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地的韶华 组诗

2021-11-11 18:11:44师师彝族
边疆文学 2021年12期

师师(彝族)

长风无尽

1

世间再没有这么壮阔的祭祖场

尘上,只有今天,部族才能拥有如此的美好

2

在昭通的彝祖圣地,遵老礼,跪向头顶的祖先

我的心,也匍匐着

阿普笃慕啊,长风无尽,族群延绵

我有着你传给的高挺鼻梁、纯净的脸

我在你的眉宇间修整我的眉宇

我在你的生命里,成长生命

3

史上烽火已歇,族人粮草满院

我站在六祖挥别之地拜往六方

哪一头,都牵绊同源的鲜血

长风有度,带着别时的气味和诺言

祖训言:“天上布满星,地上布满人”

奔突之途,踏过千沟万壑的骨血,传承下来

涉渡金沙江翻越乌蒙高原而去的后人

十八部指路经,依然在引领魂灵回还

毕摩的吟诵一代传一代,在我与落日之间

孜孜仆乌(祖界)与祖先们,披着万丈光芒

4

史有战洪拓缰的艰险

后有改土归流时米贴大屠杀

转转酒喝过三罐,讲不完族地经历的霜雪

酒礼歌唱了三天,说不尽族群闯过的风寒

5

男人和女人,降生于彝祖身边

这片山水间,有了热血、忠贞、明媚和贤良

回望祖地的近百年路程,彝家血痕道道

从参与辛亥“重九”起义的禄国藩,反清斗争的陇高显

从组建滇军的“云南王”龙云

从率滇军抗日并赴越南接受日军投降的卢汉、卢浚泉

从台儿庄舍命奋战的陆军第60 军

从听从毛主席指示举行东北滇军起义的禄国藩、

陇耀长

从带领“边纵”第六支队打游击的卢嵩岚、王世荣

还有安恩浦、安顺三、龙志桢、陇生文、安永松、龙绳曾

……

太多了,这片大地上留下或没留下名讳的彝人

儿女

不论时日几多轮回

都在人间烟火的深处闪闪光亮

从老鸹岩的山脚出发

所有的人应是同一个人,所有的部落只有同一条根

家国情怀、部族大爱

圣山边缘的故土,保存着他们的浩气清韵

6

长风流动,讲述族群的旧光阴和新时日

祭祖广场重修了,阿普笃慕和六祖铜像肃穆而慈祥

建起了族群祠堂、博物馆、栈桥、梯步

党与政府的关怀,让族群祖祖辈辈的期盼得到实现

让洒渔河边的李家族亲盖了新房

让小龙洞乡陈姓家支搬进了红路易地扶贫安置区

让上碓房村吕姓孩子成为了代表族群的优秀作

让平地、深山的族人衣食无忧,乐居人和

……

百年来,部族发生着巨变。有舵引领,就有光明前方!

葡萄井水在光阴里浅了又深,深了又浅

等待我多年后的抵达

太阳在空中,把灿烂金色布入这隅的每个角落

我的祖地,满目韶华

创世

族人和我谈到创世,白云突然聚起一片

笼罩旧圃镇,笼罩老鸹岩

明朗朗的大地上,站立着分支的六祖

他们背负重托,族群的岁月就写到了今天

回到祖地,把长久的牵念安置

我面朝端坐山顶的彝祖

让他看见万千个回访子孙中的又一个

彝人十月太阳历的火母季

圣山的风,总不断,绵软得像毕摩的祷词

一遍遍,重复对族群的护佑

梦中,我分明到过这里

大青山下,昭鲁河边,马缨花正红

头顶英雄结和身穿百褶裙的族人款款远走

离开,却没有忘怀

拜谒应该算为另一种创世

我把自己复生

古歌

老歌王为我唱的古歌,源自此地的母语

像族群分头迁徙的脚窝

一下,一下,陷入我心尖

插长羽毛的包头,羊毛织的擦尔瓦,木制三弦

在他的歌声里打开记忆

四周的人,开始应和

没有谁知道我的羞愧

如同闯入的异族,不识半句唱词

泪涌,我沉静,在酒碗里想念高山的荞子

那种养活族人的庄稼

从歌谣中播种、抽枝、结籽、成熟,陪伴族群

与我相遇在当下富足的秋日午后

老人还在唱

仿若把积攒的暖阳,一束一束交给我

族亲告知这是洪荒后的史记

能为我照耀地上的花朵,能映射从前和未来

葡萄井

血质中携带的因子,此刻在我呼吸里隆重

六祖的葡萄井啊,指路经里的玛那液池

我是怀抱寻祖之心的人

我向井底唤出水的葡萄样影子,以回溯往昔

拨开尘封的慌乱,井水仍是六祖取过的分支水

仍然如初的温润

承祖规:“渴了喝三口,不渴喝三口”

向祖先诉说怀念与崇拜

遵祖言:“点一笼火,燃起青烟和火焰”

要让祖界先宗知晓,华夏百姓安乐

所有家支枝叶蓬勃

曾经血泽的土地,没有消磨岩石的坚硬

井水甘甜,像延绵长风,像现实的关照

持续着对族人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