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蓝
摆摊与写作,都是生活的本身,前者保障了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后者滋养了春夏秋冬的来日方长。
——陈慧
远嫁他乡
结了婚有了孩子之后,陈慧才知道并不是所有当了父亲的男人都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像一把大伞支撑着自己的小家庭,为家人遮风挡雨。
江苏如皋姑娘陈慧自3岁离别亲生父母,来到养父母家。13岁又回到亲生父母身边。职高毕业后,陈慧学了裁缝手艺,还开了家裁缝店,眼看日子越过越好,一场大病突袭,陈慧的工作难以为继。于是她关了店,整天在家养病,日子无聊,前途暗淡,她不免长吁短叹。落户浙江余姚的小姨妈见此情景,便把陈慧带到余姚小住。经过姨妈邻居的介绍,陈慧成了当地梁弄镇一对万姓夫妻的儿媳妇,那年她27岁。
陈慧在乡下和公婆一起生活,丈夫在余姚市区上班,工资不高,挣来的钱还要抽烟、买彩票,补贴家用不多。他每周回来一次,回到家也不好好陪陈慧,一溜烟就跑到麻将桌上。陈慧稍有微词,就遭到丈夫的抢白:“谁说男人就要养家?”丈夫是独生子,从小就备受溺爱。婆婆见到陈慧给自己的儿子脸色看,就上来帮腔:“男人工作辛苦,回家就让他放松放松吧。”
2006年夏天,陈慧剖宫产生下儿子,除了生母帮忙料理月子给的几个体己钱,她的手头上没什么收入。陈慧的经济越来越紧张,丈夫也没有什么钱给到家里。她不由焦虑起来,远嫁千里,丈夫靠不住,公婆不体谅,背后无人,孩子尚在襁褓。穷则思变,9个月后,陈慧开始在菜市场摆摊,挣生活费。凌晨3点就起床,她把熟睡中的孩子抱到隔壁婆婆的床上,摸黑去菜市场抢位置。
灰黑色的天空,朦朦胧胧,东方露出一点淡淡的鱼肚白,仅剩的几颗星星还没有隐去痕迹,像相互之间永不理解的眼睛,在极高、极远的地方闪烁着清冷的光。猛然间从婆娑树影中掠出的猫头鹰,扑棱棱地留下一串惨烈的叫声,让本来就畏首畏尾的陈慧更觉胆寒。有一次,陈慧正专注地蹬着车,不知道从哪个角落跳出一只夜游的狗儿,汪汪地叫着追了她好远。她狼狈地逃,眼眶辣辣的。
结婚13年,陈慧还是离婚了。她不由想起了有位盲人给她算过一次命:第一句是她天生不该是留在父母身边的命,走得越远越好。第二句是她命中注定要离婚。这些年,陈慧方方面面自觉做到问心无愧,离婚这件事,她顺应盲人先生的推断,把它归结为“命”。她暗自思忖,世界很大,人很渺小,不服不行。
与文学结缘
这些年,她常年开着一辆铃木125的摩托车去进货,跟人抢过摊位,下雨天时挎着个篮子打游击战一样地卖菜刀、蟑螂药、蚂蚁药。后来,她觉得跟人抢摊位不稳定,就利用超市货架组装了一个小推车,车上塞满了胶带、砧板、苍蝇拍、鸡毛掸子、马桶刷等,她把小推车存放在离梁弄镇菜市场不远的姨妈家,陈慧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梁弄菜市场站稳了脚。
忙完一天,晚上把孩子哄睡后,陈慧就来到书房,拧开台灯,看看汪曾祺的散文或者莫言的小说,或在自己的QQ空间里,随心所欲写一点文字。她喜欢阅读,是受她小时候在生父家遇到的一位帮工的影响。那时,生父开了磨坊,请了在相邻村做上门女婿的和儿叔叔做帮工,并住在他们家。繁忙的工作之余,和儿叔叔不忘看书。陈慧陆陆续续从他的房间里找出《七侠五义》《天龙八部》《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山海经》等图书,也就那个时候,陈慧爱上了阅读。
日子枯燥、乏味、疲惫,孤单如影随形,陈慧尝试着记录童年琐事、菜场见闻、人情世故等。写作仿佛在浓重灰色的帷布遮住的日子里撕开一道小小的口子,有微光射了进来。文字,可以帮她从鸡毛蒜皮的琐碎中超脱,从飞短流长的嘈杂中分身,让她在咄咄逼人的生活面前喘一口气。她心中的冰块郁结一一溶解,让她不由得轻轻吐出一口,心情舒畅起来。很多个阳光灿烂的午后,陈慧“像一朵黑乎乎的香菇一样端坐在我位于小溪边的三间房子里,慢吞吞地写着我想写的文字,一天、一月、一年,然后好几年。”
