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庭府:返乡创业带领村民过上“梨”想生活

2021-11-11 00:25万盛经开区农林局李赟曾义刘早生李朋
农家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黄花梨梨园梨树

特约通讯员 万盛经开区农林局 李赟 曾义 记者 刘早生 李朋

重庆五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张庭府

联系电话:18996056056

7月中下旬到8月中上旬,正是黄花梨成熟上市的季节。走进万盛经开区万东镇五和村,大片大片的梨园一眼望不到头,漫山遍野的梨树上挂满了黄花梨,空气中弥漫着黄花梨散发出的甜香。随手摘下一只梨,一口咬下去,只听“咔嚓”一声,这脆爽立马让你惊艳,再一嚼,汁水瞬间在口中爆开,清甜无比。裹着满嘴流的梨汁细细品尝这梨肉,嫩脆细腻、一点儿渣渣都没有,回味都是清新的甜!举目四望,蓝天、青山、绿水环绕村庄,一座座村舍错落有致,田园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然而,谁能想到,昔日的五和梨园因收益不尽如人意,打不开销路,黄花梨又不耐贮藏,常温下一般只能存放7天,若未能及时销售,当地果农只能看着到手的丰收果实渐渐烂掉……村民失去了种植热情,纷纷外出务工,种植管护梨树的人越来越少。五和梨销售不佳,究其原因,一是种植户没有应用规范化、标准化的种植技术,缺乏品牌意识和现代营销技术。振兴五和梨园,必须依靠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营销手段,最重要的是引进人才。正当村里急需种梨专业人才之时,能人张庭府带着他的创业梦想回到了五和村。他带领村民夯实产业设施基础,强化果园管理,创新营销策略,大力发展电商,采用线上预订模式进行销售,不断延伸产业链,翻开了五和村振兴新的篇章。

返乡创业,一次艰难的抉择

回乡创业之前,张庭府就职于重庆市通讯建设有限公司,是璧山、铜梁等片区4G流量信号基站建设总负责人,工作稳定,收入颇丰,是乡亲们口中有出息的能人。2017年,他作出了一个让亲朋好友都吃惊的决定:放弃城里工作,回到村里创业。

事情的起因是,2016年春节,张庭府回到老家五和村过年,与村支书周冬勤有过一次闲谈,谈到了自己对乡村建设的一些建议。虽是茶余饭后的“龙门阵”,但周冬勤对张庭府这个年轻人的思路开阔大为赞赏。周冬勤就说,五和村黄花梨产业发展目前遇到了困难,正需要年轻的“新农人”来引领它的发展,加上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为何不回老家干一番事业,带领乡亲们种好梨,用实际行动支援乡村振兴?周书记诚挚的邀请,让张庭府感到十分意外,也十分感激。

作出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彼时,张庭府正处于事业上升期,且已在璧山城区买房定居,返乡意味着要放下自己舒适的生活,重新开启一段充满未知的新征程。

“家里人一开始说啥也不同意,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为啥又要回五和这穷山沟‘土里刨食’?”张庭府的决定遭到家里人的坚决反对,说老一辈已经在地里吃苦受穷一辈子,绝不能再这么活。

五和村曾经是有名的贫困村,村里传统农耕背景下的小农经济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相形见绌,农民曾一度陷入增产不增收的困境,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大量土地撂荒。

“正因如此,我想突破过去传统的种植、养殖模式,通过土地托管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农业生产,统一管护、销售,把五和梨打造成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张庭府说。深思熟虑后,张庭府最终选择“逆流而上”,于2017年毅然辞去工作回到了村里。

“有市、区鼓励发展特色农业的契机,有当地政府和村里的创业扶持政策,我相信可以干出一些成绩。”张庭府坚定地向亲友解释说。

认养,开启黄花梨的提质增效之路

据了解,1993年,五和村开始引进、试种黄花梨。该品种的梨果汁多、甜度高、口感好,市场需求旺盛,每千克单价可买到两三元,效益颇高,于是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五和的梨园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应该说,多年来围绕黄花梨产业,五和村农业结构调整比较成功,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但是近年来,五和黄花梨却开始出现较大规模的“卖难”现象,整体效益开始下滑。

“最重要的原因是管护粗放,梨子整体品质不够好。果农技术水平普遍不高,对梨树的管护不到位,致使梨子个头较小,且不匀称。这极大地影响了梨子的销售,甚至很难进入重庆市区大的农贸市场,只能自行散卖,价格上不去,一定程度上造成滞销。此外,果农的品牌意识差、营销手段落后,主要依靠小贩来收购,或者自己拉去镇里或区里卖,各自为营,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品牌。”万盛经开区农林局科教科负责人告诉记者。

针对村里支柱产业黄花梨的发展困局,如何破解,成为摆在张庭府回乡创业面临的首要难题。

“我们将持续加强黄花梨全生长周期精细化管理,提高果实品质,增加产量、产值,打好绿色品牌,打响生态品牌。”在全村梨园种植大户动员会上,张庭府建议大家都加入到村里的科学种植计划中来,一起加强梨树管护,从而提高梨果品质。

