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琳 李靖怡
2007年,18岁的农村小伙子张涛来阜新市打工,先后换了几个落脚地后,在老乡的介绍下住进百纺宾馆。入住第一天,在床位旁放下行李的张涛没有想到,这里会成为他未来13年的“家”。
2007年至2020年,张涛从蓝领到白领,从颠沛到安顿,工作换了几轮,但住处始终没变。百纺见证了他的壮志、挫折、成长与爱情。直到张涛结婚,有了更加安定的家,才搬离这里。
张涛租住的百纺宾馆隶属辽宁省阜新市百货公司。宾馆坐落于市中心,距繁华的解放大街近在咫尺。附近有人民公园、三一八公园,阜新人的母亲河——细河从旁蜿蜒而过。
位置绝佳,又是老牌子,商业经营不难。为何百纺宾馆会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长住聚落?
吾栖之地
2005年,百纺宾馆员工发现,附近商圈中,超市、饭店、洗浴中心不少,在这些地方工作的灵活就业者、农民工也很多。对此,百货公司工会在宾馆中开辟出独立空间,建立了60个房间、220张床位的农民工公寓,以低廉的价格对外出租。
“设置公寓的初衷是,农民工的居住地点不固定,生活环境得不到保证。我们想让他们在城市里有个家。”在阜新市百货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张艳云的印象里,农民工公寓没打过广告,是老乡、同事之间的口口相传,让公寓成了阜新打工圈里小有名气的地标。
百货公司工会对于初期公寓的设想中,并不包括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服务。但从早年的农民工,到现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公寓租户的构成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脉相承并隐含时代变化的发展路径。
张艳云见证了这一嬗变。作为一名工会工作者,她看到在逐年的政策引导下,社会及舆论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愈发深入的接纳和认可。以阜新为例,2015年,阜新市总工会深入开展“农民工入会集中行动”,职工书屋、送电影送演出、农民工平安返乡等项目在这一时期纷纷开展起来。2016年,市总工会继续整合资源,落实“特别关爱农民工活动”系列实事,让农民工有了归属感。
政策的支持,给了百货公司工会推进农民工公寓项目的底气。2017年,借着关爱农民工群体的东风,百货公司红色驿站项目应时而生。
红色驿站筹建伊始,百货公司有的班子成员不太认同: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拿出300多平方米做半公益性质的项目,又要长期后续投入,公司还想盈利吗?
阜新市百货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肖洪雷是项目的支持者。肖洪雷早年在百纺批发站当经理,1999年任百货公司总经理,带领大家让濒临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在同事们的眼中,肖洪雷重视党建,同时颇具人文情怀。他以“让职工提升政治品位,为企业提升社会效益”为理由说服了大家,2018年7月,经过近一年紧锣密鼓的准备,百货公司红色驿站正式揭牌。
改造后的红色驿站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依托原百纺宾馆农民工公寓改建的男子、女子公寓;另一部分是生活休闲空间。公寓包水电,设有六人间、四人间、双人间和单人间,六人间,每张床位每月租金120元,相当于每天只花4元钱,就能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找到长久的落脚之处。居住之外,乒乓球室、棋牌室、健身室、理疗室、书屋、休闲广场、空中花园等项目组成的多元化生活空间,已成为“农民工之家、老同志之家、职工之家”。
张涛发现,自己的生活有了变化——健身、理疗、阅读,纷纷纳入生活半径——一些之前“城里人玩的东西”,现在也成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生存之上
红色驿站建设过程中,阜新市总工会、海州区总工会、百货公司所在的西山街道全程配合参与、筹措资金,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针对租客需求,他们陆续送来微波炉、洗衣机、电磁炉等家用电器,为书屋提供书籍和报刊,还拨付资金购置乒乓球台、跑步机等体育健身设施。
2021年是百货公司红色驿站成立的第三年,因为公寓租金低廉,生活服务贴心,共享空间功能多样,租户入住不绝。目前,驿站已成为阜新著名的党员基地示范点,并于今年年初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在阜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席綦振军看来,百货公司红色驿站是工会探索多元化投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服务的一个样本。未来,阜新不仅需要更多的“百货公司红色驿站”,还需要继续推动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主抓、职工参与、社会协同的针对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格局。而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2021年国家提出的“新就业形态”概念,指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进步与大众消费升级出现的去雇主化、平台化的就业模式。平台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让这部分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与传统意义上的职工相比,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流动性较强、用工关系复杂、组织形式分散,往往存在劳动压力过大、事故保障缺失、工资纠纷难解等问题。保障他们的权益,是今明两年各级工会的工作主线之一;而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进工会,是提供服务的基础,也是各级工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
对此,綦振军所说的系统,已经开始筑基。
全国总工会今年7月下发通知,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通知提及“力争到2022年12月底,全国新建各类基层工会组织24万个以上、新发展工会会员1600万人以上”。近年来,针对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全国各地各级工会采取了一些规模化措施,如通过企业“单独建”、龙头企业“牵头建”、借助行业力量“推动建”等方式建会,取得了一定成效。
夯基之外,尚需壘土。对于那些劳动关系不在企业、职业模式新兴小众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将他们吸纳到工会组织中来?从阜新市总工会的经验来看,先服务,再入会,是可行的做法。
阜新市总工会从2021年9月起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工作,并制定了《阜新市总工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暨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整合原有资源,促进服务升级,从政策、行业、企业、个人层层入手,利用线上线下多个渠道,系统化推进建会入会工作。针对这一目标,《方案》提出5项工作措施,包括打造“智慧工会”,做强“爱心驿站”,走实“蹲点活动”,联合“行业主管”,以及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