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分层分类教育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

2021-11-10 02:37王贤巫群珍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王贤 巫群珍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生源多样化,人才培养多层次性日益彰显,采取分层分类教育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分层分类教育符合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现代教育对我国因材施教理念的承继,加强党的领导,纵向分层、横向分类,寓类于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专门人才队伍。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分层分类;因材施教

一、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打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异化教育,即“资产者唯恐失去的那种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1]而是要将教育当做“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仅仅由于这一点,他的活动才是自由的活动。”[2]所以,自由是教育目的的本质属性。但“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3]因此教育实践也必须遵循人类学习认知的发展规律,全面的发展并非要求每一个学生获取人类全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是指每个人实现自己本质,这就要求教育活动必须关注人的特性,因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4]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分层分类教育的主张,但其教育思想对分层分类教育给予了根本性的指导:第一,分层分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在自由范畴地回归;第二,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现实的直观个性发展,进行分层分类教育不是抹杀实质上的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为了更好实现人的共性与个人辩证统一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职教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5]。

2.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B.S.BLOOM)的重要理论。[6]该理论批判了所谓的学习成绩正态分布曲线,认为只要方法得当,每一个人都能够学好,而这种方法就是掌握学习法。布卢姆确立了不同领域的教育目标,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同时每个领域的教育目标又有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目标的具体划分,每个目标之间具有鲜明的层级关系。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对二十世纪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批判了片面精英化教育倾向,认为被正态曲线“忽视”甚至“放弃”的學生能够教好,只要针对学生个性需求设计科学方法,与传统统一授课结合起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实现统一的学习目标。该理论为在分层分类教学实施中,通过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实现统一教学目标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

3.最近发展区理论

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7]维果茨基关注人潜能的发展,他认为儿童自身具备的学习能力能够达到的水平和经过教育帮助能够达到的水平之间存在距离,二者之间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最有效发展最近发展区的能力,则受教育者的进步就会更加显著。最近发展区强调要重视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伴随着最近发展区的不断变化而相应采取教学策略的变化;同时强调教学目标应当高于学生现有水平,重视互动、引导和启发的手段;并且只要方法得当,学生能够在教育者的帮助下通过自身能力实现不断的进步发展。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分层分类教学的目标设定,重视引导启发等手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历史经验

分层分类教育是人类教育发展历史的重要经验,无论是柏拉图的分阶段教育思想,[8]还是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理念,[9]都体现了分层分类教育的理念,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思想,后来成为我国重要的教育理念。大儒程颐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有以政事入者,有以言语入者,有以德行入者。”[10]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因其个性才能分别给予不同的教育目标,最终实现人人成才。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朱熹所言:“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11]因材施教理念于两宋时期迅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长足发展,张载从理论上分析人“气禀之殊,其类不一”,因此“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12]后至明清时期,因材施教理念在实践层面有了更多的发展,各地书院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各随资质”,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更加强调尊重人的个性,认为因材施教需要结合个人“异质”,如同施药,清初的颜元提出学生个性方面的“成圣”,培养“精于一艺”的专门人才。

古代因材施教理念为分层分类教育提供了重要指导:第一,强调学生个体有能力、志向、环境的不同,应当因其材;第二,国家发展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分科取士具有必要性;第三,因材施教是为了人尽其才,有大有小,而无弃人。

三、实践需要

高职院校进行分层分类教育既是教育理论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经验的辩证继承,更是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日益呈现出的新发展趋势愈加彰显了已有的分层分类教育难以有效解决伴随新发展趋势出现的问题。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经济改革持续推进,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愈加紧密,需求端的变化显示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体系和质量的新要求。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到:“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强调“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13]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作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育人成效与产业发展需求进入纵深对接的新阶段。二是进入新时代,“扩招”背后突显的职业教育培养人才层次多样性日益明显,“职业教育面向全部社会职业,着眼于广大社会底层群众,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包括特殊人群的职业教育”[14]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育人目标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高职院校构建分层分类教育的实施路径

1.坚持党的领导,保证人才培养方向

分层分类教育是教育实践形式之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体来讲就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15]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15]一是要保证分层分类教育的根本方向。始终保持分层分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分层分类教育要依据学生层次和类型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设计,最终实现人人出彩,人尽其才,“分人”而不“弃人”;三是要强化监督、狠抓落实、突出成效。分层分类教育是相对于已有的分班、分科、分专业、分年级之外的系统分层分类,要解决目前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四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团组织以及党员团干部等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党团组织及党员团员是重要的先锋力量,依靠队伍的政治觉悟高,纪律性、积极性和组织性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师生攻坚克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纵向分层、横向分类,寓类于层

