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策略初探

2021-11-10 23:43张洪
文学天地 2021年9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策略

张洪

摘要:虽然小学与初中同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但从小学进入初中不仅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蜕变,同时也是所学知识实现难度上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小学基础的不牢靠,所以在初中难以适应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导致成绩下滑严重,甚至失去学习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将从基础知识衔接、数学思维过渡、学习方法延续三个方面简要阐述实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有效衔接的方法策略,希望能给各位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初衔接;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由于小学数学教材所囊括的内容属于基本知识,许多内容甚至可以通过生活经验进行总结提高,因此很多小学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却过分高估了小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不牢靠,所引发的后果就是在初中阶段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弥补疏漏。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直接对标初中教学内容,尽管在难度上无法相提并论,但小学教师应该努力从基础知识、数学思维、学习方法上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衔接办法,让学生在小升初之后能够较好接受初中知识内容,将对学习的热情继续保持下去。

一、做好基础知识的衔接

初中七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实际上就已经考虑到了小学与初中的衔接问题,因此很多知识内容都是在新概念、新理论下对小学所学内容的系统总结和回顾。但受小学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影响,许多七年级的初中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数学基础,导致他们在接受新概念、新理论时不仅不会促成自身知识的系统化,反而会形成模糊概念,让学生在学习时始终处于似懂非懂、似会不会的状态,最终耽误了学习进度。所以在小学阶段实际最重要的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学好基础知识,在初中阶段就能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分门别类地将小学内容进行填充,从而将小学的数学框架扩大化、丰富化,实现小升初的完美衔接[1]。

比如初中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课实际上就是对小学加减乘除运算的总结,只不过介绍了新的有理数概念,并添加了乘方这种新的、优先级更高的运算模式,但除此之外在具体的运算口诀上仍然遵循“先乘除、再加减、有括号先进行括号内运算”的规律。那么这对于小学基础知识不牢靠的学生而言,很容易就会将乘方与括号的优先级弄混,同时被正负数的乘方不同计算方法所困扰。而对于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将小学的“百以内运算”或者更大的“三位数乘(除以)两位数”填入到“有理数运算”这个大的数学框架中,从而顺利地完成小学到初中知识内容的学习衔接。

二、完成数学思维的过渡

由于数学是偏向逻辑性、抽象性、创造性等理性思维的学科,所以相似或相近的思维方式往往会让数学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然而在小学阶段,由于知识的难度较低,很多时候学生只要通过死记硬背理论公式的方式同样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初中数学却对学生的思维模式有了严格要求,仅仅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是难以应对初中的一些拓展、拔高题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向学生明确理论的由来、应用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在初中的学习中才能凭借数学思维更好地接受新的、更具系统性的数学理论,从而在数学思维的良好过渡基础上度过适应期,平稳地进入到初中学习中来。

像《一元一次方程》实际上就是小学所学的《用字母表示数》的进阶学习,只不过在初中纳入了一个“方程”的概念下,同时增加了内涵和外延。但就衔接教学上看,小学教师在进行方程教学时就应该重点让学生理解“代数”的思想,而不是只知道计算、求解。什么时候应用代数的思想去解决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最适合应用代数思想?代数思想的优势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小学教师在教学阶段应该向学生进行灌输的。对于初中教师而言,应该仔细了解小学数学所能达到的教学深度和练习广度,从而对学生的能力范围有细致的把握,进而可以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的难度,并改变相应作业、练习的难度,防止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采取更为柔和、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引导教学。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始终面对挑战以提高其探索热情,但不可忽略小学与初中之间的难度差距,任凭学生“蛮干”。这样在小学教师对数学思维的有意识培养和初中教师的悉心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模式得以实现顺利过渡,从而更容易接受更高难度的数学学习。

三、保证学习方法的延续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指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教学,而是方法教学,在叶圣陶老先生眼里,学生学会了方法就可以凭借自己应用方法实现自主学习,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3]。因此無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初中教师,都应该注重将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很多时候宁愿减少一部分知识教学内容,也要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方法实践。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习惯于自主理解知识内容,而依靠教师讲解进行查漏补缺,这样学生对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就会有更清晰的把握,并知晓自己哪里需要加强、哪里可以暂时搁置,这样也就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所以在学习方法教学上,小学教师和初中教师要达成共识,一同促进学生自主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最后,小学阶段教师应该进行更细致的课程内容规划,抓住基础知识、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三个教学重点,而小升初的过渡阶段,初中教师则应基于对小学内容的准确了解合理安排课程速度及强度,让学生能逐渐适应初中节奏,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瞿新梅.小升初数学教学的衔接初探[J].考试周刊,2020,02:79-80.

[2]罗永擘.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0,21:135-136.

[3]郭力丹.小升初数学学科衔接现状及其突破方法[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6:80-82.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