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绝境重生的奇迹

2021-11-11 02:27云娜
金秋 2021年13期
关键词:张国焘草地长征

《遵义会议》(油画)沈尧伊 作

毛泽东在长征结束后,曾经说过一段气壮山河的话:“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两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没有,从来没有的。”

失败的广昌保卫战

1933年5月,蒋介石在江西南昌成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亲自坐镇指挥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进攻,其中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红一方面军和中央苏区。鉴于前四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介石强调“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在军事上采取持久的“堡垒主义”新战略。

蒋介石部署各路国民党军围困苏区,步步为营,使红军惯用的运动战和游击战法很难奏效。而以博古、李德、周恩来为最高领导的中央苏区“三人团”又采取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要求红军在苏区之外战胜敌人,并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一开始,红军就处于被动局面。

面对严峻局势,李德部署红军在交通要道、隘口等地构筑碉堡,处处设防,以阵地防御结合“短促突击”抵御国民党军的进攻。事实证明,在这种错误战略指导下,虽然红军打得非常顽强,但并没有阻止国民党军的进攻,反而使自己遭受重大损失。

1934年4月上旬,国民党北路军集中十一个师进攻广昌。李德从建宁抽调第一、三、五、九军团共九个师的兵力,组织广昌保卫战。

广昌战役空前激烈。国民党军出动几十架飞机、数十门大炮向红军阵地狂轰滥炸。激战第一天红军就伤亡一千多人。李德反而指责彭德怀没有组织反攻。广昌保卫战历时十八天,红军伤亡五千余人,这是一次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

广昌保卫战的失败,预示着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败局已定。

八月初国民党军向广昌以南的高虎脑、驿前一线发起进攻,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打了二十多天的阵地防御战。红军在武器装备低劣的条件下,凭着山地防御工事,与有飞机、重炮的国民党军精锐部队顽强作战,结果红三军团伤亡惨重,瑞金北部的屏障被打开,基本无险可守。“三人团”认识到:中央苏区守不住了。

九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制订彻底消灭中央苏区的“铁桶计划”。这个计划被国民党赣北保安司令莫雄转交给中共情报人员项与年。项装扮成老叫花子,混过了敌人层层哨卡,于10月7日到达瑞金。当周恩来、李克农接过绝密情报时,感动之情无以言表。

短短几天内,“三人团”就发布战略转移的行动命令。对于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这个关系到党和红军命运和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三人团”不仅没有在红军和苏区干部中进行解释和动员工作,甚至没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10月10日,红军五个军团和中央、军委机关直属部队编成的两个纵队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向湘西的战略转移。

遵义会议,伟大转折

长征开始是走一步看一步,最初的想法是到湘西去和贺龙、萧克会合。

行军像大搬家,坛坛罐罐都带上。这么笨重的队伍,怎么能突破四道封锁线,进入广西境内呢?这是因为广东军阀陈济棠与中共达成默契,故意放红军西行。

陈济棠曾经三次参与反蒋的军事行动,与蒋矛盾很深。1934年9月,陈济棠主动和中共中央联系,达成秘密停战协定。中央红军得以在伤亡极小的情况下,迅速安全地冲破四道封锁线,创造了一个奇迹。

但是不久,队伍笨重、行动缓慢的弱点还是暴露出来了,蒋介石部署围追堵截。广西白崇禧的桂军在南线,湖南刘建绪的湘军在北线,企图两面夹击,将红军消灭在广西界首、全州一带的湘江东岸。红军组织了甬道式的防御:红三军团在南线阻击桂军,红一军团在北线阻击湘军。战斗从11月21日打响,双方在新圩、界首、脚山铺等地展开激烈厮杀。

湘江之战持续五天,是长征中红军遭受损失最严重的一战。战斗惨烈时,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湘江,战士的遗体堵塞了江水……过江之后清点人数,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多人锐减为三万多人。

下一步向何处去?博古、李德还想继续北上与红二、六军团会师。这时,毛泽东向“三人团”建议,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计划,转道进入贵州,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12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通道开会。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在中央政治局陈述自己的意见,也是自宁都会议以来第一次得到中央政治局多数成员的赞成。“通道转兵”没有使红军再次陷入重围,达到了挽救红军的第一步目标。

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会议决定红军向遵义进军,避免红军全军覆没的危险。在黎平,军委机关也做了重要调整,刘伯承出任军委纵队司令员兼红军总参谋长,夺去了李德的指挥权。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城里的柏辉章公馆楼上召开。博古首先作政治报告。周恩来接着作军事报告,他主动承担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部分责任,同时对李德、博古提出了批评。

