名,有时是上前线采访的战地记者,有时是流浪汉、小摊贩、大学教师、生意人……

1939年9月,马识途担任中共施巴特委书记。为了掩护特委机关工作,这年年底,经组织批准,在恩施五峰山脚下清江边的一个农家小院里,他和刘惠馨结婚了。不久,鄂西特委成立,马识途任副书记。他的家同时也是鄂西特委交通站;妻子刘惠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特委政治交通员。此后,马识途穿行在乡间, 和农民商量武装暴动;走进工厂,为工人点燃革命的火把。而刘惠馨,则孤身奔走在鄂西山区,开辟新的根据地,即使怀孕,也依旧翻山越岭。尽管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他们都没想到,不幸来得那样突然。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疯狂搜查逮捕共产党人。由于叛徒出卖,刘惠馨不幸被捕,一个月大的女儿和她一起坐了牢。同时被捕的,还有26岁的特委书记何功伟。

在狱中,刘惠馨和何功伟遭受严刑拷打,仍严守党的秘密。1941年11月17日,他们拖着沉重的脚镣,高唱着《国际歌》,在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慷慨就义。那年,刘惠馨仅仅27岁。女儿从此下落不明。

1958年冬天,马识途到北京开会,遇到老上级钱瑛。谈到寻访遗女的事,钱瑛批评他不该“孤军奋战”。在组织帮助下,终于传来好消息。当年,女儿被特务随手丢弃后,是一对工人夫妇收养了她。在工人夫妇家,马识途见到了一张保存20年的字条:“我的宝贝,你的妈妈去了,去接受一个共产党人的最后考验去了。你的命运到底怎样,我无法知道了。但是我多么希望你能够活出去呀!活出去为我们的理想,为妈妈……”字条没有读完,马识途早已泪流满面。纸条上,正是刘惠馨的笔迹。

1964年,马识途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车窗外,山河壮丽,可是,爱人已不在人间,但想到马上能与女儿团聚,他又不禁心潮澎湃。在北京工业学院党委办公室,马识途焦急地等待着,不时向门口张望。不一会儿,门打开了,一个年轻女孩探进头来,用疑惑的目光望着屋里的人。“矮而矫健的身段,晶亮的眼睛,乌黑发光的头发,随时准备发笑的嘴角”,那分明就是刘惠馨!马识途猛然站起来,他一下子奔到门口,紧紧抱住还在发蒙的女孩,眼泪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他喃喃地说:“女儿,我的女儿!快二十年了,我到底把你找到了!”

2011年,“纪念何功伟、刘惠馨烈士英勇就义七十周年”的活动在湖北恩施举行,96岁高龄的马识途特地从四川赶去参加。往事依依,前情难忘。那一天,他有感而发:“暌隔阴阳七十年,今来祭扫泪涟涟。我身愿作恩施土,雨夕风晨伴夙缘。”

(责任编辑/刘大伟 张金余)

猜你喜欢
马识途鄂西特委
马识途的1938
鄂西高速机电信息化管理系统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填成语
沪渝高速鄂西段隧道LED照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马识途:子弹飞了40年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鄂西铁尾矿烧结砖的烧结过程及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