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研究

2021-11-10 04:55:53晋婷婷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辅导员

摘要:新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引导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网络舆情会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心理产生冲击,容易出现表达情绪化、缺乏分辨能力的现象。而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学生成长发展的指导者和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在学校与学生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作用,自然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主要力量。鉴于此,本文从高校大学生面对网络舆情的行为特征、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现状等方面入手,分析高校辅导员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先锋者,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在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认知以及三观的构建。 高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感,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转变也使大学生逐步成为网络活动中的主力军。高校大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观点,甚至对一些热点事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但是面对一些社会热点新闻,大学生在分辨性和自控性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缺乏对敏感事件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因此,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者,如何提升自己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高校大学生在面对网络舆情的行为特征

一是高校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社会发生一些重大事件时,大学生可能作为信息严重缺失的一个群体,他们对各种媒介传播的信息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希望最大程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如果无法及时获得,他们就为寻求如小道消息等不真实的信息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的大学生甚至认为官方澄清是为了掩盖事实,这就给谣言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二是大学生缺乏安全感和自我保护本能。在一些社会重大事件发生时,大学生群体盲目跟从与缺乏安全感等特点暴露无遗。学生作为后知后觉者,在事态严重时他们第一时间想要获得信息,寻求保护自己的方法。在网络舆情发生时,辅导员应重视学生的基本知情权,准确抓住学生群体意识行为特征和心理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

三是大学生会产生负面情绪。在一些社会重大事件发生时,有数月的时间大学生们是居家学习,由于居家时间过长,加上各种报道,容易让人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对未来产生担忧,但又无能为力的感觉。由于长期居家而感到孤独,出行受到限制,如果再遇到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滋生愤怒情绪,甚至可能产生抑郁。当负面效应累积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如果这时看到小道消息会强烈转发,这都是心理应激反应作用的结果,辅导员在这时要密切关注并及时提醒同学们,主动引导上述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

二、高校輔导员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网络舆情引导的重视程度不足。新媒体时代,辅导员了解与掌握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情况,已经与QQ、微信等通讯工具融为一体。但是对于大多数辅导员来说,工作重心往往关注在线下舆情引导工作,对网络舆情引导缺少实践经验,并没有深刻意识到正确网络舆情引导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行为方式所带来的重要性。网络媒介成为单向为学生发布通知以及安排相应任务的通讯工具,缺少辅导员和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双向沟通。

二是缺失网络舆情引导专业能力。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专业能力缺失主要体现为网络舆情观察力不足、分析不够深入、应急措施欠妥当这三个方面。辅导员主要通过班级负责人关注学生参与网络舆情动态,缺少第一手资料,很难及时发现高校网络舆情出现的信息源,容易忽视部分潜在的网络舆情问题。在网络舆情分析时,辅导员由于研判的相关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支撑,很容易以偏概全,忽视网络舆情产生的根源问题。辅导员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往往采用直接删除言论等比较强硬的方式去处理,忽视了学生群体在网络舆情问题处理上的关键作用。

三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缺乏连续性。高校辅导员要通过网络舆情引导意识形态,把握好网络思想政治主阵地,就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密切关注大学生们在网络平台的动态和言论,及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有效处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较为繁琐,还需要兼顾自身职业化、专业化发展问题,在面对学生中的网络舆情传播问题时,缺少持续关注网络平台的时间及精力。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的途径

一是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培养。加强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培养成为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核心,辅导员应积极参与相关学习培训,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理论自信,提升网络素养。辅导员要秉承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宗旨,善于观察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动态,敏锐辨别网络舆情信息的真伪,勇于同负面网络舆情进行斗争,敢于创造性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透过网络舆情事件现象看清问题本质,在把握网络舆情问题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努力总结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内在规律,为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筑牢防线。

二是坚持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体制。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建立完善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体制,辅导员要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根据网络舆情引导管理体制开展工作。辅导员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网络舆情引导预案,建立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机制,迅速对网络舆情做出应急工作,努力构建线上迅速反馈、线下部门联动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管理体制,高效提升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工作效率和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是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需要专门组建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思想素质过硬的网络舆情引导团队。以高校辅导员作为日常工作的骨干力量,积极吸纳壮大队伍规模,可以是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干部,也可以是德高望重的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主动设置网络话题,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积极弘扬网络正能量,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舆情信息。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进一步健全网络育人体系,及时了解校园网络舆情动态,对网络舆情中情绪化言论和虚假信息及时进行纠正与正面引导。辅导员要积极探索“全员网络育人”新模式,尝试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意识形态工作中形成合力,不断推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全面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2】宋韶山.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监管与疏导研究[D].西安理工学 ,2019.

【3】曹劲松.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J].新闻与写作,2010(5).

【4】梁秋坪.人民网时政:对公共卫生这件大事,习近平提出“十二字诀”,[N.人民网,2020-05-25.

该论文系“四川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南交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20-59)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晋婷婷,女,1986年11月出生,四川广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媒体时代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 19:49:10
新媒体时代法制类平面媒体的发展策略探析
新媒体时代报纸编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4:21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59:1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4期)2016-07-18 19:20:52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6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