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洋食品中微塑料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研究

2021-11-10 03:24王靖轩徐嘉泰张益宁苏家萱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环境污染

王靖轩 徐嘉泰 张益宁 苏家萱

摘要:本文浅谈海洋污染形势下海洋食品中微塑料对人体健康问题探讨

关键词:海洋食品,环境污染,微塑料,人体健康

一、引言

海洋垃圾污染是全球共同面对的卫生问题。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从大洋深处4500米水深下带回来的生物体内检测出了微塑料。

位处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中间的太平洋垃圾岛,汇聚了太平洋附近多国重达350万吨的塑料垃圾等,其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公里约半个印度大小。这个垃圾岛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陆”。

由此可见,人类向大自然排放的垃圾已经渗透到了世界海洋的各个角落。人类平均每人的垃圾日排放量为1千克,乘以人口70亿,等于6*10^12克。外卖包装、饰品等日常垃圾和建筑垃圾通过河流运输最终会流向大海,更有甚者,直接将工业废水排入大海。海洋污染对于地球上每一个人不再遥远,直接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生命安全。

但是,是否像网上媒体流传的一样,我们每天吃的海鲜都是吃着垃圾长大的?作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我们制造的海洋垃圾最终会危害到我们的健康吗?一部分人因担心海洋污染直接拒绝食用海产品,认为这些海鲜是彻彻底底被污染的,事实却真的并非如此。

二、认识微塑料

早在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海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塑料碎片的论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  据悉“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又被称为“海中PM2.5”。由于“微塑料”颗粒直径微小,体积小,就意味着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越大,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因此与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塑料相比,“微塑料”对环境的危害程度更大。

微塑料就像一个“隐形杀手”,游荡的微塑料很容易被贻贝、浮游动物等低端食物链生物吃掉,微塑料不能被消化掉,只能在胃里一直存在着,占据空间,导致动物生病甚至死亡;贻贝、浮游动物等处于食物链底端的生物会被上层动物吃掉,而微塑料污染物都进入了上层动物体内,这样会使大量的食用微塑料的生物生病或者死亡。

三、海洋垃圾污染

在Google Scholar海洋垃圾类引用最多文章上,文章中有提到未来可能对人类健康有影响,但现今暂未发现任何症状。中国科学院周倩在《海岸环境中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研究进展》的文章中提到没有发现微塑料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应对塑料及微塑料污染的海洋治理体系浅析》预测微塑料颗粒随食物链从鱼类进入人体体内进而造成疾病,但是目前没有确切的案例来证明这一预测。所以,目前还没有任何研究表明海洋垃圾对人类身体有直接性的伤害!

海洋垃圾危害是什么?事实上,物种入侵、动物误食、动物缠绕、栖息地破坏、对旅游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都是垃圾给生态环境留下的“伤痕”。

(一)微塑料存在于哪些食物

啤酒、食盐、蜂蜜和海产品中微塑料被普遍检出。每千克海盐含微塑料颗粒最高为681个,德国的啤酒中微塑料含量高达150个/升,每千克蜂蜜中微塑料含量最高达400个。

(二)微塑料在人体不会被消化

微塑料一般是聚乙烯做成,无法被人体消化,人体消化食物都是通过物理(胃肠道蠕动)和各种酶分解的作用来消化的,但是人体内没有消化塑料的酶,胃肠蠕动也不会磨烂塑料,所以塑料在人体是不会被消化的,但是会通过粪便排出。

(三)微塑料广泛分布在海洋和陆地的各个环境介质中。

环境中的微塑料,一部分是原生微塑料,是人类有目的制造的小块塑料,主要来源于合成纺织纤维脱落、合成橡胶磨损、道路标记材料、船舶涂料、日用化学品塑料微珠等。

另一部分是次生微塑料,是较大的塑料垃圾分解形成的小块塑料,其中80%来源于陆地,如垃圾填埋场管理不善、污水排放、非法倾倒垃圾、塑料加工生产和运输、农用薄膜等;海洋来源主要包括渔业和水产养殖活动的废弃渔具,船舶、海上作业平台的生活垃圾和维修废弃物等。

(四)我国微塑料污染处于什么水平?

《2018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渤海、黄海、南海海域4个监测断面表层水体漂浮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42个/立方米,与全球已发表的同类研究结果相比处于中低水平。

2020年美国化学会(ACS)年会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研究人员在47份人体组织样品中发现了以单体或其他形式存在的塑料污染,同时证实可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检测人体组织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

该项研究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主要作者为该校可持续工程与建筑环境学院的教授Rolf Halden与他所在实验室的博士后Charles Rolsky和研究生Varun Kelkar。

微塑料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而纳米塑料的直径小于0.05毫米。2018年10月于奥地利举行的欧洲肠胃病学会议上,研究人员称已在人体排泄物中测得多种微塑料,表明塑料可以穿过人体消化道。

“有证据表明,塑料正在进入人类体内,但几乎没有人研究人体的哪个部位有塑料积累。” Charles Rolsky在年会上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时表示。

该实验的样本来自一个用于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大型生物样本库。研究人员使用质谱分析法分析了47个人类肝脏和脂肪组织样品,在每个样本中均检测到单体或塑料组成成分。

值得关注的是,据研究人员所知,该研究是首个利用已知环境暴露史的人体器官进行塑料单体、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檢验的研究。Rolf Halden表示,捐献者提供了有关其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职业环境的详细信息,从而使该研究提供了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来源和进入人体途径的首个证据。

为了在未来检测人体内是否存在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碎片,研究人员进一步探究了可靠的检测方法。他们表示,肺、肝、脂肪组织、脾脏和肾脏有较高可能接触、过滤或积累塑料单体或微塑料。他们从其中提取样本,并人为加入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碎片。随后,研究人员利用流式细胞仪成功检测到了碎片,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还演示如何使用拉曼光谱法( μ-Raman spectrometry)研究微塑料对环境的污染,研究对象包括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乙烯(PE)。

此外,为了便于标准化呈现结果,他们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能够将塑料颗粒数量转换为对应的质量和表面积。

美国化学会指出,动物研究已证实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可能导致动物患有不育、炎症和癌症,但目前研究无法证实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Varun Kelkar表示,“一旦我们对人体组织中存在的塑料成分有更深入地了解,就可以评估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这样,我们就能够开始了解塑料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

参考来源网站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

百度学术(https://xueshu.baidu.com)

彭湃新闻(https://www.thepaper.cn/)

Google Scholar(https://library.shu.ac.uk/googlescholar.html)

猜你喜欢
环境污染
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环境设计研究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论国际海洋环境污染治理立法的有效性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分析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
2008年高考中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