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蒋明健 陈畅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王恕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沈子伟
标准商品鱼池水深一般在160~180厘米,而精养8年以上的鱼塘在不清理淤泥的情况下,淤泥厚度可达60厘米以上。淤泥是造成池塘尾水排放超标的重要因素,既污染了环境,又提高了尾水治理成本;淤泥还给清塘、消毒、捕捞等管理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在天气变化时引起水体对流,容易引起泛池,造成规模性死鱼的风险,威胁水产品质量安全。池塘绿色健康养殖要求必须清除多余的淤泥,并按规范定期检测水质和底泥指标情况,池塘清淤已成了让养殖户非常头痛的大问题。
经测算,年产2000千克/亩成鱼的精养鱼塘,每年鱼体排泄物可达5.6千克/平方米(相当于有机干物质1.12千克/平方米),这些排泄物与残饵淤积塘底,不断累积。而精养池塘的淤泥沉积物一旦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在池底大量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出对鱼体有害的物质,导致养殖水体内源性污染,直接影响养殖最终成效。
由于集约化水产养殖,大量投饲后,鱼的排泄物和残饵沉淀,淤泥以5~10厘米/年的速度逐年上升。有些老的商品池塘淤泥深度高达80厘米以上,直接占据到养殖水深的有效空间,养殖户只能靠不断加高池埂来维持储水的需要。有的养殖户因为清淤难度大、成本高,宁愿另辟蹊径新修鱼池也不愿改造老旧鱼池,但根据现在对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红线保护政策,新建鱼池已基本不可能,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挖潜改造,使老鱼塘重新焕发活力。
池塘保留适当的淤泥可以起到肥水的作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保持养殖水域的良好生态平衡;但淤泥过多,超过了水体自身的承载和调节能力,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严重阻碍水产绿色健康的养殖发展。
对于池塘沉积淤泥超过水体负载和净化能力的问题,目前采取的解决办法有三种:一是通过不停地换水来缓解,但这样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加大了尾水治理的难度;二是利用各种益生菌类药物来调节水质,但是这样也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通过大量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鱼病,维持正常的养殖活动,但也与现行提倡减少药物用量的政策相违背。这些方法虽然能够缓解淤泥对池塘养殖的影响,但是都增加了养殖难度、养殖成本。
初步调查,绝大多数精养鱼塘需要清淤,清淤的面积广阔,需要清除、处理和处置的淤泥数量惊人,并且淤泥在池塘养殖活动中长期不断地产生。
由于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淤泥早已成为水产养殖的顽疾,长期困扰着养殖户。水产养殖业的淤泥和尾水犹如人类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也应该进行分类、加工和实行生态化处理后加以合理利用。
养鱼池塘的淤泥,有机质含量丰富,氮、磷、钾等元素齐全,又经过长时间的腐熟,作为肥料资源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并且由于数量巨大并长期源源不断,如果通过技术攻关,按批次监测其指标含量的前提条件下,补充齐全缺乏的元素,通过必要的加工处理后用于改造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或者作为有机肥使用,就地服务于农业生产或者环境绿化事业;或者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吸水地砖、隔热墙板等建筑材料,则既解决了池塘底淤又造福了人类社会。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大棚蔬菜、水果种植越来越普遍,由于高度集约化栽培,对大棚的作物栽种的基础土壤质量要求较高,必须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而鱼塘底泥经加工处理后正好能与之高度契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要在2021年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除了要平整田地、改零星田块为标准化大面积稻田、畅通道路、利于机耕、保障排灌等外,还要培肥地力,就是要对田块的土壤结构进行全面改造,提高生产效能和效力。而鱼塘底泥的质量和数量都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要充分利用好这次难得的机会,一方面解决鱼塘淤泥存积的难题,另一方面又为新时代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有机肥效长久的基础土壤。经过加工处理的鱼塘淤泥具有人造火山岩黑土地的功能,能保证稻田稳产高产,提高稻米质量,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和行道树工程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品质基础土壤,市民家居环境改善后对花卉的需求持续旺盛,花卉更离不开高肥力的复合土壤。