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岸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刘清影 黄平莲
南岸区是长江上游水陆空交通枢纽,历史文化名城重庆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长江南岸,地处主城核心区,农业人口5.3万人,人均耕地0.71亩,农村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南岸区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农村为基础,以绿色为本底,发挥主城核心区优势,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让农业前后延伸、左右拓展,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新业态,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江南枇杷园是其中的代表。
南岸区江南枇杷园始建于1999年,涉及广阳、迎龙两镇辖下的回龙桥、唐坎、银湖、大佛、四坪、马颈6个行政村,后逐步扩展到长生桥镇、峡口镇所属的广福、乐天、大石、西流等行政村,面积近万亩,涉及农户2000余户,现已成为重庆主城区内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枇杷基地主要分布于沿长江河谷地带,土质为紫色土,海拔200~500米,气候适宜,平均气温18.3℃,非常适合枇杷生长。
2005年,南岸区获得了“重庆市无公害枇杷产地区”称号;2006年,广阳枇杷获“重庆名牌农产品”称号,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受理,成功注册“广迴”无公害枇杷商标;2007年,广阳镇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枇杷基地乡镇”称号;2008年,广阳枇杷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10年,“广迴”牌无公害枇杷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围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南岸区委、区政府及区农业农村委按照“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为出发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为发展重点”的总体思路,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原则,坚持“依靠科技,发展一个品种、建设一个基地、创造一个品牌、做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思路,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退耕还林工程,组织农户栽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枇杷,以广阳、迎龙两镇为重点建设江南枇杷园。多年来,通过区、镇、村各级共同努力,江南枇杷园已成为重庆市主城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优质枇杷基地。
江南枇杷园从建园开始就得到了区农业农村委、区老科协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区农业专家的全力指导。2009年,由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的原则,按照“科技为先导、产业为纽带、致富为目标”的发展思路,将江南枇杷园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成功申报市级科技专家大院落户江南枇杷园。区里还聘请市、区两级10多名科技专家和农技人员常年开展田间服务,每月定期组织枇杷技术培训,全面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方法,引导社员使用有机肥,开展无公害化生产,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紧密结合,成为先进技术推广的载体和成果孵化器。
南岸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枇杷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生产,培育出了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丰产的目的。重点在土壤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树体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高接换种以及果品采收等方面开展技术培训,通过田间观察、深入调研、广查资料,彻底掌握了枇杷黄毛虫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彻底破解了影响枇杷收成的主要病害——花腐病防治难题。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果品品质,提高水果的附加值,以达到让果农增收的目的,通过大力推广西南大学黄麦平教授研发的富硒SOD新技术,生产出了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富硒SOD枇杷。
2008年,江南枇杷园的枇杷生产遭遇了50年一遇的罕见冰雪灾害,为了尽量减轻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区农业农村委和区老科协共同派人前往四川多地考查学习,及时做出应急预案,指导农户采取合理修建、合理施肥、地膜覆盖、药剂处理等技术措施及时应对冰雪灾害,基本保证了头花果实的正常生长和三花的坐果率,将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同时,帮助农户抓好灾后生产自救工作,提供了一批蔬菜种子和黄豆种子给农户在枇杷园内间种,既增收又培肥。
多年来,在区农业农村委、区科技局、区老科协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开办了农民田间学校,采取“课堂+田间”的方式辅导农民学习新技术,推广新产品。截至目前,南岸区通过举办枇杷培训班培训农民2万人次,编制技术专刊145期,自编自印科普资料2.9万份(册);在广阳镇先后培育出了88名“枇杷大王”、236名科技致富带头人,家家生产优质枇杷,户户亩收2万元以上,年年获得增收效益。
为突出南岸区绿色、生态、优质、休闲的都市农业特色,构建南岸区都市农业的交流平台,倾力打造南岸区江南枇杷基地,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从2007年开始,连续多年,由南岸区人民政府主办,区级相关部门共同承办了“江南枇杷节”,以节为媒,促农增收。
为把 “枇杷节”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区领导为主任的“江南枇杷节”组委会,区级相关部门及有关镇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枇杷节”的领导和统筹,组委会下设了办公室、综合组、营销组、宣传组、科技培训组、环境整治组、交通安全组、食品卫生组及乡村美食组等工作机构,负责“枇杷节”的具体工作。广阳镇和迎龙镇作为分中心,在总体方案基础上,制定了分中心实施方案,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组委会,下设了若干工作组,保证了各项筹备工作的有序推进。
南岸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枇杷节”的筹备工作,区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和研究了筹备工作情况,并对办好“枇杷节”提出了要求,组委会领导数次对“枇杷节”筹备工作进行研究和协调,对氛围营造及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现场检查,加强统筹和协调,加强督促和检查。同时,将任务落实到组和单位,落实到具体人,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和任务,强化了措施和责任,保障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枇杷节”各组委会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能和职责,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促进了各项筹备工作的有序开展。广阳镇和迎龙镇作为“枇杷节”的主现场,加强了辖区内环境、道路整治,对部分农家乐进行了改造,加强了枇杷销售的组织和管理,做好了观赏鱼及农副产品的展销,并积极策划和组织主题鲜明的活动。
通过“枇杷节”的举办,达到了政府搭台、农民唱戏、果农增收的目的,扩大了影响,打通了销售环节,促进了南岸区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办节的形式,扩大对外宣传,打通销售环节,引导市民采果、品果,走进田园风光。2020年枇杷采摘节共接待车辆6万余辆、游客约21.8万人,销售枇杷2350余吨,产业带动总收入约7050万元,在疫情的影响下,同比仍逆势增长3.6%。
南岸区按照已确定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根据本区区域布局和资源优势,以果为基,以果办节,大力发展了江南无公害枇杷基地,形成了区域特色鲜明、资源要素优势充分发挥的产业体系。
一是建立完善了枇杷科技示范园和枇杷精品园;二是建立了SOD富硒枇杷示范片,致力于打造精品功能型水果;三是实施了回龙枇杷基地乡村旅游一条街的建设,打造江南枇杷基地的乡村风貌;四是在迎龙、广阳两镇有意识地培训了一批农户,开办农家乐,使南岸区都市生态休闲旅游农业上了新的台阶,为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