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紫月
“防爆屏、防刮花、防蓝光、超高清……”无论是繁华闹市还是静谧街区,随处可见手机贴膜或卖手机配件的小店。
随着手机的社交、娱乐功能越来越多元化,人们愈发离不开它。手机相关的配件生产也逐漸发展成一条不可忽视的产业链。很多人新手机一到手便迫不及待地将其包装、保护起来,导致如今多功能的手机膜、手机贴等大有市场。然而,这些手机配件到底能有多大的作用?
随着每天玩手机时间的逐渐增加,人们越来越关心手机辐射会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为此防辐射贴膜应运而生。
打开某电商平台,搜索“防辐射贴”,记者发现这类产品多为1元硬币大小的金属或塑胶片,外形小巧多样,价格在1~100元不等。号称适用范围不仅包括手机,而且包括电脑、冰箱等电器,“轻轻一贴就能防辐射”。
在相关网站查询了近年来发表的相关专利,发现多为外观设计专利,鲜有发明专利。即便是发明专利,也是以手机膜或壳等大范围覆盖机身的材料为载体。由此可见,市售的小巧防辐射贴的功能尚待进一步论证。
事实上,防辐射的根本问题在于手机辐射是否会对人造成伤害。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2018年的一份声明中指出,目前手机射频能量还是在安全限制内的,对公众健康没有太大影响。既然如此,那些无从得知是否能真正防辐射的贴纸、贴片不用也罢。
随着LED照明产品的迅速发展,显示屏幕带来的蓝光危害问题也被消费者所关注,于是很多人选择给手机屏幕贴上一层防蓝光贴膜。
“所谓蓝光危害,即指人眼受到波长400~500纳米的辐射后引起的光化学作用,可能导致视网膜损伤,如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代谢产物的积聚、眼部血管增生等。”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博士郭玮宏表示,蓝光危害与视网膜细胞累积接收的辐射量有关。
郭玮宏曾对防蓝光手机贴膜、眼镜等防蓝光产品进行实际测量,结合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他发现防蓝光产品在有效性上并不能令人满意。如果防蓝光产品采用透明材料,那么一般来说也只能减少约一半的蓝光危害。只有采用针对性过滤蓝紫光的有色材料,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这种材料会导致屏幕或眼镜加上一层黄色滤镜,这在手机实际使用中会造成不便,对儿童的视力发育也有影响。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防蓝光产品是不必要的。经过实际测量可知,手机屏幕和电脑屏幕的亮度有限,难以产生较强的蓝光危害,因此没有必要采取防护措施。”郭玮宏说。
上下班高峰,在拥挤的地铁或公交车上,一不小心就会看到旁边乘客的手机屏幕,对方是在回微信、看视频还是处理文件,都一目了然。为了不让自己的私人信息被人窥视,防窥膜诞生了。
防窥膜虽然能起到一定的防窥作用,但它有副作用。厂家坦言,贴上防窥膜后,即便正面观看,也会由于光线透过率的原因导致人眼捕捉屏幕所发出的光线较不贴膜的光线少,因此看起来屏幕较暗。
一位眼科医师告诉记者,屏幕过暗分辨困难,易造成视疲劳。长此以往,可能会对使用者的视力造成影响,若相应调亮屏幕,则会影响手机续航。
业内人士和相关医师均认为,不论是辐射还是蓝光对视力的影响,时间累积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因此,选用手机相关配件时应仔细辨别功效,勿长时间玩手机或盯着屏幕看,才是避免手机潜在危害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