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冬莉,曾 慧,尹健康,李 翔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 大连 116034)
蓝印花布是传统的镂空版白浆防染印花,又称靛蓝花布,民间也有称药斑布、浇花布[1]。民间蓝印花布的工艺手法及图案特征呈现出民间手工艺人的设计思想,反映了民间艺术风格与创造力,为研究中国古代纺织印染的源头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蓝印花布起源于秦汉,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蓝印花布的原料是蓝草,主要是蓼蓝和菘蓝。印花技术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这期间防染技术开始出现。唐朝是一个民族开放,多元文化融合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印染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蜡缬、绞缬、夹缬等染缬技术。南宋时期,国力衰退,主张俭省,染缬技术在民间禁止使用,这促进了民间黄豆面加石灰的防染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木刻花版逐渐被价格低廉且易于雕刻的纸刻花版所取代,开启了漏浆防染的时代。元朝,棉织、毛织兴起,染织工艺极为丰富,纺织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印染技术的不断成熟。到了明清时期,棉布的纺织和印染技术发展迅速,已遍布全国,蓝印花布的漏浆防染技术达到了顶峰。然而,随着现代印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镂空花版印染技术逐渐被现代工业印花机器所取代,手工制作蓝印花布的民间工匠也在逐年减少。
蓝印花布与当地的民间生活紧密联系,例如江南地区的蓝印花布图案细腻精致,而山东地区的蓝印花布图案简洁大胆,制作流程颇具地域特色(如图1所示)。民间艺人根据生活习惯和习俗习惯设计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征的蓝印花布图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图1 工艺制作流程
蓝印花布的图案造型具有典型的地域性,较高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山东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其蕴含在民间的风土习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蓝印花布的图案特征及其艺术内涵,是农耕社会生活的积淀,表达了民众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在民间工艺和吉祥纹样的制作中流传着“画中要有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造型要独特,能得人欢喜”[2]的说法。蓝印花布图案纹样符合民众的审美观,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社会性。从枕顶、包袱布,到门帘、褥面,从童年时用的象征辟邪祛毒的肚兜、围嘴,到老年时用的象征福寿双全、子孙绵延的被面,生活中随处可见蓝印花布。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图案样式众多,主要分为抽象型和具象型两大类。具象型包括植物类和动物类两种最常用的图案类型,此外还有人物类、器物类和建筑物类;抽象型包括几何纹、吉祥文字类(见表1)。蓝印花布不仅有实用性,还有趣味性,各种精美的图案蕴含了不同的含义,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直接表达愿望的例如福字、寿字、长命锁等具有美好含义的图案,间接表达愿望的图案又分为象征、比喻、寓意、谐音四种。
表1 山东蓝印花布图案构成分类
山东蓝印花布在印染图案时通常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通用花布,即制作服饰衣料的“匹布”,图案是重复的连续纹样(如图2所示)。另一种是特殊的专用花布,适用于制作特殊形状的布料,如肚兜、包袱等,图案是适合纹样(如图3所示)。尺寸较小的小花布一般用作妇女和儿童的衣料,为了在裁剪衣料时避免图案支离破碎或头足倒置,印染的花布图案一般不采用人物或鸟兽。较大一点的花布则较少受裁剪的限制,一般制作成被面、褥心或者门帘。
图2 连续纹样
图3 适合纹样
中小花布图案的构成方式大体相同,主要分为散花、缠枝花、格子花和满地花四种形式[3]。散花的排列方式有“横竖成行”排法,即上下左右的图案都互相垂直,排列成行成列,形如筛子的四点,民间又叫“筛子四点”排法;“横斜成行”排法,表示上下紧挨的两行花纹相互错开,单数行和双数行是相互对齐的,下一行的每个花纹都在上一行的中间,民间也叫“错花”;“不规则排法”是指不同的花纹无规律的排列,民间又称“插空”。但无论是“横竖成行”还是“横斜成行”,工匠们都遵循一个原则:每一张花版的行数和每一行花纹的个数都是成二、四、六、八的双数,以便于接版,所以民间手艺人流传着“要双不要单”的口诀。缠枝花的排列方式是把散花用枝蔓串联起来,又名“串枝花、穿枝花”,虽然形式是缠枝花,但是主花的排列方式也是遵循横竖成行和横斜成行的排法[4]。格子花的排列方式是将花纹填充在菱形、方形、弧形和直线组成的几何格子中,民间又称“锁链、金砖、花砖”等。满地花的排列方式是浮纹和地纹相间,浮纹较粗且实,地纹则较细且虚,地纹衬托着浮纹。
大花布的图案构成方式有并列式、反照式、回转式、均衡式,由于尺寸大,不受裁剪切割的限制,所以一版上只排一行主花图案。并列式是指图案横向水平排列,左右对齐连续;反照式就像看镜子,左右呈对称状态;回转式是指图案左右相互颠倒排列,旋转180 ℃的形态,呈回转盘旋之势;均衡式是指一版上的花纹大抵都是象生花,图案构成只要相对平衡即可,无特定规则。