他们作完报告,张闻天站起来说:“博古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和恩来同志所作的军事报告,基本上是不正确的。”在措辞严厉的定性之后,张闻天开始从第五次反“围剿”说起,历数“三人团”在作战指导、战略战术等方面的错误。随后,毛泽东也作了长篇发言。

王稼祥第三个发言,他支持张、毛的观点,对李德、博古提出尖锐的批评,并第一个提议请毛泽东出来重新指挥红军。

在第二天会议上,周恩来做了沉痛的检讨。表示作为红军总政委,他对红军的失败和现状也要承担责任。

遵义会议重组的中央新“三人团”,第一是张闻天,第二是周恩来,第三是毛泽东。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了决策层。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

蒋介石获悉红军占领遵义后,随即调整部署,命令薛岳、周浑元、吴奇伟三个中央军纵队为主,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刘湘的川军、龙云的滇军、王家烈的黔军等地方军阀部队策应协同,企图将红军消灭在川南、黔北地区。面对敌军的包围,红军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要么迈开大步跑路,摆脱“围剿”,另寻一条生路。

离开遵义后,毛泽东开始了他指挥红军的第一个大动作——四渡赤水。一条赤水河是四川和贵州两省的分界,红军在川军与黔军的包围中穿梭往返。你摆好阵势等我,我偏不来;你想跟我打仗,我虚晃一枪就走。在两个月中,红军几乎天天走路。黔西北是山区,国民党军爬上山顶,看见红军在河谷休息,但是下山的路要走一天,眼看着就是够不着。地方军阀各自打着保存实力的算盘,不愿意同心协力与红军打死仗。红军就是利用矛盾,在各路军阀的夹缝中求生存。

飞夺泸定桥

毛泽东就这样带领中央红军冲出重重包围,渡过金沙江,进入了云南、川西。这时,走了一万里地的中央红军已经成了疲惫之师,干部战士个个骨瘦如柴,衣衫褴褛。所幸从雪山那边传来了消息: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从川北根据地出发,渡过了嘉陵江,在川西北的茂汶、理县地区建立了根据地,等着中央来会师。中央红军上下顿时精神振奋,行军路线从弯弯曲曲一下变成了直线。红军以顽强的意志和前所未有的战斗精神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创造了长征中的奇迹。

1935年5月27日晨,先头部队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作战行军八十多里,于晚间接中央军委电令:务必在5月29日敌增援部队到达前夺下泸定桥。接到电令的时候,红四团距离泸定桥还有两百四十华里路程。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一天一夜要赶两百四十华里有如天方夜谭,何况沿途山道又窄又滑,正下着大雨,怎么才能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

红军又一次创造了奇迹。从28日凌晨开始,全团人不顾一切地跑步前进。天不知不觉黑了,大雨浇灭了火把,饿了吃一把生米,途中有人体力不支倒下了。河对岸向泸定桥增援的川军队伍举着火把一度与红军并驾齐驱。后来敌人累得宿营了,红军还在拼命往前赶!5月29日晨,红四团终于奔到了泸定桥,占领了桥西。

对岸守桥的川军还没来得及把桥板子拆完,吓得缩在桥头堡里。红军经过休息,到黄昏时发起夺桥战斗,最终以三人伤亡的代价夺取了泸定桥。

“飞夺”的关键就是一昼夜飞速行军两百四十华里,使守桥的川军没拆完板子,增援的川军没有赶到,保证了夺桥的胜利。这些瘦弱的红军怎么会爆发出如此惊人的潜能?站在微微摇晃的铁索桥上,红军英雄留给你无限的遐想。

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6月12日是长征中值得纪念的日子,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后,在山脚下的懋功(今四川小金县达维镇)与等候的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了。

历尽艰辛的两万红一方面军,受到八万红四方面军的热烈欢迎。红四方面军的战士拿着粮食、毛衣送给红一方面军的同志。但是毛泽东却遇到了党内最强势的对手张国焘。张国焘是中共创始人之一,又领导着强大的红四方面军。他认为应该由他来当家了,于是他提出了统一指挥的提议。

形势很明显:红四方面军人多势众,一方面军孤掌难鸣。中央急于北上,摆脱在藏区缺衣少食的被动局面,于是张国焘得到了红军总政委的职位。前方作战也由红四方面军负责指挥。

然而红军到川西北藏区,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降临了。这里大雪山高耸入云,原始森林密布,人烟稀少,粮食只有大麦和青稞,产量很低。十万红军吃什么,立刻成了严重问题。

各部队都行动起来搜索粮食。八月地里的青稞麦还是青的,但人们是不能挨着饿去等麦子黄熟。他们割取那已届饱硬的麦穗,放在火上焙焦,再耐心摩搓,于是得到一堆混杂着麦秆糠秕的青稞麦,和水煮一煮,吃起来虽然满口是芒刺,但这是唯一度命的东西。

