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满丹
(安徽外国语学院,合肥 231201)
早在2015年7月,教育部就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专业课程为核心,以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着力点,以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1]。应用到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上同理,要以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为核心,以其教学模式创新为抓手,目标是培养会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教学的创新离不开信息化的有力支撑,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建设智慧校园,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
智慧校园是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新兴信息技术,能遥感校园物理环境和实时监测,并且能智能识别学校师生的学习场景、生活情况,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其支撑学校智慧教育,实现学校智慧运行,是高校信息化的高级形态[2]。
自浙江大学第一个提出建设智慧校园以来,全国越来越多的高校都开始进行智慧校园的建设和探索。虽然形式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可以概括出智慧校园的三个核心特征:(1)平台化。师生利用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能根据个体特征和需要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2)互联性。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等各个领域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互相联系,打破传统的分割模式,实现信息共享、部门协作;(3)开放性。平台的实时数据记录和分析能为管理决策提供方向和建议,搭建起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桥梁与开放的窗口。
从以上智慧校园的概念和特征中可以看出,其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生活要求的互联性、开放性,利用智慧的平台,提供综合的服务和人性化的管理,实现科学的决策和资源的共享(图1)。
图1 智慧校园建设内容
自从1977年恢复高等教育招生以来,会计专业也迎来发展机遇,此后招生规模越来越大,会计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在我国1000多所高校里,除了艺术类、体育类高校外,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会计专业。然而,在快速扩招的同时,会计的教学和培养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当前很多高校仍旧以传统的财务会计课程设置为主,教材的版本比较旧,知识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另外,教材里的知识体系设置基本都是按章节安排,按六大会计要素分别展开,这样虽然让学生对每部分要素学习得更深入,但是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缺乏完整性记录,不能了解具体真实的工作流程,与现实的工作操作不匹配。而且在课时分配上一般是48学时或64学时,基本都是理论学时,也就是在传统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按照教材里理论内容灌输,缺少让学生实践的环节。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下,社会形势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商业模式的变革和新兴企业的方兴未艾,会计核算也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出调整,但很遗憾,知识内容未及时更新。该种陈旧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未来人才市场的需求,致使学生毕业投入工作后,感觉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一本书、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张讲台,这是最传统的教学课堂场景,如今仍然还有很多老师在采用这种方式教学。一部分原因是老师年龄比较大,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不想改变;另一部分原因是学校投入不足,没有建立多媒体智能化教室,老师们不得不采用传统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只注重单向的知识传授,老师讲学生听,以老师为主,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课堂体验效果差。而且现在的学生出生于信息化时代,跟以前的相比,更擅长也更接受网络技术,思维也活跃,这种教学方式与他们所具有的时代特征不符合。对于“财务会计”这门会计专业课来说,其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模块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则按照教材内容设置,将每一章节内容按顺序从前到后讲解,学生“机械性”地记笔记、划重点,未理解知识点的所以然以及具体运用。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曾对会计专业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查,被调查者认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占比约50%,比重最高,还有的认为培养会计专才目标,占比33%,还有部分被调查者不清楚目标,这说明会计专业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传统的会计重记账和核算、手工填制凭证和编制报表,所以以前对会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专才。而现在信息化时代,可以利用计算机甚至机器人代替人工记账和核算工作,会计人偏重财务分析、风险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能力,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也应该调整[3]。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和教学过程等。首先,教材方面改变传统的以会计要素为章节,以概念、要素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为主体,要结合学生的感性认识规律,让学生被设定在实际工作环境当中。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合实际,可以某经济业务的发生流程为主线,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的岗位设定工作职责;其次,教学过程上要有完整的环节设计,课前准备、课中交流、课后辅导练习,在整个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老师起引导作用。
在财务会计教学中,要以职业素质、岗位能力等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以实际市场中的企业为例,几乎每个企业都设立会计部门(规模特别小不设除外),其工作主要包括出纳、往来结算、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内部审计、税务会计等。在构建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可以对以上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进行分解,确定相应岗位的职业素质和岗位能力,让学生了解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教学手段按历史发展顺序,从口头语言传授、文字和书籍记载、印刷教材传播、电子设备媒介到多媒体物联网技术平台这五个阶段[4]。当今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兴起,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助力教学方式改革。在财务会计课堂上,利用智慧校园的平台打造智慧课堂。学生在课堂内借助移动设备端连接WiFi接入校园网及互联网,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能随时查看学生的到课情况、学习进度。另外,利用“手写笔+手写板”构建的课堂环境,既有利于保留学生纸笔作答习惯,又能对练习过程数据化,自动批改、实时反馈和错因分析,通过知识数据库智能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分析解题思路、梳理知识点掌握情况,继而进行针对性练习,实现因材施教。
传统的考核方式下,学生以考试分数为考核唯一指标,老师以课时数、论文数为定业绩能力依据。信息化背景下应建立更全面科学的考核体系,对于学生要把理论成绩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最终课程成绩不再是期末一考定结局,而应该更侧重平时课程表现。利用学习通、云课堂等教学APP,对学生的到课率、学习进度、作业完成度、课堂讨论数等都有完整的记录和分数,这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大参考。实践能力考核上,通过财务软件操作,在实训室进行公司财务模拟,最终综合对学生课程评价。另外,对老师的考核方面,应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学校成立信息化应用能力测评机构,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与教师评聘、年度考核相结合,促进教师更积极主动地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教学服务[5]。
教材将工作任务模块化安排,每个模块前介绍某类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流程图,并且说明会计相关工作岗位设置及对应人员职责等内容。比如,以财务会计中常见的应收账款业务为例,在给出生硬的定义之前,举一个生活化或公司案例,让学生不用死记硬背概念就能理解。这样使学生对具体的经济业务流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有宏观把握,认识到会计部门是公司里的重要一环,与其他职能部门配合,各司其职,使得公司能够正常运转。
从完整的教学过程来说,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课前通过平台发布微课,以短视频的形式引入下次课堂学习讨论的知识点,让学生提前随时随地自主学习。比如,在无形资产内容上,以典型的华为公司为例,引出无形资产的概念、范围、计量、核算等知识点,让学生对其有直观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课中在智慧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针对视频学习的重难点让学生思考作答,可以分小组合作,老师相当于主持人的角色,舞台表演交给学生们。对于强调动手能力的账务处理,如应收账款的管理,需要在实训室利用财务软件操作,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业务部门配合完成;课后及时发布练习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利用平台监督作业是否完成,学生有疑问可以随时与老师沟通请教。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总称。立德树人,强调培养学生具有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财务会计课堂上也要做好课堂思政,为国家为党培养爱国、爱党的会计专业人才。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穿插进思政教育的内容,比如,在讲到华为公司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5G技术,提高了国家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为国争光时,我们作为个人也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作为青年学生要增强本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培养,特别作为会计人,更要有严谨、求实、正直的品德,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遵纪守法,不违背法律和职业道德,做一个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的会计人。
伴随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行业要利用好先进技术的红利。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背景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要结合市场的趋势,适时地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具体实施创新的途径。相信通过智慧校园+教学模式创新的实施,高校会计专业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