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早生 李朋 特约通讯员 李涛
重庆市武隆区硕驰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理事长陈从文;联系电话:17323769222
与仙女山隔乌江相望的,是被誉为“亚洲动植物基因库”的白马山旅游度假区,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距离白马山不到30千米的灵山村有一个名叫山鹤的葡萄种植家庭农场。每年从6月中旬开始,这里就变得热闹起来,个大、多汁、纯甜的葡萄吸引了远近的游客驱车前来体验采摘。记者来到葡萄园时,果园主人陈从文正和工人们一起摘果、套袋、装包,忙得满头大汗。谈到今年的行情,他高兴地告诉记者:“客流量最大的时候,一天有3000人进园采摘,平时每天也有1000余人。游客不仅有区内、周边区县的,还有主城来的,多数是回头客。”
现年48岁的陈从文,从2009年返乡种植葡萄算起,已经从事水果种植10余年了,在武隆区乃至重庆市的葡萄种植领域都是一位知名人物。这不仅因为他种植葡萄技术过硬,更因为在他的示范带领下,灵山村的产业迅速发展。目前,灵山村农户发展特色林果3800余亩,建立以采摘为主的中小型果园6个,全村产业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3230元,大幅提高到2020年的10900元。村民们在陈从文的带领下走上了产业振兴之路。
陈从文在白马镇上读完高中后便回到老家务农,种过3年蔬菜,但由于灵山村交通闭塞,种出的蔬菜因为运输不便打不开销路,效益一直上不去。陈从文只好外出打工另谋出路,在武隆城区找了一份电网维护管理工作,一干就是好几年。前些年,得益于武隆大力发展旅游,农村交通有了巨大的改善,距离灵山村2.5千米便是G65高速公路白马山出入口处,经灵山村前往仙女山、白马山的游客较多,葡萄采摘体验具有很大的优势。市场嗅觉灵敏的陈从文寻思着在老家种植葡萄。
“2009年,我试种了5亩地的寒香蜜葡萄,2012年实现挂果,但由于技术不成熟,产量只有100多千克,被武隆的水果商贩以40元一千克的高价收去了,他们拉到景区转手60元一千克卖给了游客。”陈从文表示,一开始尝试种植葡萄就尝到了甜头,坚定了他发展葡萄种植的决心。
2012年,陈从文经过一番考察调研,决定扩大葡萄种植规模。他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家里全部积蓄,在灵山村承包了120亩土地种植葡萄,成立了武隆区山鹤葡萄种植场。
陈从文深知现代农业技术对葡萄种植的重要性。为了掌握先进的葡萄种植技术,陈从文虚心向武隆区农业农村委技术人员请教,积极参加武隆区农业农村委、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组织的各类科技培训,闲时上网浏览资料,查阅葡萄种植专业书籍,请教其他有经验的种植户。他还远赴云南、浙江、上海等地的葡萄种植基地、研究所,向行家、专家请教。只要有不懂的,他便想方设法弄明白。
自2009年开始种植葡萄以来,陈从文坚持学以致用,不断摸索、总结。他通过搭建棚架、铺设防虫网的种植方式,隔离外界不利因素的危害,为葡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给葡萄实行“计生”政策,把每亩产量控制在1000千克以内,这样产出的葡萄不仅没有大小果,而且颗粒饱满、外形美观、着色均匀,含糖量也高;通过调整葡萄品种结构延长葡萄上市期,先后试种了玫瑰红、醉金香、红宝石、夏黑等10多个葡萄品种,实现6-8月整个旅游旺季都有葡萄可采。他积极配合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开展葡萄无核化种植技术、全反光膜覆盖种植技术推广示范,有效地提高了当地葡萄种植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2019年我还采取了葡萄间种李子的新型模式。”陈从文说,葡萄采摘期也是巨王李上市的时候,游客有了更多的采摘选择。李子的种植不仅丰富了采摘品种、减少夏日太阳对葡萄的伤害,还为游客们提供树下遮阴、纳凉的地方,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采摘体验舒适度。
“我种的葡萄全是自然成熟,未施用任何催熟剂、激素,不仅品质好,而且含糖量、产量也比较高!”陈从文强调。2014年,山鹤葡萄种植场被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评为重庆市家庭农场示范场。2016年,陈从文为了打响自己的品牌,注册成立重庆市研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了自己的葡萄品牌商标“研冠”。“研冠”葡萄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重庆市“巴味渝珍”品牌授权和“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