分层分类教育的“层”与“类”有各自侧重的不同。“层”更加强调纵向的学习水平的高低,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本身具有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在一定时期是稳定的,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虽有不同,但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可以大致分层。高职学校的生源复杂,既有受过系统高中阶段教育并通过高考入校的统招生,也有通过测试难度相对较低的单招考试入校的单招生,更有学业水平更低一些的其他学生,例如中职生、农民工、下岗工人、退伍军人等等。每一类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样,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也不一样,因此首先要纵向分层,在分年级的基础上,依据学生不同水平制定不同层级。

“类”更加强调横向的兴趣、能力偏向和条件支持等不同选择,典型如分专业教育,在学校办校条件的支持下,学生自主选择该专业进行学习。因材施教理念和掌握学习理论更加强调个体本身的不同而采用不同育人方式,相比于“层”的“择优”,“类”则具有“择善”的特点,即个体更加擅长某一方面,则学校依据现有的条件帮助其实现自身擅长的能力发展。

同时,要寓类于层。“层”是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的判断,“类”是学生个体最有可能实现的能力成长领域,二者之间构成了最近发展区的模型,因此要寓类于层。同时,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在分层的时候不能抛弃任何一个学生,要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类”,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进而实现人人成才。

3.科学制定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方案

分层分类教育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教育部在2019年发布的《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16]中明确指出:“鼓励学校结合实际,制订体现不同学校和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中还专门提到“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分类教育并非在学校已有的分年级、分专业的基础上另起炉灶,而是基于已有实践,面临新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人才培养目标瞄准现代化进行分层。高职院校生源结构日趋多样化,市场“对智能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归根结底,贯穿始终逻辑正是国家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现代化的支撑和引领”[14],而职业教育“通过职业体验、技能传承和价值传递助推‘人’的现代化”[14],从而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因此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瞄准现代化。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依据我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规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别是结合高职院校“双高”建设规划,对培养目标进行分层,将学院优势和国家建设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人才培养过程依据学生个性进行分类。学生在学校通过学习教育活动到培养成才要经历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个性会逐渐突显出来,要依据学生自身禀赋的不同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培养。例如一些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但社会服务意识强,如果学校能够提供相应支持,根据掌握学习理论,他也能够在相应领域达成同样的教育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制定发现学生个体个性彰显的机制,如填写《学生自我发展规划书》等,利用现有资源设置专门类别的支持载体。

4.打造专门人才队伍

分层分类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到教学、社团、学生管理、行政支持、技能培训、实训操作等各个方面,需要一只专门的人才队伍。要设立分层分类教育的领导工作小组,统一领导相关工作,学院多部门联合,没有统一的指挥很难有效开展;其次需要多部门有效配合,分层分类教育的背后涉及的是教育资源的调整整合,需要掌握各种教育资源的各个部门有效配合,例如学院和系部、图书馆、后勤、学生社团等等;最后还涉及到教师队伍的改革,学生的分层分类使得教师也出现了“分层分类”的现象,针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学生,教学方式的变革、教材的改革、教学目标的变更等等,都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5.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5]本刊记者.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J].中国职工教育,2014(13):5.

[6]乔桂娟,李楠楠.布卢姆“掌握学习”的理论释义与现实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8(05):53-57.

[7]阮志刚,黄宁,陈海英.最近发展区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12):86-89.

[8]李昕桐.柏拉图分阶段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吉林大学,2018.

[9]田建荣.古代书院因材施教与现代高等教育个性化[J].大学教育科学,2020(06):94-101.

[10]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76.

[1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3:362.

[12]张载.张载集[M].章锡琛,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8:335.

[13]褚铁力.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基础教育论坛,2014(29):57.

[14]吴虑,朱德全.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目标框架与行动路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现代化蓝图与实践方略[J].高校教育管理, 2020,14(01):115-124.

[15]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Z1):9-16.

[16]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9(28):42-46.

作者简介

王贤(1989-),男,汉族,四川南部县人,法学硕士,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专项育训结合项目《职业培训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0-JG-45。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高中语文作文分层合作运营教学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学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
对古诗词教学的几点思考
卷首语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