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农业技能培训现状及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1-11-11 08:27黄庆林
农技服务 2021年9期
关键词:汉中市农民技能

黄庆林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农民培育,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继续教育等工作迫切需要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建设和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尤其是当下大学MOOC、翻转课堂、SPOC等成为热门,混合式教学已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教学模式。在农村和农民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形式的优势,探索适宜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有效提升农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农业技能培训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以汉中市为例,介绍汉中市农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并提出在农业技能培训中可应用的混合教学模式,为探索适宜农民技能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1 汉中市农业技能培训现状

1.1 学员特征

农业教育培训的目的主要是针对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和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具体任务进行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农村全体农民,包括外出务工的农民、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农民种养业者、农村手工业者及农村其他人员。他们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经济效益差,以维持生计为主。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过程中,大批有文化有技术、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在家耕种的多为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和残疾人,他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整体素质差,贫困户居多,致贫原因多为缺技术、缺资金,接受新事物能力差,思想保守,对技能培训兴趣不浓,学习能力较差。笔者对250名培训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参与培训的农民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7.2%,56岁以上占84%;初中及以下学历占92%;过去3年他们所参加过的农业技术培训均为政府主导的线下集中培训,即“老师讲、学员听”的“满堂灌”单向封闭教学,缺乏考核评价机制;78%的学员认为学习效果不佳,交通不便,与农事活动冲突,学习不方便,学习的目的是为领取政府的培训补贴。

1.2 培训机构

全市农业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阵、单打独斗、协调性差的问题。培训的组织管理部门主要是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如人社局、扶贫办、残疾人联合会、民政局、保险公司、妇联等(表1),以及专业职业教育机构如汉中职业技术学院、汉中市农业干部培训学校、汉中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部门,其围绕各自分管的业务内容,组织开展培训。具体培训的实施单位主要有4个部分:一是汉中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要面向农村、农业、农民开展成人中专学历教育和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组织协调各县(区)农广校的教育、教学和农民科技培训,指导全市“一村一品”工作。二是市农业干部学校,主要从事全市农业干部培训、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员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三是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陕西省教育厅确定的首批“高校农民培训基地”。该基地以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民学历层次、致富技能及文化素质,成立2年来已完成农民学历教育招生283人,开展扶贫技能培训1 475人,为汉中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四是民办技能培训学校,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职业技能培训机构175家,其中参与农民技能培训的民营农民技能培训学校有30余所,承担了全市80%贫困村的扶贫技能培训任务。

表1 汉中市农民教育培训开展情况

1.3 教师队伍

全市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缺乏稳定的专业教师队伍,除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市农业干部培训学校有专业师资队伍外,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以及民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均无专业的教师队伍,其培训师资主要依靠临时聘请当地大学、专科院校、科研院所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在职或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中青年专职教师[1]。聘请的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极不稳定,而且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缺乏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难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脱贫技能培训,实践操作训练不足,学员满意度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1.4 教学模式

农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是农民,缺乏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材、考核方式不够全面科学、缺乏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的教学场地和教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热情不高等[2]。一是教学模式和培训内容与农村学员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较不匹配,农民学习欲望不高。二是农村真正在家从事农业的大多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妇女和老人,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线下集中培训学习的成效与其投入的精力、时间和生活成本相比收效甚微,影响其参加培训学习的兴趣。三是培训老师往往是临时安排,没有精心备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教育培训的作用,挫伤农民的学习热情。四是培训时间与政府主导的中心工作、农民的农事活动相冲突,特别是在作物收种季节,农民忙于收获,学习热情降低。

2 农业技能培训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2 基于创新创业的农业技能培训混合式教学模式

基于创新创业的农业技能培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集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与课内(教学)课外(实操)相结合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要求学员带着问题学,带着需求学,边干边学,先学后教的模式,在课外学习与线上学习中逐步了解知识与技能,在线下课内授课和实际操作指导中提高技能,学以致用。农民技校需要配置智慧教室,引入先进的教学互动设备,如平板电脑、录像机等,为线上线下学习同步提供基础。农业技能培训混合式教学模式流程如图1所示,培训前教师根据学员的创业需求将翻转公告发布到课程平台上,学员结合自己的创业需求选课,了解具体要求与完成时间,主动接受线上学习。线上学习中教师及时提供指导,为学员答疑解惑,重点是指导与监管学习困难的学员。学员登录平台后认真观看视频与课件,与教师或其他同学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并完成前测作业。教师结合大数据分析,将全面掌握农民培训前任务完成状况,保证线下教学活动设计更加合理[3]。培训中先对学员培训任务完成状况进行通报,运用小组汇报、学员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法,为学员培训前学习情况进行纠偏。引导学员进行交流研讨、进阶练习、分组答辩和小组竞赛等,逐步消化理论知识,提高农业技能。培训后,教师提供实操指导,并对学员知识消化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学员学习反馈建议,不断进行梳理总结与修改完善,提高农业技能培训效果。

图1 农业技能培训“三段四步”混合式教学模式

2.3 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农业技能培训中要注重采取信息化教学手段,积极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尽快共享已有的优质教学资源,如MOOC课程建设,微课建设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等。随着信息化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依托超星网络平台的课程建设数量日益增多,农业技能培训中也能充分共享精品优秀资源[4]。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能够完成对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学员登录课程SPOC平台后,可以掌握翻转学习任务单,观看教学小视频,学习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学员也能针对问题展开交流与互动,并完成测试题。学员可以自主掌控线上学习节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有利于提高农业技能。教师借助平台将全面掌握学员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和存在的疑难问题,为学员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在线下教学中,教师有针对性组织教学活动,灵活运用分组讨论、个人抢答、学习小报编制、论题答辩、实操指导等方式,让学员在合作、训练和互评中巩固线上所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对农业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达到内化与升华的目的[5]。学员在线上完成测试题与拓展资源学习后,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强化了农业技能,更能对线上资源给出相关建议。教师接收这些信息后能够不断完善教学资源,将显著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和农业技能培训效果。

3 结语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农民培育,对农业技能培训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教学在农民技能培训中势在必行。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农业技能培训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该模式中,教师在线上要主动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积极构建多维主动的学习方式,线下引导学员在农业技能培训中全面参与各个实践活动环节,为多样性、复杂性、分散性、季节性参差不齐的农业技能培训,探索科学便捷且适用高效的教学模式,保证农业技能培训效果实现显著提升。为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农业技能教育中的应用,需加强师资队伍和在线教育课程建设,也要通过社会机构在农村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自身解放思想,积极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6]。

猜你喜欢
汉中市农民技能
耕牛和农民
主题党日加上大数据——汉中市利用“党建云”更新党日形态
稻鳅共作 亩均收入万余元——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推广实施“稻+”产业助农增收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基层治理呼唤“镇级改革”——汉中市破解镇级“虚化”问题的调查
农民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