但由于十几年来村民们从未享受到种梨带来的巨大收益,大家对这个计划都持怀疑态度,甚至根本不相信张庭府会在村里长期发展。

“乡亲们的担忧很实际,农业生产投入大、周期长,个中艰辛有些超出我的预期,但关键时刻没有回头路。”尽管持续、漫长、高强度的人力、财力投入,令张庭府倍感压力,他说自己已经做好了5年不见“回头钱”的准备。

张庭府意识到,要想顺利实施新发展计划,必须先让乡亲们信任自己。于是,他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璧山城里的房子,重新改建老家的房子,并让父亲开办起了农家乐。这一举动,让所有将信将疑的村民都吃下了“定心丸”。

不久后,为了更好地指导村民科学管护梨园,张庭府积极参加万盛经开区农林局举办的高素质农民等各种培训,通过区农林局牵线搭桥,邀请黄花梨树种植专家对种植户进行梨园管护实地培训,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一年后,梨果质量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梨果个头大且均匀,汁多肉嫩,品质很好,远远超出了村民们心中的预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和复杂多变,对梨果等水果质量日益关注,由此倒逼生产经营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所以,实现‘四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必由之路。”张庭府深谙其中的道理,以“四化”为要求,建设“五和梨”这一区域公用品牌,这正是五和梨成功的关键所在。

2020年8月黄花梨丰收在即,为了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山沟沟里的好货,张庭府创新推出了“线上+线下”的五和梨树认养活动。

张庭府介绍,一棵梨树的认养费为每年38元。梨树被认养后,由村里对梨树进行管护,其间,市民可以前往梨园参与日常管理。果实成熟后,认养人享受果实的全部收成。据了解,梨树认养活动开展以来,已有2000余棵梨树找到了自己的“新主人”。

“7 月以来,隔段时间我就带家人过来采摘,非常开心。”市民王女士认养了一棵梨树,她觉得,认养果树自己付出了劳动,有一种收获的成就感,未来还会继续认养。

“原本到了收获季,我们要等着商贩过来收购,价格不高不说,还得雇大量工人采摘、包装。实施认养模式,年初我们就收到了认养金,没有了销售的后顾之忧,还降低了人工和销售成本,这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张庭府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认养的模式不仅解决了一部分黄花梨的销路,每一位认养人还成了五和黄花梨的代言人,通过休赏花、摘游体验,不断积累口碑,提升知名度。

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

在五和村,“三四月赏梨花,七八月品梨果”的旅游产业链初步形成。五和梨提质增效的成功,拉近了张庭府与村民的距离,但他明白要带领乡亲们致富,不能只依赖梨子。如何有效延伸黄花梨的产业链,比如让游客观赏梨花、采摘果实后,还可以去农家乐品尝当地的农家菜、在农家乐垂钓等,成为张庭府又一思考的问题。

2018年,与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商量后,张庭府开始实施新的计划——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在他牵头下,五和村整合集体资源,建起了7亩地的蔬菜大棚,种植起了时令蔬菜,并吸纳部分村民加入到蔬菜大棚的生产经营中。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民的干事劲头越来越足,不到一年时间,蔬菜大棚就取得了良好收益。

2019年初,在“五和梨”“五和菜”取得了良好成效的势头下,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经过集体研究,拟继续增加发展项目。通过反复论证,五和村决定建设鱼塘养殖清水鱼,并成立了集体经济性质的重庆五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推选张庭府为总经理,负责对五和梨园、清水鱼塘、大棚蔬菜等集体经济的统一经营。

“规范化运营使公司项目一年便实现了盈利。就村集体梨园来说,以往较为粗放式的管理和经营,收益不高,以至于村里曾想联系下家将其整租出去,收取定额租金。公司成立后,落实专人管护,联系专家指导,拓宽销售渠道,规范化运营使梨园和清水鱼项目均产生了盈利,让干部和村民都看到了希望。”张庭府表示,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为五和村脱贫户提供了固定的工作岗位,让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同时,重庆五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梨园、清水鱼等项目运营上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增产增收的一部分进行分红,让脱贫户干事劲头更足。

通过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如今的五和村“果、鱼、菜”三大产业开出了新花。目前,该村在五和梨的基础上培育了柑橘、红心猕猴桃、杨梅、李子等水果400余亩,清水鱼近600亩,蔬菜650亩。“公司+大户+脱贫户”的发展模式让五和村振兴蹄疾步稳,五和村也由原来的贫困村和“空壳村”变成四季有花赏、四季有果采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猜你喜欢
黄花梨梨园梨树
遭雷击的黄花梨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小气的梨树(下)
小气的梨树(上)
梨园寻梦淮安缘
黄花梨芝仙祝寿纹翘头案苏富比拍出35.28万英镑
“梨园”演变考述
小气的梨树
现在红木家具鉴赏
——话说黄花梨
曾静萍:让梨园古戏多些当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