与通用花布的重复连续纹样不同,专用花布的图案构成主要是根据特定的布料用途所设计的,一般是适合纹样,如包袱布、肚兜、枕巾、枕顶、围裙等,根据不同用途及尺寸设计出适合专用花布的图案。
山东蓝印花布的图案千姿百态、精妙绝伦,题材丰富,民间花版艺人设计创作出各种各样的镂空花版,他们取材于民间生活,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与周边地区的交流融合,花版题材不断的丰富,推陈出新,形成了具有区域特征的蓝印花布图案,充分呈现出“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回馈于生活”的民间艺术景象。
山东蓝印花布的植物图案应用广泛,且多种图案自由组合。如牡丹代表雍容华贵,与凤组成“凤戏牡丹”,牡丹表示女子,凤表示男子,通常在结婚时用作被面,象征吉祥富贵。牡丹花瓣和叶脉个性鲜明,一般都是经过提炼的写生花,形态富有变化,体现了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和艺术审美。桃象征着长寿,传说天宫王母的蟠桃每三千年一成熟,故有此一说。石榴果实丰满颜色鲜艳,寓意多子多福、幸福平安,有“榴开百子”之说(如图4所示)。梅花有折枝花和规矩花之分,折枝花是指自然状态下开在无叶枝干上的写生花,规矩花是指无枝无叶的小团花,又名“猫蹄花”,五片圆瓣象征“梅开五福”表示吉祥喜庆,梅花也象征高洁隐士、坚韧气节。民间称平安家书为“竹报平安”,所以竹子也是平安的象征,竹与梅花、喜鹊在一起,有爱情长久、幸福美满的含义。葫芦取其谐音福禄,葫芦与藤蔓相连,寓意“福禄同春”,葫芦籽多,寓意子孙绵延兴旺,繁荣昌盛[5]。在植物图案的应用过程中除了普遍使用的梅、兰、竹、菊,还有山东特有的烧饼花、枣花、韭菜花、甜瓜花、时令蔬菜等也应用到蓝印花布的图案素材中。
图4 “榴开百子”
动物图案常与植物图案组合出现,皆具有吉祥美好之意。鱼与莲花组合出现,谐音意为“连年有余”。喜鹊在民间被称为报喜鸟,喜鹊栖息在梅枝上,寓意“喜鹊登梅”。狮子从汉代由西域传入我国,山东蓝印花布上的狮子滚绣球表示吉庆,寓意驱灾祈福。老虎与五毒(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通常在儿童的肚兜上出现,寓意辟邪祛毒,保护儿童免受伤害。鱼、龙、龙门构成的“鲤鱼跃龙门”(如图5所示),寓意由平凡变得杰出,表示逆流而上、激流勇进的奋斗精神。池塘中沉浮自如的鲤鱼,民间谐音“金玉满堂”。鸳鸯通常成对出现,雌雄常在一起,象征着夫妻和睦、情感稳定。
图5 “鲤鱼跃龙门”
用文字表示的图案一般直接表达人们的心理愿望和向往。比如行书撰写的“福”字表示幸福、吉祥。楷书撰写的“寿”字表示祝寿,“团寿”图案的线条连绵不断,寓意生命的延绵不断。“囍”字通常应用在枕巾及被褥上,象征家庭融洽与美满(如图6所示)。“卍”字横向纵向连续,四端向外延伸,有绵长不断和福寿富贵不断头之意,既可用于花布边缘也可以大面积使用。相对前几种寓意深刻的图案,几何图案的构成相对简单,通常用作辅助图案,常见的几何图案有猫蹄花、鱼眼、画眉眼、月牙、波纹、云头斜九点等,一般在花布的边缘以及做填充时使用。
图6 “囍”字图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蓝印花布逐渐被工业化机器所取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手工印染的蓝印花布,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交流,蓝印花布又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各地逐渐恢复了蓝印花布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发展最快、最完备的当属江苏南通,推出了一系列的蓝印花布产品,但是独具特色的山东蓝印花布却仅在鲁中、鲁西南、鲁南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现。
传统蓝印花布的制作都由工匠完成,人工成本较高,质地较硬,不符合现代人对服装舒适度和审美观的要求,且图案题材大都以农民生活和传统民俗为主,制作蓝印花布的民间艺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群体学习意愿不强,有的地区蓝印花布传承人要靠经商收入和政府补贴进行维持生活,这些因素阻碍了蓝印花布的发展。
影响山东民间蓝印花布发展的因素之一是产品缺乏创新性,要想求得发展,就要摒弃传统观念,推陈出新,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作品。蓝印花布图案造型丰富,本文将蓝印花布的图案素材进行拆分重组,设计出具有中国传统色彩和现代感的时尚产品(如图7所示),打破了固有的花布图案印染题材,因此可在旅游景区开展蓝印花布传统印染工艺体验活动。通过新兴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宣传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印染工艺,传播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在教育机构、民间团体和其他组织中开设民俗文化课程,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普及民艺相关知识,扩大影响力,从而培养出新一代山东蓝印花布传承人。
图7 作者自绘丝巾图案
山东民间蓝印花布的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蓝印花布的研究与创新应用对于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了蓝印花布的发展演变及其艺术特征,并依据现代审美观进行设计创新,秉持传承与创新民俗艺术的设计思想,设计出符合现代社会审美观的产品,有益传统民间花布艺术的创新发展。