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伐沙班预防大型骨科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分析

2021-11-11 02:33郑向明
北方药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肝素钠抗凝骨科

郑向明

(连江县连江协和医院,福建 福州 350500)

DVT指的是由于血液非正常凝结于深静脉中,造成的静脉管腔狭窄或是阻塞,导致静脉血液回流受到阻碍,在大型骨科手术治疗后的发生风险较高,尤其是在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DVT及肺栓塞的风险很高[1]。对于骨科大型手术中比较常见的DVT并发症,临床中主要是通过抗凝药物注射治疗的方式进行防控。在临床实际中,很多骨科手术患者在术后康复出院之后,其抗凝治疗随之停止,对于DVT的防控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因此,在抗凝治疗中合理地选取高效、安全的药物,是十分重要的。利伐沙班是一种具有较高选择性的抗凝药物,能够对凝血因子Xa形成直接抑制效果,实现抗凝治疗的目的,并不需凝血酶Ⅲ参与,抗凝效果较为突出。研究选取110例大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不同抗凝模式的DVT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1月选取110例大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进行研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对入组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中的男性和女性患者例数是20例和35例,年龄最小的是38岁,最大是75岁,平均(53.04±4.75)岁,平均体重指数是(26.75±2.32)kg/m2,髋关节置换术28例,膝关节置换术24例,其他3例。对照组的患者当中有男性18例,女性37例,年龄最小为37岁,最大是74岁,平均(53.12±4.62)岁,平均体重指数是(26.35±2.46)kg/m2,髋关节置换术25例,膝关节置换术23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入组标准为:(1)对此次研究知情并同意;(2)单侧大型骨科手术;(3)术前检查确定无DVT及下肢静脉曲张。

患者的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或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肝功能不全或是伴发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3)肝素钠或是利伐沙班过敏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骨科手术,术后患者接受常规的镇痛及抗感染治疗。

在术后下肢DVT预防方面,对照组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钠,术前检测患者的体质量,在术后6h使用依诺肝素钠注射液0.4mL,用药频次是每日1次,连续用药两周,对于过低或是过高体重患者实施针对性调整和用药监测。

实验组使用利伐沙班进行预防,患者在术后6h服用利伐沙班片,剂量为10mg/次,每日1次,连续用药2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术后引流量、局部血肿和切口渗血情况,记录两组出现下肢DVT的例数。

1.4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 19.0计算统计软件处理研究中的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使用χ2和t进行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术后PT值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的引流、局部血肿和切口渗血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引流量以及局部血肿和切口渗血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引流、局部血肿和切口渗血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术后下肢DVT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55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下肢DVT,发生率是5.45%;对照组55例中下肢DVT10例,发生率为18.18%;实验组的术后下肢DVT发生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

3 讨论

在骨科大型下肢手术后,DVT属于较为发生几率较高的并发症,也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指出,在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后,若是患者未接受针对性的抗凝治疗,发生DVT的几率达到40%左右,身体机能和日常生活质量均会被影响,术后继发出血和病死率均相对较高。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住院时间和费用随之增长,不仅会增加患者及家庭的经济与心理层面压力,还在很大程度上浪费医疗资源[3]。DVT的形成和发展,与静脉血流速度、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血管内皮损伤具有密切关系。骨科大型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下肢活动严重不足,加之高龄、器质性病变等因素的影响,血液高凝,发生术后下肢DVT的风险较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术后PT值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引流量以及局部血肿和切口渗血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的术后下肢DVT发生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针对骨科手术后的DVT风险,临床中通常予以针对性的抗凝治疗,抗凝药物注射治疗属于较为直接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当下,骨科大型手术后较常使用的抗凝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钠、阿司匹林及华法林等,抗凝效果较好,但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利伐沙班属于直接凝血因子Xa抑制剂,能够口服用药,患者接受度更高,并且起效较快,在用药后2~4h就能够达到有效浓度,阻断凝血过程,防控血栓形成。利伐沙班的抗凝效果较为显著,且治疗安全性高。相对来说,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治疗,又能够发挥一定的抗凝效果,但需要凝血酶Ⅲ参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治疗中常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综上所述,利伐沙班在骨科术后DVT预防中具有显著疗效,根据患者的身体机能和手术治疗等情况,合理地选取药物进行抗凝治疗,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猜你喜欢
肝素钠抗凝骨科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