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武隆区农业农村委员会 李来刚
鱼类在稻田里,能起到除草、疏土的作用,从而减少薅秧除草的人工投入。鱼类在稻田里,以害虫为食,从而减轻水稻的病虫害,减少稻田农药的投入。鱼类在稻田里,以杂草、害虫为食,再以粪便的形式排到稻田里,起到对稻田施肥的作用,从而减少水稻种植的肥料投入。大量的实践证明,稻田养鱼能够促进水稻增产10%左右。
鱼在稻田里,吃掉对水稻有害的杂草、昆虫、害虫,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并变废为宝,将这些杂草、昆虫、害虫变成了鱼肉中的优质蛋白。稻田养鱼,鱼类能够吃掉蚊子的卵在水中孵化出来的孑孓,从而可以减少蚊子危害,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发展稻田养鱼,可减少鱼塘开挖的土地占用,从而保障18亿亩耕地保护的红线,同时,还可增加社会水产品供给。发展稻田养鱼,有利于开展休闲垂钓,发展乡村休闲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1.养鱼稻田的选择。选择干旱不缺水、洪水不冲(淹)田、面积相对较大的田块。
2.养鱼稻田的改造。
①改造田坎:加高、加宽田坎到30~50厘米或更高、更宽。
②改造进、排水口:为提高稻田中的水体交换能力,尽量将进、排水口设置在对角。将进水口改造到合适大小,以提高进水口进水量的可控性;增加排水口的宽度到30厘米以上,以增加其过水断面,尤其提高其洪水时节的行洪能力。
④开挖鱼沟:在稻田里,呈“田”字形、“井”字形等纵横交错布局,开挖深30~50厘米,宽50厘米左右的鱼沟,沟沟相通。
⑤开挖鱼凼:在稻田中,灵活选取进水口、排水口附近,或在鱼沟交叉处,开挖大小不一、深浅适当的水池,俗称“鱼凼”,以方便鱼类栖息,也有利于鱼类躲避敌害,躲避高温,同时,方便稻田施肥、施药,以及捕捞鱼类。鱼凼一般深0.5~1.5米,形状和长、宽不一。鱼凼通过渔沟,相互连通,以便鱼类在稻田各处自由活动。
鱼沟、鱼凼的面积,可大可小,一般可占整个田块面积的5%~10%左右;投放鱼类数量多,放养密度大,投饵精养,收割水稻后还要加深稻田水位,强化饲养管理,追求较高产量的稻田,可适当调整渔沟、鱼凼所占稻田面积的比例。
挖鱼沟、鱼凼的时间,可以在插秧前进行,也可以插秧后,将渔沟秧描移栽到两侧、将鱼凼秧描移栽到鱼凼四周密植即可。有条件的,还可以用片石、砖头、竹木、混凝土等建设永久性鱼凼。建设永久性鱼凼后,就不需要每年辛苦开挖渔沟鱼凼,只需要简单清理就行了。
3.鱼种放养。
①放养时间。稻田养鱼一般在栽秧后7~15天,秧苗返青后开始投放鱼种。期望实现亩产鱼50千克以上高产稻田,可以在插秧前投放,插秧后秧苗返青之前,控制稻田水位,让鱼类活动于渔沟、鱼凼即可。
②放养品种、规格、密度。一般,每亩放养20~60尾/千克的鲤鱼种150~500尾即可。可以根据目标产量,适当、灵活提高放养密度。
③鱼种品质。要选择规格整齐、体格健壮、体质健康,无病、无伤、无寄生虫,行动敏捷的鱼种。
④鱼体消毒。鱼种下田前,用浓度为3%~5%的食盐水浸泡鱼种10~1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待鱼种有挣扎表现时,将其投放到稻田的上风处鱼凼中。
4.田水管理。要根据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调节稻田水深,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随着鱼体的长大,逐渐提高稻田水位;有条件的,水稻收割后,再将田水加高到最高水位。
5.施肥。
①分段施肥法。一块田分两次施肥,一次在一半田块施肥,1~2天后,再对另外一半田块施肥。
②排水施肥法。先田水排浅,使鱼集中在鱼凼中后施肥,施肥后1~2天注水入田。
6.施药。
①选用广谱、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禁用对鱼类有剧毒的农药。
②疏通鱼凼,加高稻田水位,或提高稻田进排水,促进稻田水体交换。
③粉剂农药在早上露水未干时喷撒;水剂农药在晴天无露后喷洒。注意避免下雨前施药。药物应尽量喷在稻叶面上,尽量减少农药掉落到稻田水体的量。
7.饲养管理。
①饲料。配合饲料及米糠、麦麸、豆渣、酒糟、青草、浮萍等。
②每天的投饲量。青饲料按草食性鱼类总体重的10%~40%投喂,配合饲料按鱼总体重的2%~5%投喂。投饵方法:坚持定时(上午8-9时、下午3-4时)、定位(将饵料投在离进水口近的鱼沟、鱼凼内,并最好配合使用饵料框、饵料台投喂)、定质(品质、质量)、定量(配合饲料按鱼总体重的2%~5%,青饲料按草食性鱼类总体重的10%~40%投喂,并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灵活调整)的“四定”原则。
8.日常巡查管理。经常巡查,检查稻田水位,防止堵水、漏水、缺水及洪水危害,防止敌害生物危害,检查鱼类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健康情况、水稻生长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