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英
(闽侯县第二中学,福建 闽侯 350112)
活动型思政课程表现为“思政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思政课程化”,力求思政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课堂学生“演讲”即思政课学生走上讲台在规定时间内,针对价值冲突需要辨析的思政教材观点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辅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鲜明完整地演示讲解学生理解和主张,宣传教材的思想认识,在声情并茂、事理结合的演讲中与同学产生思想感情共鸣,欣然接受教材观点和价值观的宣传活动[1],在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发挥促进作用;课堂学生“讲演”即思政课学生走上讲台在规定时间内,针对“组织系统”等难点知识、基础主干易混易错等重点知识通过“角色扮演”“例证活动”等讲解演示、辅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科理论深化理解运用的宣传活动,有利于利用慕强心理激发学生效仿、发挥聪明才智主动走上讲台展示自己奇思妙解。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实践定位农村高一学生、立足生本课堂、从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演讲·讲演”为主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撼动学生、学生推动学生,[2]调动广大同学参与验证思政教材理论,增强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觉悟,不断完善自我。
大量理论与现实说明,活动型思政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炼了许多教学成果如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论证式教学等,为推动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做出贡献。但存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课堂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探究,教师对学科知识及其运用不敢深入解释、演练指导,使学生体验有余而深化理论学习不足,“能说会道”但不会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融合的表达书写。农村高中还存在活动型思政课堂很难开展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村高中学生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弱,很多学生不会制作课件、检索信息、操作白板;农村高中思政教师对活动型思政课堂教学缺乏想法、热情和行动,认为课堂让学生看书、教师讲授、当堂训练单选题及时讲解适合农村生源的学生学习习惯;农村高中学校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对教师创新教学缺乏激励。教师关心的年度考核表中的教学成果赋分以考试成绩决定论而不论教学过程,满足于学科团队整体评价,忽视个体评价,少数出色个人捆绑在实力弱小的团队中无所作为,导致学校几乎没有开展活动型课堂教学的氛围,即使有开展也是运用传统方法即学生上台板书或站在座位上谈想法,以应付公开课。
为解决问题满足学生需求寻求积极应对策略,笔者通过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实践探索,构建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实践运作路径,包括①对应结构化的框题内容;②前置序列化活动任务清单③落实“三自主”;④学生寻求教师指导;⑤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展示;⑥师生互动评价考核。这六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构成“六环一体”,目标定位于农村高一学生,教师课前多指导,课堂换位于学生多“演讲·讲演”,发扬思政学科学生擅长“演讲·讲演”的优势,顺应新时代学生素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主动走进思政课,培养思政学科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该路径有如下特点:
1.时间、内容、活动相协调,推动实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机结合。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是全员参与、按座位轮流上台展示的常态课,“六环一体”运作路径使学习内容明确、任务简约、时间可控,促进学生对框题内容进行信息识别加工整合、展示,逐步会读、会想、能说、能考。
2.主体、主张、主动相适宜,推动农村高一学生逐步迈向深度学习。农村高一学生是“演讲·讲演”的主体;课堂展示选用的具体情境、呈现教材原理的具体主张由台上学生作主,台下学生通过给台上同学的评价考核表达各自主张;教师主要承担课堂组织的责任,在合理维护知识输出密度的同时,在学生参与“演讲·讲演”实践中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从不预习思政教材到主动预习、选材、组织语言的改变;从坐在座位上被动听、不做笔记到主动组稿上台展示的转变;从课堂简单回应到对教材独立思考的转变,有效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创新。