“葡萄种出来了,销路是我主要考虑的问题。”陈从文说,葡萄从6月上旬开始上市,到8月下旬结束,采摘时间只有3个月,要在短时间内将10多万千克葡萄销售出去,压力非常大。
为了打开葡萄销售市场,陈从文抓住学生放暑假和城里人到乡下避暑的机会,开车把葡萄送到县城和市区的水果批发市场试销,通过到场镇各大路口张贴广告,借助报刊、网络、电视媒体宣传,吸引游客到葡萄园来采摘葡萄。由于葡萄品质好,销路很快就打开了。
“还是自己亲手采摘比较好耍,周末和家人朋友相约一起,看着葡萄一串串在藤蔓枝叶间若隐若现,颗颗如紫玉,亲手摘下,然后品尝,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游客程女士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
“葡萄销售目前主要是游客进园采摘、批发销售和网上销售,采摘销售占全部销售的90%,采摘价20元/千克;批发销售占5%,卖价10元/千克;网上订单销售占5%,卖价20元/千克。”陈从文告诉记者,驱车前来采摘的游客比较多,从早上五点半开始,就有游客来园里采摘葡萄了,高峰时期,游客达到3000余人。
每年进入8月中旬,随着避暑的游客陆续返程,葡萄园的销售也到了尾声,此时,陈从文将剩下的葡萄全部用来加工葡萄酒,不仅为葡萄开辟新的销路,还提高了经济效益。据陈从文介绍,经他试验,1千克葡萄可以酿出0.6千克葡萄酒。葡萄采摘价为20元/千克,加工成葡萄酒后可卖40元/千克,相当于1千克葡萄多卖了4元钱。
陈从文种植葡萄成功以后,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武隆周边乡镇的一些农户,都来向他学习如何种植葡萄。
2015年,陈从文成立了武隆区硕驰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只有更多的农户来参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才有基础。”陈从文对社员有求必应,提供信息、技术、销售等“一条龙”服务。
吕兴国是白马镇沙台村的人,今年50岁,听闻灵山村有个种葡萄的效益很好,就慕名前来学习种植技术。“我一步一步走过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把关键技术教给需要的农户,可以让他们少走弯路。”陈从文告诉记者,今年吕兴国种植的5亩葡萄迎来了丰收,亩产达到1200千克,按照市场价20元/千克计算,收入不菲,相当于打工一年挣的工资。
眼看陈从文的葡萄园打响了知名度,招徕了四方游客,有了游客基础,不少村民也开始种植脆李、翠冠梨、砂糖柑等特色林果。据不完全统计,在陈从文的带领下,目前灵山村建成6个以采摘为主的果园,发展特色林果达到3800余亩。
随着水果产业的初见成效,农家乐、休闲垂钓等其他产业也迅速发展,灵山村的产业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整村人均纯收入由2012年的3230元,大幅提高到2017年的10900元,使全村农民走上了依托科技发展产业的致富之路。
不仅如此,随着陈从文果园的规模扩大,劳动力需求也在扩大。陈从文优先雇用周边村民来果园务工,男劳力100元一天,女劳力80元一天。冉光美从2010年就开始在果园做工,果树修枝整形、施肥、除草、疏果、采摘的时候她都在。采摘季,她两个月的收入就有5000元,在家门口务工的同时,又照顾了一家老小。“能在家门口挣钱,心里踏实,多亏了陈老板。”冉光美感激地告诉记者。
陈从文多年来投身葡萄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2015年,陈从文被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评为“重庆市青年农场主”;2016年,硕驰水果种植股份合作社被评为“中华供销合作总社示范社”;2017年,陈从文被评为“武隆区十佳乡土人才”;2018年,重庆市研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评为“青年农场主孵化基地”;2019年,重庆市研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被武隆区农业农村委评为“龙头企业”;2018-2019年,陈从文被聘请为武隆区科技特派员……
成绩来之不易,陈从文始终相信:只有拥抱现代科技、抱团发展,产业才能发展得更好,才能打响区域特色葡萄品牌。望着眼前来来往往的游客采摘着葡萄,陈从文对葡萄产业的未来满怀信心。陈从文表示,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把葡萄采摘游这一项目继续做精做强,完善建设葡萄采摘体验区、休憩区及其他配套设施,让游客尽享乡村采摘游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