后来,陈慧把这些文字发表到余姚阿拉社区的论坛里,引起文艺爱好者的关注。当地知名作家沈春儿在舜江文苑看到陈慧的文章,就推荐给了余姚文联。有一次,余姚作协的一位老师对她说:“陈慧,你天天在菜市场里卖东西,接触了海量的人,看世事百态,对你写东西最有帮助。不是有一段时间流行打工文学嘛,你可以参考参考,写出菜市场文学来嘛。”
2018年6月,在余姚市委宣传部的扶持之下,陈慧的第一本书《渡你的人再久也會来》正式出版。封面上还有一小段话:“生命和岁月赋予他的,末了,又一丝一毫地往回收。在看似潦草的人生里,他们平和地活着,平和地消逝”。宁波出版社大众出版中心的徐飞是《渡你的人再久也会来》一书的复审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他读过的书不少,但陈慧的书有一种少见的魔力,能让人因人物命运而悲,却又被作者质朴且乐观的文字抚平伤意,在悲喜交错中尝尽人生百味。
会一直坚持写下去
这些年,陈慧摆摊、写作、带孩子,都离不开身边好心梁弄人的帮助。每天上午,无论刮风下雨,她会推着小推车到菜市场做生意,中午回家,家门口常会多一些瓜果蔬菜:茄子、四季豆、玉米,或樱桃、杨梅等。很多年如此,春天有莴笋有芹菜,夏季有樱桃有杨梅,陈慧心里明白,都是邻居们送的,有的人家有杨梅园,有的人家有樱桃山。有时,还有邻居大妈用碗盛着烧熟的好菜,到她家时还冒着热气。
村子里大部分是老人,儿女们基本不在家。有时,他们电话静音了,闹钟不会弄,都会拿过来找陈慧帮忙。他们和陈慧很是亲切,因为在家里排行老三,大家都亲切地叫她“三三”。他们十多年一直都在陈慧的摊位上买东西。有时候陈慧回娘家多待几天,他们找不到她,回来的时候他们会很不高兴,说你这几天都到哪里去了,我怎么找不到你。
有一次,陈慧刚好在路中间卖东西,一个男人路过骂她。他话说得很难听,陈慧没敢回嘴,忍不住想哭,这时一个逛菜市场的大伯赶过来,站到她前面和那个男子理论。大伯快90岁了,有时陈慧有事要走开,他便自告奋勇帮忙守摊。过年过节,陈慧会带着礼品去看望一下大伯,但过几天,大伯又会带些礼品送回来,放到小推车上离开。
陈慧还认识一对小夫妻,他们在半山上有一个小小的养殖场,养娃娃鱼,还在山上也种点蔬菜,经常下山带点青菜、丝瓜等给她。有一段时间,陈慧腿上生了个疮,行动不方便,夫妻俩说:“去看病腿不能走,打车又那么贵,打电话给我们,开车送你。”
最让陈慧欣慰的是,儿子从最初的不理解她,到懂得心疼她。上中学的儿子宣宣自己烧饭、洗衣服,还会给陈慧准备饭菜。吃了饭之后,会跟陈慧说:“妈妈,你去睡觉吧。”有一次陈慧摔伤了,每天天刚亮,陈慧喊儿子起床,儿子帮她把小推车推到菜市场,中午,儿子会赶回菜市场,把小推车再推回家。这样的日子,儿子和妈妈坚持了一个月。
陈慧把这些人都写进了文章里。有为了讨生活辛勤劳作的小贩、也有听从父亲安排错过爱情的女人,上文中那位快90岁的大伯被写进《宋家阿公》一文。故事里有生活的酸甜苦辣,有艰辛、也有温暖。菜市场给了陈慧生活来源,也为她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
2021年4月,陈慧出了第二本散文集《世间的小儿女》。她的事迹和书籍受到广泛关注,地方、省级甚至央视媒体都争相报道她的故事,《世间的小儿女》还出现在浙江省委宣传部推荐的5月份浙版好书榜上。
问起为什么还要坚持写下去?陈慧说:“摆摊与写作,都是生活的本身,前者保障了柴米油盐的细水长流,后者滋养了春夏秋冬的来日方长”。她要继续留在菜场,把故事一直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