3.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核心素养理念落实。农村高中思政教师是课堂学生“演讲·讲演”活动的主导。教师按照“六环一体”运作路径,主导“演讲·讲演”活动主题、要求,指导学生选材、组队、组稿,调控展示活动的运转,课堂观测学生“演讲·讲演”活动的效果质量,引导师生互动评价考核中深化理论学习、思想升华,促进学生“演讲·讲演”实践规范运转。
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实践本质让教师从“教”转向“育”,学生从“听”走向“学”,从“学”走向“演”,建设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助、教学相长新时代新型师生关系。[3]
大道行简,恒者行远。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实践之道按“六环一体”运作,贴近农村高一学生,简约易行,促进活动可持续开展。
对应结构化的框题内容指教师根据教学进度、课时时长,依据新课标框题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引导学生确定框题重难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展、关联,构建框题内容体系。比如部编新教材必修3“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权力机关”教师引导学生构建对应结构化框题内容为“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人大代表作用”为重点,“人大组织系统”“人大与‘一府两院一委’”的关系为难点,延展关联“我国国体、人民民主的本质、特点”,目的是引导农村高一学生走进思政教材框题内容解构,养成把握重难点、延展、关联意识,自主学习。
“前置”即前置导学案,前一节课预留5 分钟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学生完成的课堂“演讲·讲演”活动任务清单,要求学生当堂做好记录、按活动任务清单适时预习,在下一节课前5 分钟督查,表扬前置任务作业完成优良的同学,触动任务没有完成或应付任务的同学。序列化活动任务清单即教师预设的导学案,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自身特点,精心设计将“对应结构化的框题内容转换为相应的情境和情境活动”、再将“序列化的情境和情境活动提炼为对应结构化的框题内容”活动任务清单,如表格活动任务清单(见表1):
表1
前置序列化活动任务清单项目具体细化,目的是教师提供合理导学案,使学生明确任务便于执行,引导学生立足问题情境,通过情境活动,促进一个重要情境多层次设问、演绎框题内容,为“生本对话”“学生与情境对话”“学生与自己对话”,推动框题内容实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结合有序递进深入学习提供学法指导、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课前预习动力,为提高“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课堂学习效果,[4]履行教师牵好头的职责。
学案导学是落实“三自主”课堂的主抓手。[5]“三自主”指学生自主预习交流、自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疑难等环节,是在思政课上开展的进一步深化完成前置序列化活动任务清单的学习活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提出问题、释疑求解、完善素材、深化理论、提升技能、学会学习,为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展示提供“有法、得法、章法”保障,构建适合学生特点、教师个性的实用教学法,使学生学得有滋味,激发课堂生命活力。
在落实学案导学“三自主”过程中,面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疑难问题无法解答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寻求教师帮助的“四种求助力”[6],即①会发问:多角度、多层次;②会质疑:有价值、与众不同;③会倾听:能静心、能入耳、分主次;④会表达: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坚持“三忌”,即一忌“字典”,把教师当教材查找概念;二忌“闲谈”,把教师作为道听途说的验证者;三忌“妈宝”,把教师当作一切依赖。由此引导农村高一学生自觉走向信息检索、求实查证、挖掘“自我”力量,促进学生亲历辨识、分析、选择积极价值引领成长;同时促进农村思政教师提炼“精讲、点拨、归纳、总结”的高效教学范式。在学生善“问”教师善“导”的教学相长中激活师生内在驱动力,激发师生创新活力。
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展示是学生在落实好“前四个环节”后将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思政课上用课件、白板等现代化技术与“演讲·讲演”内容同步呈现,展现新时代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学生展示活动融合的创新作为,促进演讲“可视”,讲演“可感”。
1.现代化教育技术介入,使演讲“可视”
课堂学生演讲活动“可视”表现为上讲台演讲的学生根据“演讲”展示要求,请合作伙伴把他演讲内容与课件同步播放,台下同学直观接收到演讲者的情境、素材、教材、语言表达和逻辑处理信息。比如,部编新教材必修3 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第二目“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活动设计为“演讲”,肖琳欣同学上台演讲,她按照活动四个要求:①文本阅读48-49 页,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为例;②人大代表地位、如何产生?有何作用?什么时候行使权利?什么时候履行义务?③关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通道;④内容可视,时间3 分钟,第二目内容整合为“三从一倡议”即从“民有所呼,会有所应”切入全国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从与会期间第二场“代表通道”、议案件、审议表决的“报告”、对政府国家机关工作进行咨询并要求答复等分享参会期间人大代表个人依法行使权利为人民代言;从人大闭幕期间,人大代表个人依法履行义务,为人民立言;倡议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提出建议,并请她的合作伙伴配合她演讲内容进度播放她的课件。
