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林
【摘要】冠县淡水资源匮乏,全县水资源总量13599万m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55m³,远低于全省水平,属于人均水资源量小于500m³的水危机区。本文通过分析冠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优化配置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水资源状况
1、降水量
降水量大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对该区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有着极大的影响。根据1954~2020年实测降水资料分析计算,冠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554.4mm。
2、当地地表水资源量
冠县过境河流主要为马颊河、漳卫河、鸿雁渠及其支流,均为雨源型河流。根据《聊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冠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947 万m³。水资源年际分布差异较大,不同保证率50%、75%、95%时,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1781 万m³、763万m³、150万m³。
3、地下水资源量
冠县县域内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含水层厚度大部分在 10~20m之间,水质较好。根据《聊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冠县多年平均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4400万m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1652 万m³;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9999.8 万 m³。
4、当地水资源总量
根据《聊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冠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3599万m³,当地地表水资源量1947万 m³、地下水资源量11652万 m³、地下水可开采量9999.8万m³。
1.2现状开发利用情况
1、供水情况
冠县供水情况按照地表水、地下水两种水源及蓄水、提水、调水等工程进行调查统计。冠县2019年供水量21583.9万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929.8万m³,跨流域调水11002万m³,地下水浅层供水量8393.4万m³,深层供水量1010.7万m³,其它水源供水量248万 m³。
2、现状年用水情况
冠县用水量包括农田灌溉、林牧渔畜、工业、城镇公共和居民生活等六个方面,2019年用水量21335.9万m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 18356.32万m³、林牧渔畜用水量406.38万 m³、工业用水量1109.00万m³、城镇公共用水量278.50万m³、居民生活用水量1185.7万m³。
3、多年水利用情况
冠县历年用水量在18134~21335.90万m³,年均供水量 19856.4万m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3073.5万m³,利用客水7906.6万m³,地下水浅层供水量7839.1万m³,深层供水量1021.8万m³,其它水源供水量15.43万m³,分别占总供水量的15.48%、39.82%、39.48%、5.15%、0.08%。
1.3水资源利用程度
根据《聊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冠县多年均开发利用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7937.3万m³,其中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不含卫运河水)1947万m³,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不含卫运河水)开发利用量为260万m³,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13.3%;冠县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为9999.8 万m³,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8665.8万m³,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率为86.66%。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
1.4用水水平与效率
根据 2019 年《冠县水资源公报》,冠县人均用水量246.05m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为24.35m³/万元,万元GDP用水量为104.84m³/万元;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177.44m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 0.6351。
2 由水资源配置不均衡引发的问题及危害
2.1 地下水过量开采造成大面积漏斗区
冠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匮乏,当地主要取水水源为地下水源以及客水水源。为保障当地农业灌溉用水,建国后县域内建设了大量的机井,数量于上世纪末达到顶峰,取水量也超过其多年平均补给量。持续超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了大面积的降落漏斗。根据《聊城市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浅层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统计分析,全县漏斗区面积(地下水埋深大于6m 的区域)已达928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9.9%,地下水埋深大于18m 的区域面积达 571km2,占总面积的49.2%。
2.2生态环境惡化或环境地质灾害的现象
随着超采区地下水位的不断下降,使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相应减少,导致单井出水量减少,甚至使机井报废。同时还因地下水位降低导致耗油、耗电量增加,使抽水成本大幅度提高。
冠县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地下水的大量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已形成了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超采区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使许多机井吊泵抽不出水来,多数浅井更换潜水泵,提高了灌溉成本,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同时,地下水超采引起土壤沙化,水土流失加重,农作物减产,加速地表污水污染地下水源,并易引发地面沉降、塌陷和裂缝等地质灾害。
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适水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以节水、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限制和压缩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的种植面积,推广抗旱、高产、优质农作物品种,建设现代化高效农业园区。
二是加强多水源联合调度,高效利用引黄引江等调入水、本地地表水和非常规水,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推进规模化居民生活小区及新建大型文化、教育、宾馆、饭店等用水单位配套建设中水利用设施;实现城镇集中污水处理后再利用。
三是兴建蓄水工程,用好雨洪资源。新建蓄水工程,做好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用好当地雨洪资源的同时,择机蓄引卫运河、马颊河行洪水。
四是建设用水计量与监控体系,落实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推进工业用水在线计量设施安装,探索农业用水计量工作,开展农村生活用水计量,一户一表,实行“取水有量、按量收费”。四是抓好水源置换。落实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方案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有序关停相关地下水源井,置换地表水源用于饮用和生产。
五是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占冠县总用水量的75%左右,通过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可增强供水市场的调节作用,节约农业用水。
六是强化节水引导、加强节水教育、强化公众参与。
利用电视台、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深入推进水资源保护宣传,普及水资源保护知识,营造节约保护地下水资源氛围,提高全民节约保护和科学利用水资源意识。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广大群众节约保护水资源的主动性和紧迫性。
将节水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让广大学生了解冠县的水资源状况、用水需求和短缺程度,从小养成节水爱水的良好习惯;推进节水活动进社区,积极倡导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学校、社区、家庭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节水意识。
为公众、社会组织提供水资源保护法规培训和咨询,邀请其全程参与重要执法行动和重大违法取用水事件调查。通过公开听证、网络征集等形式,鼓励公众参与水管理、水价改革等工作过程,广泛吸纳公众对重大决策和建设项目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