虽然有部分鱼塘底泥存在重金属和违禁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对于绿色健康养殖和粮食、蔬菜、水果种植都不利,但可以将这部分底泥经过特殊处理后,用作种植环境绿化所需树木、草坪的基础性土壤和肥源,或者用于花卉栽培的营养土使用。一方面可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另一方面用绿色植物来降解淤泥中的有毒有害成分,达到美化和净化环境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砖瓦等建筑材料需要不断增加,给原本紧张的土地资源造成较大影响。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淤泥早已被利用来生产高级建筑材料。淤泥制成的砖块透气性好、重量轻、吸水性强、容易染色;制作的多孔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用于铺设人行道,雨水能直接渗入地下。1999年日本还研制出淤泥结晶玻璃。浙江省宁波市墙体材料协会也已提出利用淤泥生产多孔性砖,用作建筑隔热材料。
为满足不同地区鱼塘地理特性的需要,选用小型履带式为主的专用清淤机车,安装大功率的吸污泵、小型挖掘机,同时配套相应的高速离心甩干机、包装机和搬运吊装设施等,鱼塘放水清池后,将清淤机车开进鱼池中,吸污泵吸入清质泥浆,挖掘机挖出较干的淤泥后输送到离心机甩干脱水(含水量在18%以内),经包装机打包后,放入托盘运至塘坎,再用汽车上吊杆转运到车上运往临时的淤泥原料生产加工车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充分利用好国内现有的农业收割机的庞大系统资源优势,以公司连锁加盟等经营形式把各地的农业收割机、插秧机等经营者联合起来,在收谷机上加装清淤的吸污泵、挖掘机、离心甩干机、包装机、吊装杠杆设备等,将其改造成为多功能的池塘清淤机。一是解决了收谷机一年大部分时间闲置的问题,提高使用效率,增加经济收益;二是清淤工作不分季节,不与插秧、收割争时间;三是可以节省大量的机械设施投入;四是市场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共享;五是可以大大提高该项技术推广应用的成功率。
在鱼塘附近利用合适的平坦地形临时搭建生产车间,为了避免二次污染,地上铺设专门的防渗篷布;为了防止下雨,准备好可折叠式遮雨棚备用。车间同时配备检测仪器、烘干机、搅拌机、包装机等。
淤泥运回生产车间后,先摊开晾晒或者经必要的烘干消毒杀菌处理,再进一步脱水达到肥料要求的标准(通常在12%以内),然后抽取淤泥样品进行检测,在掌握淤泥各项理化指标的前提下,根据淤泥肥料产品的去向需要设计配方,按配方添加必要的氮磷钾等元素,同时添加脱黏、蓬松剂,解决淤泥黏性过强不好使用的问题。经再次搅拌均匀后再抽样检测,根据检测指标情况调整添加原料,直至完全符合淤泥复合土或者符合肥料的标准后,加工成粉状的速效复合肥、土壤或者颗粒状的长效复合肥,打包成肥料商品待用。根据发展情况,还可以进一步申请制定企业、地方或者国家淤泥肥料标准,注册商标,打造淤泥肥土壤、肥料名牌。
池塘淤泥复合肥料是当今全新的产品,它的开发和推广应用,符合现代生态环保理念,是变废为宝、利国利民的好事,要积极争取获得政府支农项目的支持,先行试验示范,试验成功后进行大力的宣传,积极争取纳入商品鱼塘周边的高标准农田改造、蔬菜大棚建设、水果种植基地、城市绿化等工程的推广使用。淤泥肥料产品可以通过成立公司进行经营,对池塘业主按面积适当收取清淤费,淤泥肥料产品实行合理定价有偿使用,初期政府再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支持、扶持公司壮大业务做大做强后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池塘淤泥主要以水、泥及氮、磷、钾等有机质为主,黏性强、水分含量高,不同池塘的元素成分比例不一样,需要检测后进行分类处理,处理的工序复杂、加工难度较大,启运、加工、配方、场地、包装等工艺程序的设计和机械的使用都有其特殊性。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添加剂的监督和违禁药物的禁用监管是近些年的事,所以在有些老旧池塘的淤泥中往往存在重金属和违禁药品残留超标的问题,对于这部分淤泥的处置要慎之又慎,要在添加必要的药物和进行特殊的工艺流程处理后,用于观赏性植物利用和降解,不能用于食用性的农作物的泥土和肥源。
池塘淤泥存积问题长期困扰着养殖户,制约着渔业的生产和发展,威胁着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但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引起水产专家和行业领导们的足够重视,让其民间自行解决。有先见之明的人士也曾提出过此方面潜在的问题及处理办法,但没有引起共鸣和得到应有的支持,即使好不容易争取到小型科技攻关项目,也终因各方面的问题而夭折,未能具体实施。
既然鱼塘淤泥问题影响面如此之宽,对渔业发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潜在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水产科技人员和渔业主管部门要有积极的反应,重视水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这一实际问题,争取在科研政策和资金方面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要作为重大科研项目立项进行科技公关,通过产、学、研和技术推广部门共同来解决影响渔业发展的这一重大难题,使鱼塘淤泥资源变废为宝,成就这一利国利民、促进渔业绿色发展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