“可视”素材有利于演讲的学生在不脱稿情况下,通过可视素材辅助演讲的继续,让学生敢于上台演讲;有利于农村高一学生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聚焦社会生活热点走进思政教材;有利于知识、素材、学生操作过程的可视化,增强学生示范效果,启智导行。
2.变抽象为具象,让讲演“可感”
课堂学生讲演活动“可感”表现为学生根据“讲演”要求上讲台“角色扮演”“例证”活动,通过“人机协同”变思政教材抽象主干知识为形象可感。学生“角色扮演”活动要组建团队、确定主持人、身份角色、人机协同方式、期许规则。比如“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第一目中的“我国人大组织系统”较农村高一学生而言是抽象知识,活动设计“角色扮演”。首先精选“角色扮演”主持人,要求主持人组建“扮演团队”,确定扮演“全国人大”“全国人大常设机构”“各级专委”“地方人大”“地方人大常设机构”的角色和将教材知识“角色台词化”的组稿工作及角色扮演现场位置变换、各个环节衔接、PPT 同步播放的演练,在课堂上规定时间内顺畅表演,让其他学生共情体验到人大组织系统的运转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角色扮演”有利于促进学生初步树立角色意识、角色思维、角色担当,增强育人效果。
学生“例证”活动表现为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根据“例证”活动要求,用时政热点、社会焦点、生活常态等典型具体事例,依托课件白板,圈划素材关键词转换为学科观点术语、易混易错划线界定讲解分析,使“知识典例化”“典例知识化”,“例证”过程让同学可感易效仿。如“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第一目中的“人大主要职权”,活动设计为“例证活动”,吴冰雨同学根据“例证”要求,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的议案审议批准为例解析人大主要职权;圈出所选典例中的核心词转换为人大相关职权的学科术语,点明人大主要职权易错辨析界定的关键词;强调“最高”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要说。学生“例证活动”有利于通过学生做“小老师”提高教材核心主干知识演绎效果,激励学生热情走进“小老师”,勇担课堂重任。
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展示采用行动学习方式,展示内容“活”、形式“新”、素材“鲜”,促进学生主动整合知识,课堂有趣且有内涵;呈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激发创新,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坚持核心价值引领,焕发教学魅力。
活动型思政课程的评价应专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一般采用“求同”取向与“求异”取向相结合的验证思路。[7]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展示过程融合着师生互动评价考核,构建“礼仪”“展示效果赋分”“学分认定等级”“建设性建议”“期待祝福”五方面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演讲·讲演”,敢做、会做、做优。比如郑佳同学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议程为例演讲部“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第一目中“我国人民是如何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结束时同学赋予热烈掌声、赋分100 分、学分认定A 等级;教师评价:郑佳同学激情演讲,以事实答疑,让数据说话,阐明在我国人民虽不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权力,但通过人民民主选举的人大代表组成人大作为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管理国家权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道理。相信也祝福郑佳同学成为人大组成人员或人大工作人员,为人民谋幸福。同学的掌声、赋分,教师的点评期望,激发学生进步动力,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在平衡知识输出和情感育人的层面上实现评价言论育人“可控”。
活动型思政课堂学生“演讲·讲演”实践之道“六环一体”,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对应结构化的框题内容”是“根基”,“前置序列化活动任务清单”是“抓手”,落实“三自主”是关键,“寻求教师指导”是提升,学生“演讲·讲演”展示是重中之重,互动评价考核是升华。“六环一体”有利于解决被动教学的问题,合理满足农村高一学生表现欲,融合信息化教育手段,主动对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教学工作要求,[8]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道,以技术为用,为农村高中活动型课堂“敢开展”“能开展”提供一点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