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对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2021-11-11 06:14何亚丽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一科福建省厦门市361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1期
关键词:医护肌瘤护士

何亚丽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妇一科,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其在30岁以上女性中发病率达20%[1]。子宫肌瘤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针对此病多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尽管此种术式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手术本身是一种强烈应激源,极易使患者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严重阻碍手术的进行,因此,加强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极为重要[2]。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此种护理模式邀请医生协同开展护理工作,并对常规围手术期措施加以改良、优化、组合的有效措施,能快速恢复人体的营养、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效降低术后的炎性反应,从而加快术后的康复[3]。本文中将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68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标准[4];均经B超检查确诊;择期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已婚,配偶健在;意识清晰,言语交流正常;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麻醉及手术不耐受;既往有子宫肌瘤手术史;子宫腺肌病或肌瘤恶变;其他器官器质性病变;传染性疾病;精神障碍类疾病。将6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3例,年龄30~44岁,平均年龄(38.26±2.39)岁;子宫肌瘤直径2~9cm,平均子宫肌瘤直径(5.24±1.23)cm;单发肌瘤3例,多发肌瘤30例。观察组35例,年龄31~45岁,平均年龄(38.25±2.14)岁;子宫肌瘤直径3~9cm,平均子宫肌瘤直径(5.31±1.25)cm;单发肌瘤4例,多发肌瘤3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包括术前健康宣教、术前准备和术后饮食、生活等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时给予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1.2.1 组建医护一体化小组:以主管医生为组长、以责任护士1名与助理护士2名为小组成员,共同组成的医护一体化小组,患者住院期间由同组全程负责患者的诊疗与护理。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拟定诊疗、护理计划,明确各自工作内容,在诊疗中医生和护士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由主管医生负责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方案,并提供疾病咨询服务,责任护士根据诊疗计划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和措施并落实。

1.2.2 快速康复护理:(1)术前护理:责任护士陪同主管医生查房,与患者、家属共同讲解手术方案及术后护理计划,并结合视频宣教方式指导患者;术前1~3d,采用碘伏清洗阴道及会阴部;术前1d,进食半流质食物;术前6h 禁食禁饮;术前2h排空膀胱,并留置导尿管。(2)术后护理:①保温及吸氧护理:术后返回病房时,提前进行室温调控,必要时使用电热毯预热病床,再转移至病床,预防寒战发生;同时去枕平卧,持续4h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SaO2)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4h,促进CO2的排出。②疼痛护理:术后评估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及诱因,若是疼痛评分≤3分,采取转移注意力疗法(如深呼吸或音乐疗法等),以此缓解患者疼痛;若是疼痛评分≥4分,则遵医嘱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或者使用镇痛泵止痛;若是膈下及肩背部疼痛,则考虑为术后因腹腔内残留的CO2造成,需要继续低流量吸氧及翻身训练,促进CO2的排出。③早期康复指导:术后2~3h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时,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床上被动翻身;术后尽早活动双下肢,指导患者行膝关节和踝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在术后第1天,鼓励并指导患者下床适度活动,4~6次/d,运动时间与运动量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④饮食指导:待患者手术清醒后,给予木糖醇口香糖,使胃产生假饲反应,确保其胃肠动力恢复;术后肠鸣音听诊,30min/次,若发现肠鸣音>4次/min,则给予橘皮水促进肛门排气;术后6h饮水,若无不适感可少量进食流质饮食,然后逐渐增加,次日可逐渐过渡到软食。⑤预防感染:术后6h后拔出导尿管,并做好患者切口护理,杜绝切口渗血、红肿等情况预防感染;注意有呼吸道感染患者,指导正确排痰,防止引发肺部感染;每天用碘伏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清洁。(3)延续护理:出院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指导并发放出院健康指导手册,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健康饮食(宜高食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忌辛辣刺激性等食物)、坚持适当锻炼(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及避免运用腹压等);出院后,每周对患者电话随访直至患者门诊复查,动态掌握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加强对患者的居家康复指导,提醒患者定期复查,必要时小组可为患者远程指导。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相关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正常进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2)生活质量:出院1个月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量表共包含8个与生活质量相关的维度,共计36个条目,得分换算为百分制计算,总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现正性相关,量表的 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正常进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 出院1个月后,观察组各个领域SF-36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子宫肌瘤的首选治疗技术,尽管其疗效确切,但子宫是女性重要的生殖器官,由于多数患者缺乏对手术相关知识的认识,对术后生育功能及家庭稳定性过度担忧,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及配合[6]。有研究表明[7],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时辅以优质围术期护理管理,能有效转变患者的负面认知观念,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并促进术后预后转归。但以往常规护理一般由病房责任护士独自拟定并完成,部分护士由于专业能力欠缺,对患者病情进展缺乏预判能力,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不高[8]。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延伸,此种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但强化了医护合作的密切性,充分发挥医护不同专业的优势,同时能够增加医护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最大限度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使患者获得最优质的护理服务[9]。本文中对观察组实施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后,其临床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的优势。

本文中以护士为纽带,组建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小组,患者住院期间由其全程负责患者的诊疗与护理,小组内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有效健全患者围术期安全保障体系。术前责任护士陪同主管医生共同查房,协助医生评估患者病情,与医生共同制定照顾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有效赢得患者信赖,最大限度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术后责任护士加强对患者的保温及吸氧、疼痛护理、早期康复指导、饮食指导及感染预防等护理措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患者出院后,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小组共同做好患者术后随访工作,全面满足患者居家康复需求,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将医护一体化的快速康复护理应用于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加快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医护肌瘤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