毛泽东知道,以红军目前的实力,不能与国民党军硬拼,因此他坚持一定要北上,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红军开始了向人类极限的挑战:通过无人区大草地。因为缺乏粮食,红军兵分两路:8月21日,在中央和前敌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右路军的红一、三军团,四、三十军开始行动,向班佑、巴西地区进发。左路军在红军总司令部率领下,红五军团,九、三十一、三十二(原红九军团)、三十三军及军委纵队一部,由卓克基向阿坝地区前进。

右路军过草地用了一周时间,这七天却是长征以来最艰难困苦的日子。松潘草地在今天四川省的松潘、若尔盖县境内,海拔在三千五百米以上。白河(即噶曲河)和黑河(墨曲河)等天然河道迂回摆荡,形成了大片沼泽。草地行军处处隐含危险:“走路时必须小心翼翼,注视着有茸密青草的地方,才敢轻轻地踏步前进。万一不留神,踏破了有草根之地皮,则陷入泥中。骡马陷入其中任其自然,绝对爬不起来,人亦如此。”

高原气候变化无常,每天都有冻死的人。“有些人穿着各种野兽皮,如羊皮、虎皮、驼皮,真是五光十色;还有些人则将羊毛放入布的毡子里,随便缕在身上。白天行军的疲劳,夜里自然而然会打起瞌睡,狂风挟着雪花吹来,血脉一停就一命呜呼!”

终于红军通过了草地,到了班佑和巴西。杨定华写道:“我们过完草地了。无坚不摧的红军,又一度打破天然界的困难,创造下亘古以来所未有的,大军通过千里荒凉草地的新纪录。”

胜利会师

右路军过了草地,等着左路军来会师。然而情况突然发生变化,阿坝地区连降暴雨,草地变成一片泽国。张国焘见前进不得,于是决定掉头南下回四川。毛泽东接到张国焘要右路军南下的电报,他和张闻天以中央名义连续致电张国焘,要他执行中央的决议继续北上。

但是,红四方面军服从张国焘的命令,而且还把朱德总司令和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留在了左路军。这是毛泽东自己说的“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党中央孤军北上,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命运,谁也无法预料。

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进入陇东高原,到了甘南的一个小镇哈达铺。饥寒交迫的红军有饭吃了。杨定华回忆:“此地猪、羊、鸡、鸭价格甚廉,一百斤的大猪才卖五元大洋,二元大洋可买肥羊一只,一元大洋可买五只鸡,一毛大洋买十几个鸡蛋,五毛钱可买一担菜蔬。红军战士喜形于色。各个连队伙食单位,都割鸡杀鸭,屠猪宰羊,每顿三荤两素,战士们食得满嘴是油。大家眉飞色舞,互相见面不约而同地说:‘哎哟!过新年啊!’”

然而他们并没有满足于填饱肚子。在藏区待了三个月,消息不通,急需了解情况。哈达铺小镇为了商务往来,当地商人订了很多报纸。毛泽东如获至宝,仔细阅读。

在当年七八月间的《大公报》上,毛泽东看到了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的消息,精神为之一振。毛泽东正在为下一步把红军带向何处而费心思索,也曾做了最坏的打算,现在突然获悉陕北的刘志丹还有一支红军队伍和一大块根据地,真是天大的喜讯。在两河口会议上,中央做出了转战川陕甘根据地的决策。而后红军振奋精神,翻过六盘山,进入陕北,终于和徐海东、刘志丹的部队会师,最先结束了长征。

张国焘对毛泽东的北上根本不在乎,他命令徐向前率右路军从草地南下,到卓木碉(今马尔康县脚木足乡白沙村)开会。张国焘宣布开除毛、周等人的党籍,另立中央。这是中共党史上最大的一次分裂活动。

但是张国焘的南下失败了。四川军阀对红军的态度是:你如果路过,我就放一马,但是你要抢我的地盘,我就跟你死拼到底。此时,红四方面军的干部战士才意识到毛泽东的预言“南下是绝路!”何其正确。在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的调解下,张国焘放弃了他的“中央”,同意北上。待贺龙、任弼时、萧克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前来会合后,二、四方面军再次经过雪山草地。一九三六年十月十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红二方面军到达陕北。三大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长征,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猜你喜欢
张国焘草地长征
爷爷的长征
沈醉回忆:张国焘在军统的日子
Laughing song
草地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叛逃之后的张国焘
“不够泼辣”的张国焘
长征路上毛泽东巧用心理战镇住张国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