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君,梁嘉雯,吴礼凤,房文彬
(1.肇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广东肇庆 526040;2.怀集县气象局,广东怀集 526400)
当今社会,气候因素仍是影响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因素[1-2]。全球气候变暖已是既定事实,伴随着气候变化的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很大,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极端事件增多也严重影响农业安全生产[2-4]。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在农业气候资源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4-8]。但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特征复杂,各地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差异较大,因此对每个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研究,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肇庆市位于广东中西部,西江北岸,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9-10]。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光、热、水气候资源丰富,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本研究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肇庆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及趋势,以期为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和减轻不利气候条件的影响提供农业气候方面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选用肇庆市高要区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0—2019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气象要素包括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同时计算了活动积温和降水变率[11]。
肇庆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翌年2月。
采用最小二乘法[12]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气候要素随时间的变化速率,线性回归系数的10倍作为气候倾向率;采用相关系数进行显著性检验[12],若计算的相关系数r大于判别标准相关系数rc,则通过显著性的t检验。
本研究结合Mann-Kendall方法和滑动T检验两种方法进行气候突变检测[12]。首先应用Mann-Kendall方法对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的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取a=0.01的显著性水平(U0.01=±2.58)。信度区间内UF线和UB线相交点年份为突变年份,对交叉点位于信度线之外,或者存在多个明显的交叉点时,再利用滑动T检验对突变点进行检验,从而验证突变点的真伪,增强突变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1)气温。
1960—2019年肇庆市年平均气温为22.4℃,最高为23.4℃(2015年),最低为21.4℃(1976年)。由图1可知,近60年肇庆市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10年增温0.17℃,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结合表1发现,最低气温的增温贡献要大于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增幅达到0.025℃/年(P<0.01),最高气温为0.013℃/年(P<0.01),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以0.011℃/年的速率减小(P<0.01)。年代际增温明显,其中20世纪80年代增温幅度最大,90年代平均气温比70年代高出0.74℃。
图1 1960—2019年肇庆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
表1 1960—2019年肇庆气候要素倾向率变化
四季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升温特征。平均气温秋季和冬季增温尤其显著,气候倾向率均为0.023℃/年,夏季增温速率为0.010℃/年,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春季在a=0.05水平上显著增温,气候倾向率均为0.012℃/年;最高气温夏季和秋季增温极其显著,夏季气候倾向率为0.016℃/年,秋季为0.017℃/年,均通过显著性检验(a=<0.01);最低气温四季都呈极显著上升趋势(a=<0.01),秋冬季增温幅度超过0.03℃/年。
2)积温。
积温代表可能提供农业利用的热量,是评价某一地区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之一[11]。日平均气温≥0℃和≥10℃积温的多少表征喜凉、喜温作物全生育期对热量条件要求的满足度。20℃界限温度指标是热带作物生长期指标温度,也是大秋喜温作物灌浆的适宜下限温度[11]。肇庆近60年间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3.8℃,热量资源丰富,全年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本研究主要探讨≥10℃和≥20℃积温的变化。
图2为1960—2019年肇庆活动积温变化趋势。由图2可见,1960—2019年肇庆市各界限温度的积温都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均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10℃积温平均为8 078.2℃·d,平均每10年增加71.0℃·d;≥20℃积温平均为6 333.8℃·d,平均每10年增加91.1℃·d。积温年代际变化与年平均气温一致,20世纪80年代上升趋势最为显著。
图2 1960—2019年肇庆活动积温变化趋势
另外,由表1可知,各界限温度的积温四季都表现为增加趋势,但增幅不同。≥10℃积温夏、秋、冬3季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增加幅度最大,气候倾向率为2.92℃·d/年,其次为秋季2.17℃·d/年,夏季和春季增加幅度较小;≥20℃积温夏季和秋季增加极显著,冬、春季也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秋季增加幅度达到4.18℃/年,对热量资源增加贡献最大。
1)降水量。
由图3可知,1960—2019年肇庆年平均降水量为1 651.3 mm,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波动较大,最多年有2 221.0 mm(2008年),最少年为1 113.3 mm(1963年),二者相差1倍之多。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不大,基本稳定在1 590~1 700 mm。
