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文
摘要:在玉米种植过程,应该不断提高种植技术水平,通过合理的运用种植技术,能够保证玉米生产效率。因此,作为技术人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要科学的分析玉米病虫害产生因素,才能不断提高玉米种植经济效益,能够为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玉米种植技术;病虫防治;关键技术
在玉米种植过程,有效的技术措施不仅提高了玉米产量,同时也保证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在研究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过程,更应该重视相关的病虫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因病虫害导致的玉米产量下降,希望通过本文的几点分析,能够为提高玉米产量,为种植户提高经济收益而提供有效保证。
一、种植技术
1品种选择
良好玉米品种需要具备如下原则:首先,因地制宜地选则合适的品种,农户要深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出发,选择更具备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的玉米品种,从而展开更有针对性的种植工作。其次,需要选择本身抗病、抗虫能力的玉米品种,从而达到在源头上降低玉米患病的可能性,帮助种植成效的进一步提升。再次,要选择市场口碑较好的品种,保证玉米品种的销路畅通,提升经济效益。最后,要保证农户对某一类的玉米品种较为熟悉,能够切实购买到正品,从而减小其他潜在的隐患和问题出现。
2地块选择
为了进一步提升玉米种植的产量,良好的地块选择也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需要选择灌溉条件合适,土壤肥沃程度较好的区域种植,才能根本上保证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同时农户要做好轮种的相关措施。
3种子处理
首先,做好晒种处理,需要选择无风的晴朗天气,将种子平铺于地面,并不定期地加以翻动,避免高温灼烧玉米种子,影响其萌发。其次,做好浸种处理,帮助种子的抗逆性进一步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包衣处理的过程中,农户要结合种子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包衣剂,避免对种子产生负面影响。
4适时播种
土层5—10cm地温稳定在10℃左右时即可播种,此时播种比较适宜,播种深度要适当把握。一般来讲,播种深度主要以土壤墒情为把握点,墒情好的土壤可以稍微浅播,墒情差的应适当深播,播种深度在5cm左右,播种要注意株距均匀,覆土要严。同时适期播种,有利于避开病虫害发生高峰。玉米种植讲究相对较晚种植,并且要实时判断当地的实际墒情予以播种,保证全苗的出现。同时,根据玉米品种的特性以及土壤的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玉米种植密度的控制,达到单位面积上最高的产量输出。针对成熟期较为提前的玉米品种,可相对程度上扩大玉米的种植密度。反之,针对玉米生长周期较长的品种则需要缩减密度。
5合理施肥
在进行玉米种植时,可以根据种植的区域不同、以及根据市场需要来结合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合理肥料选择,在种植前,提前确立一个切实可用的施肥方案,通过合理进行施肥来保证玉米的营养吸收。对于当前的玉米种植来说,应该对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进行精准的肥料配比,施肥的原则主要就是为了增加穗肥、控制苗肥,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多养分。
6种植阶段的管理
6.1穗期管理。在玉米种植进入穗期时,需要积极地进行田间管理,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追施穗肥、病虫害防治。可以通过合理的进行施加穗肥,来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需要的各种养分,在这个阶段,玉米很容易被病变所感染,所以需要通过当地病虫害的特点进行提前的病虫害防治,以此来保证穗期成活率,提升产量。
6.2玉米的收割时间。玉米成熟后,应该及时有效地对玉米进行收割,无论是过早还是过迟,都会影响玉米的收获率,很多人会在玉米苞叶刚刚变白色时开始收割玉米,但这个时间的玉米还不够成熟,玉米粒并不够饱满,玉米的千粒重往往只在完全成熟后的九成左右,所以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减产,是不可取的,而过晚收割会因为玉米的营养物质吸收变少,产生玉米内部的养分反补给植株的问题,同样影响产量,所以选择一个合理的收割时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般而言,在玉米苞叶发黄变白色之后的10天左右,玉米在完熟期收获产量最高,其特征是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黄叶呈黄白色而松散,籽粒乳线消失,黑层出现,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此时是玉米的最佳收割时间。
二、玉米病虫防治建议
1病害
第一,瘤黑粉。在种植期间,瘤黑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体现在玉米种植时,植株的各个部位会出现病瘤,这些病瘤会严重地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瘤黑粉这种病害的主要发生原因一般是使用过多的含氮化肥从而增加了植株的组织突变、病菌产生后没有及时处理产生的损害,所以瘤黑粉主要是因为病菌原因而产生的,对于瘤黑粉的处理方法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在产生瘤黑粉后应该及时进行集中摘瘤、除草以及销毁,从而避免二次污染。在玉米收割完成后,应该及时进行土地翻整,清除残留的病原体。
第二,大斑病。大斑病在玉米种植的过程里会造成十分巨大的危害,大斑病产生时一般会从玉米叶片的下半部分进行感染,受到大斑病影响的玉米叶片会逐渐枯萎。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如果想要对大斑病进行有效控制,就应该将受到大斑病侵蚀的玉米植株部分进行剪除,合理的配比抑菌药剂进行喷洒,当玉米成熟收割后,应该及时地进行土地深耕、焚烧桔梗、农作物倒茬、合理施肥保证土壤质量的同时增加田间管理的力度,防治大斑病的二次侵袭,增加防治效果。
2虫害
第一,蚜虫。在种植时期蚜虫属于繁殖速度较快的虫害之一,这主要是因为蚜虫会将玉米汁液吸,对植株发育造成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玉米实际产量使其与预期产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严重时会造成所有植株凋亡。如果矮花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会为蚜虫传播创造了便利条件,由于在玉米叶片上遗留有蚜虫的排泄物,病毒会将虫源传播到其他健康的玉米植株,从而对叶片的光合作用造成很大影响,难以达到高产目标。生物防治蚜虫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使用食蚜蝇、瓢虫等,或是在抽穗期采取杀虫剂,例如蚜必杀等能够优化除虫效果。
第二,玉米螟。在玉米的種植期间,玉米螟的幼虫会通过玉米雌穗、植株茎秆、叶子进行侵蚀,通过抢夺玉米养分来阻碍玉米的生长发育速度,减少玉米的整体产量,玉米螟的抗药性比较强,往往会使虫害无法根除,导致在减少玉米产量的同时,提升了治疗成本,所以在进行玉米螟的防治时可以采用药物加生物的双重防治,可以通过玉米螟的感染程度采用适量的赤眼蜂、瓢虫加上药剂喷洒来进行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清除后针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各个不同的阶段,也应该继续进行不同的药物治疗,以此来提升玉米螟的防治效率。
总结
玉米作为其中的核心经济作物,为保证玉米种植过程中的有效性,种植人员应当以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区域性特色,以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科学选种、重点看护,进而实现高产玉米目标。研究玉米高产,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种植技术效果,以有效病虫防治举措应对玉米种植中出现的病害问题,加大产量,增加收益。
参考文献:
[1]王润秀。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策略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6):199-200.
[2]杨超伟。浅谈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20(0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