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锐 张平
摘要:全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融合形态,彻底革新了新闻生产理念与舆论传播生态,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四全”新闻舆论传播体系。“全程”媒体实现了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全息”媒体创新了新闻呈现的表现形式;“全员”媒体优化了新闻生产的资源联动;“全效”媒体提升了新闻传播的精准效能。体现出新闻舆论与媒介资源的互通互融,是实现新闻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可行化路径。
关键词:全程参与 全息形式 全员联动 全效传播
全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是新闻舆论深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致使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舆论要深刻认识到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努力推动新闻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出具有“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特征的全媒体新闻传播体系。
新闻舆论的“四全”媒体传播体系依托多媒介平台,运用多技术实现手段,满足了多元化受众群体的新闻诉求。“全程”媒体聚焦新闻内容生产,注重新闻事件跟进;“全息”媒体丰富新闻呈现形式,创新新闻传达方式;“全员”媒体拓展新闻主体范围、加速新闻资源整合;“全效”媒体提高新闻传播能力、实现新闻精准推送。“四全”媒体实现了新闻舆论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传播样态,对于重塑新闻媒介生产格局与舆论传播生态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全程”媒体是指覆盖新闻全程的媒介参与,既可以完成新闻内容的生产零时差,使新闻事件发生时间趋近于新闻报道时间;也可以在空间维度上全方位跟进新闻报道。媒体的全程参与确保了新闻时效性,而媒体全覆盖则有利于新闻报道的完整性与深度感。
1.新闻内容生产的零时差。“全程”媒体新闻生产的零时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智能自动化采集编写新闻素材,生产流程大幅简化,秒级生产使新闻报道几乎伴随着新闻事件同时进行,有效地突出了新闻舆论的时效性特质。
腾讯财经在2015年推出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机器人“Dreamwriter”,开启了国内新闻生产零时差的先例。“Dreamwriter”根据算法程序将新闻数据套入预先设计的模板中,可实现新闻稿件的自动撰写和分发,确保了新闻报道的实时同步性。新华社打造的智能“媒体大脑”平台可借助无人机航拍、传感器等设备,精准抓取新闻现场的图片、视频、文字等新闻素材,智能编辑后自动合成,优化新闻生产流程。在2019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报道中,记者将采集到的现场新闻素材实时回传到“媒体大脑”,“媒体大脑”将收集到的素材进行图像分析、捕捉、剪辑、配字幕、合成后自动根据话题和角度大批量地生成若干新闻报道,《HELLO,进博会》作为其中的一条预热新闻,整个新闻生产时长仅用了13秒,助推新闻报道与新闻事件两者同步进行。
2.新闻事件报道的全覆盖。“全程”媒体新闻报道的全覆盖,通过对新闻事件全过程跟进、全链条报道、全视角切入,有效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完整性和深度性。不仅在时空范围内做到了全程跟进,对新闻事件的不同角度也都有所关切,确保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新华社“现场云”移动采集通过直播和信息捕捉技术在线式采集,传输、加工新闻现场信息,以图片、视频直播等形式多角度跟进新闻事件,使新闻报道深入且全面。
在2019全国两会报道中,地方媒体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以“现场云”技术为载体,全程直播追踪两会各个阶段;以多视角切入,全面梳理两会新闻动态。新华社运用“现场云”技术全程跟进每日会程。开幕式当天“现场云”跟踪报道新闻已多达150余条。《天中晚报》的《“姐妹花”跑两会》采用“现场云”和“连线传声筒”技术两线并行,以第一视角全程直播跟进热点事件,还将新闻信息转换成二维码发布在纸媒和多媒介终端上,打破传播壁垒,确保新闻舆论的全面覆盖。
“全息”媒体新闻呈现形式的创新,丰富了新闻舆论的表现形式。全息呈现突破传统新闻舆论只限于音频、视频、图片、文字等的呈现形式,逐渐由静态信息展示向立体内容互动转变。AR和VR媒体技术打造了沉浸感的新闻场景,H5交互设计提升了新闻触达的操作体验,图形化的数据建模技术则创建出新闻数据的可视化效果,多元媒介的不同特性使新闻呈现形式更为灵活。
1.沉浸感的新闻场景营造。AR与VR媒体技术通过打造沉浸感的新闻场景,使受众从新闻报道的“阅读者”转为新闻事件的“体验者”。VR新闻原貌复现新闻现场,使受众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新闻事件。AR新闻则是增强新闻实感,带给受众真实体验。
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央视网运用“VR+AR”技术推出《全景沉浸看报道》,通过构建全景式、动态化的虚拟新闻场景,提升受众阅读新闻时的沉浸感。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指标、民生发展、就业情况、医疗建设等数据信息用“VR实景”+“三维动画”加以呈现,并运用光流缝合技术拼接了20多个大广角的虚拟场景,使新闻呈现场景化的空间特征。新华社采用具有视觉注意力捕捉能力的“AR眼鏡”直播两会,通过数据分析便可将佩戴者看到的场景截取下来并实时同步到AR屏幕上,数据互通让受众以第一视角观看两会现场。
2.操作性的新闻触达体验。“全息”媒体的新闻呈现形式,注重提升用户获取新闻的操作体验感。H5不仅包含音视频、动图等多种呈现形式,还将互动游戏、手写识别等小程序叠加运用到新闻内容中。用户点击网页链接进入H5新闻页面中,以滑屏、晃动屏幕等操作获取信息。不仅满足了互动体验感,更提升了新闻的触达率。
目前,H5新闻涵盖交互型和技术型两种形式。在2019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在《人民日报》推出的技术型H5新闻《2019年政府KPI账单》中,当用户在界面上轻触打印机按钮,H5就会模拟打印音效和打印流程将医疗、交通、就业、环保、脱贫等新闻数据打印输出,赋予受众趣味性的操作体验。《现代快报》推出的交互型H5新闻《总理邀你一起手绘2019蓝图》,则是运用“hammer. js”技术实现图形色彩填充,引导用户获取信息。当用户手指触摸屏幕并根据提示做出相应手势时,H5页面中的“2019蓝图”就会自动填充色彩,新闻获取极具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