图3 1960—2019年肇庆年降水量变化趋势
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9月,季节差异显著。春季平均降水量为530.6 mm,占年降水量的32%;夏季降水量为725.1 mm,占年降水量的44%;秋季降水量为267.0 mm,占年降水量的16%,冬季降水量为128.6 mm,占年降水量的8%。四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不同,近60年来夏、秋季呈减少趋势,冬、春季呈增多趋势,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2)降水变率。
1960—2019年肇庆平均年降水变率为13.4%,平均每10年增加0.6%,上升趋势不明显,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由图4看出,降水变率的年代际变化先下降再上升,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呈逐步下降趋势,80年代降水变化平稳,90年代至21世纪初呈阶梯式上升趋势,21世纪初平均降水变率最大(17.6%),降水最不稳定。
图4 1960—2019年肇庆年降水变率变化趋势
肇庆四季的降水变率相差较大,冬季最大(47.6%),秋季次之(39.2%),其次为春季(23.4%),夏季最小(15.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和夏季。从四季降水变率的年际变化趋势来看,秋季下降趋势显著(P<0.05),平均每10年减小5.6%;夏季则以0.19%/年的幅度增大(P<0.05);春季和冬季平均每10年增大1.2%,上升趋势不明显,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虽然秋季和冬季降水少,只占全年降水量的1/4,但降水变率大,降水不稳定,易出现秋冬季干旱;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大,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多发频发,热带系统影响期间降水猛烈,降水变率增大、极端降水事件概率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广东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湿润,云雨较多,成为全国日照较少的地区[11]。由图5可知,1960—2019年肇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693.6 h,近60年来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54.5 h,通过显著性检验(P<0.01)。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大,最高为2 077.4 h(1971年),最低为1 345.6 h(2005年),极差为731.8 h。年代际变化呈阶梯式下降,20世纪80到90年代下降幅度最大,2000年以后年平均日照时数少于1 600 h,比20世纪60年代平均减少了241.5 h。
图5 1960—2019年肇庆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
肇庆日照资源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季平均日照时数超过500 h,冬、春季节多寡照天气,其中2—4月最少,月平均日照时数不足80 h。从表1可知,四季日照时数都呈显著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10.6~15.8 h。夏、秋季日照充足,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对光照的需求,日照资源减少不会对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影响;但冬、春季本就多阴雨寡照天气、日照不足,日照时数进一步减少会对农业产造成一定影响。
肇庆各气候要素Mann-Kendall突变检验结果如图6所示,图6中实曲线为正序列UF曲线,虚曲线为反序列UB曲线,虚直线是0.01显著水平临界值信度线,实直线为0等值线。
1)气温。
突变检验结果如图6a显示,1995年UF曲线超过了a0.01=2.58(P<0.01)信度检验临界线,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极显著;UF和UB曲线相交于1987年,说明平均气温在1987年突变增暖,突变后平均气温较突变前增加了0.7℃。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呈显著上升趋势,变化趋势与平均气温相似,但突变时间不一样,最低气温突变最早,突变发生在1980年;最高气温突变最晚,在90年代之前呈下降趋势,1994年才发生变暖突变。
2)积温。
由突变检验结果可知,1990年UF曲线超过了99%的置信区间,≥10℃积温上升趋势极显著;UF和UB曲线相交于1985年,说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10℃积温增加是一个突变现象,突变后较突变前≥10℃积温增加了269.9℃·d(图6b)。≥20℃积温同样呈显著增加趋势,突变发生在1990年,突变后较突变前≥20℃积温增加了317.4℃·d(图6c)。从突变时间先后来看,≥20℃积温的突变时间要晚于≥10℃积温的突变时间。
3)降水。
根据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年平均降水量和降水相对变率的正序列UF曲线均未超过95%的置信区间,且在信度区间内UF线和UB线有多个交点(图6d-e),利用滑动T检验方法对其检验,结果表明降水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点,变化趋势不明显。
4)日照时数。
突变检验结果如图6f显示,近60年来日照时数下降趋势极显著,2000年UF曲线超过a0.01=2.58信度检验临界线,可以确定日照时数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有一个明显的突变,突变发生在1993年,突变后日照时数较突变前减少了179.6 h。
图6 1960—2019年肇庆气候要素Mann-Kendall突变检验
1)年平均气温为22.4℃,近60年来呈显著上升趋势,1987年突变增暖;年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同样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突变时间最早、增温更显著;最高气温夏季上升可能使高温热害概率加大,冬季最低气温上升低温冷害概率可能会减小。
2)≥10℃积温平均为8 078.2℃·d,≥20℃积温平均为6 333.8℃·d,近60年来均呈显著上升趋势,≥10℃积温的突变时间更早;热量资源秋季上升趋势最显著、贡献最大。
3)年平均降水量为1 651.3 mm,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波动较大;降水变率呈微弱上升趋势,可能导致春夏涝害和秋冬干旱的概率增大。
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693.6 h,近60年呈显著下降趋势,1993年发生突变;冬、春季日照减少、阴雨寡照天气增多。
综上所述,肇庆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整体表现为光照资源减少,热量资源增多,降水资源变化趋势不明显。光热水资源总量及其配置总体较好,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但降水波动较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农业生产发展需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