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彤 朱雅宁 胡向英 王亚 阴媛媛
【摘要】随着医疗水平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静脉输液及导管置管成为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手段,对疾病的控制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此种治疗方式具有安全、高效等有优点。但静脉穿刺及导管置管容易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其中常见的并发症如静脉炎、渗液、红肿等,不仅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反复操作更使得静脉条件变差,使得静脉出现挛缩现象,不利于预后[1]。由此可见,静脉炎作为静脉输液及导管置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加以防治,以缓解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症状[2]。
【关键词】静脉炎;护理干预;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035
1 静脉炎的判断标准
采用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诊断标准[3],静脉炎可分为四级,Ⅰ级:指穿刺位置出现红斑,患者伴随轻微的疼痛,部分患者无疼痛情况;Ⅱ级:指穿刺部位出现红斑,患者有疼痛情况,可见明显镜面条纹,可触及锁状物;Ⅲ级:指穿刺位置出现明显的红斑现象,患者疼痛情况明显,有静脉条纹形成;Ⅳ级:患者穿刺位置疼痛难忍,且出现化脓情况,明显的红斑,形成静脉条纹,能触及明显的索状物,长度在2.5cm以上。
2 静脉炎发生的相关原因
2.1化疗药物原因
由化疗药物导致的静脉炎是临床常见现象,也是其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杀灭彻底,毫无选择性,使得细胞代谢过程中的DNA及蛋白质的合成受到较大的干扰。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需要长期接受化疗治疗,大量且反复使用化疗药物,使得血管上皮细胞出现严重的坏死情况,容易出现静脉炎,且化疗药物刺激性强,在高强刺激下,患者的血管内膜受到严重损伤,引发静脉炎[4]。
2.2导管因素
选择大小合适的PICC导管能减少置管过程中对血管内膜造成的伤害,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使用的导管材质太硬,与组织的相容性差,使用无菌手套时候,滑石粉粘附在导管位置,使得静脉壁出现排斥现象,从而引发静脉炎。有些医院条件有限,无法使用超声引导穿管,采用盲穿方式,选择肘窝位置,使得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屈肘关节的时候,导管与血管壁发生摩擦,引发机械性静脉炎。
2.3专业水平原因
置管人员的专业技能对静脉炎的发生有着直接影响,临床研究得知[5],初学护士静脉炎发生率是专业护师的6倍以上,初学护士由于专业技能熟练程度不够,对操作流程不够熟悉,经验不够,因此缺乏信心,容易紧张,出现反复穿刺的情况,使得血管壁受到严重的损伤,从而引发静脉炎。
3 静脉炎的护理干预
3.1 PICC标准化护理
采用PICC标准化护理,对置管、维护、使用及拔管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对患者的置管资格进行审核,置管前,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正确评估患者血管情况,选择适宜的导管类型,对患者进行规范化置管,严格按照置管流程操作,降低化疗患者静脉炎發生率。
3.2选择合适的导管
参考患者血管实际情况,选择型号匹配、相容性好及材质优良的导管,使用地塞米松对机械性静脉炎进行有效的抑制;使用庆大霉素,可预防感染情况的发生。学者认为,地塞米松联合庆大霉素,将其浸泡在导管内,能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3.3置管过程中的护理
选择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置管,优先考虑患者右侧贵要肘关节位置,置管过程中,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无菌手套上的润滑粉冲洗效果不佳,冲洗不彻底,因此置管过程中,使用无菌无粉手套操作,防止润滑粉粘附到管腔,引起静脉炎。提高置管人员的置管技术,尽可能一次成功,一次性顺利完成,减少对血管内膜的刺激。有些患者因为精神过度紧张,使得血管出现痉挛情况,导致置管困难。因此,置管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环境暗示、经验性暗示及语言暗示,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得患者心情得以放松,提高成置管率。针对PICC置管出现颈静脉移位的患者,可在置管后抽回血,再将其推入血管中,在助手的帮助下,使用食指及中指,按压置管位置静脉下端,再次抽回血,将两次回血力度、速度及量进行比较,无变化,说明患者未发生颈内静脉移位情况。
3.4置管后的护理
成功置管后6h,对患者进行湿热敷,使用电子握力器对患者手臂功能进行锻炼,减少静脉炎情况的发生。陈春玲学者指出,患者实施PICC置管后,立即使用硫酸镁湿热敷比术后48h再使用效果更佳。同时,使用新鲜的芦荟汁,将其涂抹在置管位置,第2天,给予硫酸镁湿敷,对静脉炎能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徐芃学者报道指出,患者与PICC置管后2天,实施常规消毒后,在其穿刺位置使用水凝胶进行敷贴,然后贴上安舒妥,每2天换一次药,1周后停止使用敷贴,常规换药,能预防静脉炎发生。
4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很高,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患者疾病早日康复。实施静脉注射或导管置管都容易出现静脉炎情况,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情况,只有将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静脉炎情况得以控制,其发生率得以减少,缩小患者的痛苦,促使患者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朱雪梅.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 原因分析与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 2018,71(1):166-167.
[2]张小娟,李静.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6, 38(23):3669-3671.
[3]靳英辉,赵晨,甘惠, et al.化疗性静脉炎护理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16,4(4):85-90.
[4]王利,汪娅,易敏.小儿静脉炎的治疗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51(3):40-42.
[5]黄冬梅,李洁霞,陈小梅.留置PICC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性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内科,2016,63(6):148-149.
*通讯作者:朱雅宁,铜川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